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是關於交叉韌帶損傷修復與重建的專著,全面介紹了膝關節交叉韌帶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現狀。作者對交叉韌帶相關研究5000例交叉韌帶重建經驗的總結。系統闡述了交叉韌帶解剖與生物力學、交叉韌帶損傷的流行病學以及診斷手段。

基本介紹

  • 書名:《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 作者:敖英芳
  • ISBN:9787811168259
  • 類別:醫學、外科學
  • 定價:199.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1日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本書是關於交叉韌帶損傷修復與重建的專著,全面介紹了膝關節交叉韌帶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現狀。
作者對交叉韌帶相關研究5000例交叉韌帶重建經驗的總結。
系統闡述了交叉韌帶解剖與生物力學、交叉韌帶損傷的流行病學以及診斷手段。
重點講述了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各種手術重建方法以及翻修重建的經驗。
詳細介紹了交叉韌帶重建後移植物、半月板、關節軟骨及骨道的改變.並對手術中的各種意外及術後併發症的處理與預防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全書附有大量的術中彩圖,圖文並茂、實用性強,是廣大骨關節與運動創傷工作者的有益參考書。

作品目錄

前言
膝關節是運動創傷發生最多的關節之一,交叉韌帶斷裂是其中嚴重而又多發的運動損傷。一直以來,交叉韌帶損傷的修復與重建是臨床治療與研究的重點課題。目前,我國隨著運動人群的漸年增多,運動創傷相關性傷病也逐年增加,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發生率增高、患者明顯增多,同時也使交叉韌帶損傷的臨床治療與基礎研究成為運動創傷與骨科領域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國內對於交叉韌帶損傷的研究較國外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很快,整體在向國際水平發展,有些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筆者單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長期從事運動損傷性傷病的治療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修復與重建研究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在關節鏡下微創重建交叉韌帶、交叉韌帶的重建解剖學、重建生物力學、止點癒合與韌帶的塑形改建、改進固定方法與固定物的材料、套用有效的移植物、解剖重建、術後康復、研發與套用有效的重建手術設備等方面有了許多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將自己的經驗介紹給大家,我們在總結自己多年有關交叉韌帶損傷修復重建臨床治療與基礎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這本專著,與廣大從事骨關節與運動創傷工作的同人共享。
本書從臨床實際出發,總結編者的臨床經驗、體會及研究結果,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全面和系統介紹了膝關節交叉韌帶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現狀。全書共分四篇八章。第一篇為交叉韌帶損傷與重建總論,介紹交叉韌帶解剖與生物力學,交叉韌帶損傷的流行病學,臨床檢查,交叉韌帶損傷重建設備、器械,以及重建現狀等。
書摘
(1)單股半腱肌腱ACL重建:以紐西蘭大白兔做實驗對象,利用單股半腱肌腱進行自體半腱肌腱單束ACL重建。研究表明:①術後2周關節腔內重建韌帶表現為組織壞死,術後1個月有新生組織從重建韌帶邊緣向中心長入替代,2個月富含細胞,膠原纖維排列無序,4個月細胞數目減少,膠原纖維縱向排列較規則,6個月類似正常ACL,9個月進一步成熟,12個月組織學形態與正常ACL基本相同;②免疫組化染色顯示:術後各組關節腔內重建韌帶以Ⅰ型膠原為主,Ⅲ型膠原分布於長入替代的新生組織中,術後4個月以後移植物中Ⅲ型膠原呈彌散分布。實驗側和對照側腱骨間癒合的組織學轉歸無差別。腱骨間首先形成肉芽組織的界面,然後形成Sharpey纖維連線和纖維軟骨帶,術後4個月形成潮線樣結構,6個月形成正常止點結構,12個月更加成熟;③腱骨間癒合在越靠近骨道內口處越完善,在重建後2個月內,下骨道腱骨問癒合相對較上骨道快。關節腔內的重建韌帶經歷組織壞死、新生組織長入替代和塑形改建,其組織學形態在術後6個月與正常ACL相似,12個月基本正常,但其Ⅲ型膠原仍呈彌散分布,與正常ACL不同;④腱骨間癒合是骨源性的漸進過程,在術後6個月形成正常止點,12個月更加成熟,此癒合過程受應力、腱骨問相對運動和血運等因素的影響。
(2)四股半腱肌腱ACL重建:以紐西蘭大白兔做實驗對象,利用四股半腱肌腱進行自體半腱肌腱單束ACL重建。研究表明:①術後3周關節腔內重建韌帶表現為組織壞死;術後6周滑膜覆蓋、有新生組織長入,重建韌帶仍有分束;12周各束改建進一步進行,部分束間間隙被填充;26~52周各束改建基本完成,有些束間融合,但有些束間仍有結締組織相隔,有些仍呈分束游離狀態,沒有形成一體化的韌帶結構。12個月更加成熟,受應力、腱骨問相對運動和血運等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四股肌腱重建ACL後的移植物也要經過壞死、細胞重新長人、膠原形成和重塑階段,不同的是,各束改建的過程不十分平行,在觀察的52周時間內,束問仍有結締組織相隔,仍有呈游離狀態者,考慮與各束之間的相對運動有關。

作品影響

該作品獲得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作品科學技術類作品獎。

作者簡介

敖英芳,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膝關節損傷、韌帶損傷的修復與重建,主要研究成果有膝關節交叉韌帶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關節鏡下微創重建交叉韌帶以及關節鏡微創外科在膝關節損傷中的套用等。為全國運動創傷外科與關節鏡微創外科學術領域的帶頭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已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16名,已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主編專著有《膝關節鏡手術學》、《運動創傷手術操作與技巧》,副主編有《實用運動醫學》,《骨科手術學》,參編《關節鏡手術學》、《現代運動創傷學進展》、《外科學》、《中學百科全書》等多部專著。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獲第九屆吳階平醫學獎-保羅·楊森藥學獎一等獎(運動醫學)。現任亞洲關節鏡學會副主席,候任下屆主席,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兼下肢學組組長,中國運動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兼運動創傷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鏡外科學組副組長兼秘書長,北京市關節鏡外科學組組長,北京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中國骨傷雜誌》副主編,《中國運動醫學雜誌》常務編委,《中華外科雜誌》編委,《中華骨科雜誌》編委,《實用骨科雜誌》編委,《中國骨科雜誌》編委;國際骨科運動醫學、關節鏡外科、膝關節外科學術委員會(ISAKOS)會員;國際關節鏡學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