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霉病

膚霉病

膚霉病的魚體表或鰭條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菌絲,故又稱白毛病。嚴重時菌絲厚而密,魚體負擔過重,遊動遲緩,食慾減退,終至死亡。有時菌絲著生處有傷口充血或潰爛。

膚霉病又稱“水霉病”,病魚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什麼症狀,當肉眼能看到時 ,菌絲已向魚體傷口侵入,並可深入至肌肉,蔓延擴展;向外生長的菌絲,似灰白色棉毛狀,故又稱“生毛”或“白毛病”。魚體受刺激後分泌大量粘液,病魚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體負擔過重,遊動遲緩,食慾減退,最後瘦弱而死。

黴菌為淡水水域的常見菌,10℃~15℃生長良好,屬藻類菌綱水霉科。我國常見的膚霉主要有水霉、綿霉和絲囊黴菌三屬。菌絲為沒有橫隔的多核體,一端像根樣附著於鱉體的操作處,分枝特別多,深入皮膚和肌肉稱為內菌絲,它具有從鱉體吸收營養的功能。其他大部分菌絲體伸出在鱉體之外,稱為外菌絲,可長達3厘米,形成肉眼能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膚霉病
  • 外文名:ermatomycosis
  • 又稱:水霉病、白毛病
  • 專業:農業科學
  • 症狀:病魚體表有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菌絲
  • 發病生物:魚類
症狀病變,流行危害,診斷要點,治療方法,預防措施,方法一,方法二,案例分析,

症狀病變

黴菌從魚體傷口侵入後,吸取皮膚組織細胞內的營養物質,並迅速地向體外生長。病初肉眼不易辨別出特殊症狀,當肉眼已能看出症狀時,菌絲已向內深入肌肉,向外生長成棉毛狀菌絲,故稱為“生毛”。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食慾減退,遊動失常,最後死亡。患病初期,個體傷口四周紅腫,皮膚粘液增多,患病後期,傷口處形成一叢絮毛狀菌絲。在魚卵孵化過程中也常發生膚霉病。感染了黴菌的魚卵,菌絲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著生菌絲,逐漸覆蓋其它魚 卵,嚴重時發霉的魚卵會將黴菌傳播給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過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黴菌的程度還與其光照時間的長短有關,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室內燈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於黴菌的大量孳生。受黴菌感染的魚體,皮膚表面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失去應有的體表光澤,隨後活動遲鈍,常駐呈呆滯狀浮在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上的黴菌迅速蔓延,菌絲深入體內,死亡率較高。
病原體
同絲水霉(Saprolegniamonoica)曾在金魚、紅鯉上發現。寄生水霉(S.parasitica)曾在金魚、紅鯉體上和鯉、金魚的卵上發現。

流行危害

膚霉病全年都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氣溫18攝氏度左右的梅雨季節為常見。長膚霉的鱉消耗營養,運動受限,可使鱉生長緩慢。病鱉由於生長膚霉,為病毒和細菌侵入體內創造了條件,使鱉易患病毒和細菌性疾病水霉和綿霉腐生性寄生物,專寄生在傷口和屍體上。魚類型患水霉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捕捉、搬運時操作不小心,擦傷皮膚,或因寄生蟲破壞鰓和體表,或因水溫
過低凍傷皮膚,以致水霉的動孢子侵入傷口。當水溫適直時(15度左右),3-5大就長成錯綜交叉的苗絲體。如傷口繼發性感染細菌,則加速了病魚的死亡。水霉全年都有存在,秋未到早春是流行季節。此病是金魚紅鯉錦鯉的常見病。多發病,我國各地都有流行。黴菌最初寄生時,肉眼看不到病鱉有什麼異樣。當肉眼看到時,菌絲已在鱉體傷口侵入,向內外生長。受傷較深時,黴菌可向內深入肌肉,蔓延到組織細胞間隙,浸入的菌絲極度分枝。向體外生長的菌絲,似灰白色“棉毛狀”,故俗稱“白毛病”。

診斷要點

感染了水霉的病魚或魚卵,由於外菌絲長滿成棉絮狀,故肉就可以診斷。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現,全國各地養魚地區均有流行。此類黴菌對寄主無嚴格的選擇性沒,各種養殖魚類,從卵到各種年齡階段都可感染。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撈搬運時造成魚體外傷,以致黴菌侵入傷口而引起發病。繁殖季節,一般在春季水溫上升到18°C左右開始,此時的水溫最適宜於水黴菌的生長繁殖。在親魚產卵後,水黴菌先在未受精的魚卵上生長、繁殖,因此在受精的魚卵上常可鏡檢到有萌發的菌絲體,使魚卵胚胎發育中途死亡。特別在陰雨天,水溫低(15~20°C)時,極易發生並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魚卵感染水霉而死亡。

治療方法

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癒。
膚霉病膚霉病
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 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
膚霉病症狀:病魚各鰭殘缺不全,體表鱗片脫落,皮膚腐爛並有淺表性潰瘍。發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觀賞魚彼此間爭搶地盤,互相打鬥,或者對新水不適應,導致鰭條皮膚受傷,弓J起細菌互動感染,特別是在已有魚類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魚後,更易出現這種情況。
1、加強飼養管理,避免魚體受傷。在越冬以前,根據顯微鏡活體檢查結果,用藥物處理殺滅寄生蟲,可以有效地預防此病。
2、用孔雀綠0.1%-1%濃度水溶液塗抹傷口和水霉著生處。
3、用孔雀綠1:15000濃度浸洗3-5分鐘。
4、用食鹽400ppm-500ppm和碳酸氫鈉400ppm-500ppm濃度合劑全池遍灑。因用藥量大,通常將病魚集中在小水泥池中進行施藥。
5、用維生素E內服,藥量與防治豎鱗病完全相同。
6、創造有利於魚卵孵化的外界條件(注意水溫、魚卵密度),用1:15000濃度孔雀綠浸洗魚卵(連同魚巢一起)10-15分鐘,可預防魚卵水霉病

預防措施

當越冬鱉水溫降到15℃~20℃時,用百萬分之0.2孔雀石綠遍灑。早春鱉出水活動時,用百萬分之0.5孔雀石綠遍灑。均不排水。治療:當鱉患膚霉病時,用百萬分之二孔雀石綠遍灑,24小時排除池水;也可用亞甲藍百萬分之四到百萬分之六濃度遍灑,如果未治癒,隔3日~4日再用上述濃度遍灑一次。中藥五倍子煮汁、福馬林、食鹽水和小蘇打均可防治該病。但需注意的是:鱉屬狹鹽性動物,採取食鹽鹼地或食鹽鹼地小蘇打合劑防治鱉膚霉病時,要準確掌握使用濃度、浸泡時間和池水排除等問題。

方法一

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斑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不久即恢復原有的色澤。
2.食鹽和小蘇打混合劑,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溶液潑灑於100厘米*55厘米*45厘米的水族箱中,堅持數次,效果顯著。因熱帶魚對食鹽的敏感性極強,無論哪種病用鹽水浸洗或潑灑後,數日後症狀都會減輕。
3.在100厘米*55厘米*45厘米的水族箱頂端安裝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黴菌的數滋生。

方法二

1.在10千克海水中放頭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魚10—15分鐘。
2.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錳酸鉀,浸洗病魚5—10分鐘。
3.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2克呋喃西林,浸洗5—10分鐘。
4.在9份淡水中兌摻1份海水,浸洗病魚1—2分鐘。
5.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5克硫酸銅,浸洗病魚5—10分鐘。

案例分析

冬日收錦鯉注意膚霉病
春節臨近,親朋好友之間送禮花樣翻新,有不少人送去的是活物——錦鯉,可是,接受者如果沒有飼養魚類經驗,儘管錦鯉生命力很頑強,也容易患病,發病最高的當屬膚霉病。
錦鯉冬季常見病主要是膚霉病(俗稱白毛病)。患病的魚,肉眼可以看到傷口處組織紅腫,長出一叢叢絮毛狀菌絲水黴菌絲呈白色或灰白色,如棉絮狀在水中飄動。水黴菌寄生魚體後,錦鯉會表現出煩躁不安的狀況,由於菌絲吸取魚表皮內的組織營養,加之細菌感染傷口,使表皮組織壞死。如果不採取措施,病魚會漸漸遊動失常,食欲不振,消瘦致死。
該病在光照不足的晚冬與早春最為流行,1~2月份最容易發生。魚病發生的早期,以0.7克孔雀石綠或0.7克次甲基藍溶於10公斤水中,將病魚浸入水溶液中藥浴 15~20分鐘,然後輕輕剝去菌絲體。也可將3克硼砂溶於10公斤水中,將病魚水浴3~5分鐘,然後撈出放入清水或綠水內靜養。如果病情嚴重的魚,即使傷口治癒,也會留下傷疤,失去觀賞價值。
生薑治療魚膚霉病
魚膚霉病又稱水霉病黴菌從魚體傷口侵入時,肉眼看不出異狀,當菌絲深入肌肉,蔓延擴展,向外生長成棉毛狀菌絲,有的水霉外生部分平堆,色灰,病魚體表黏液增多,焦躁或遲鈍,食慾減退,最後瘦弱死亡
豎鱗病:病魚體發黑,體表粗糙,病魚前部鱗片豎起,豎起的鱗片向外張開。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鱗囊內積有半透明狀的液體;嚴重時全身鱗片豎起,鱗囊內積有含血的滲出液而使鱗片豎起。用手指輕壓鱗片,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病魚腹腔膨大有腹水,有時還伴有鰭基部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等臨床症狀。病魚遊動遲鈍,呼吸困難,如不及時進行治療,持續幾天后病魚就會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