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黴菌

水黴菌

水黴菌是澡狀菌綱中的水生菌,是一種魚類養殖的常見疾病,它不僅具有廣泛的地域性,而且還具有明顯季節性,多發於春季魚種投放階段。由於魚種操作及運輸造成魚體損傷,感染水黴菌所致,是一種典型的真菌性魚病,對漁業生產危害較大。

水黴菌一般由內外兩種不同形式的絲狀菌絲組成。內菌絲分枝纖細繁多,蔓延在植物之內,像高等植物的根一樣,有吸收養料的功能;外菌絲分枝較少而粗壯觸生基物之外,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

著生在魚類體表和魚卵上的水黴菌的種類比較多,其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因種類不同略有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黴菌
  • 外文名:Saprolegniasis
  • :澡狀菌綱
  • 傳染方式:用孢子囊內產生鞭毛遊動孢子傳染
  • 組成:由內外兩種不同形式絲狀菌絲組成
  • 繁殖方式無性繁殖有性繁殖
概念,特點,繁殖方式,研究與運用,

概念

水黴菌是一種腐生菌和寄生菌,是指一種寄生在水中的腐爛植物體、昆蟲的屍體,以及魚類身體表面的真菌
水黴菌的全身就是一團菌絲,當這種真菌找上魚類等水生動物的時候,它的一部分菌絲會露在動物身體的外邊。使這些動物的身體就像長了白毛一樣,而另一部分菌絲就會偷偷地深入魚類的身體組織中去。水黴菌就是靠這些深入寄主身體組織中的菌絲來吸收寄主身上的營養的。

特點

水黴菌通常是從孢子萌發開始的,因此,孢子既是個體的最小單位,也是傳播和延續後代的單位。水黴菌類具有一種從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狀生長,並形成球狀菌落的特性。例如在實驗室內用一小塊蛋黃進行培養,在適宜的溫度、pH值、水分條件下,兩三天就會長成白毛狀的球形菌落。這時如果將其切成兩半,在養料充分時,還會長成圓球狀。就患有水霉病的草魚部分皮膚和肌肉,連用水霉一起切一小塊置於無菌水中培養觀察,同樣會得到上述結果。
在培養過程中發現水黴菌的生長與氧的供給有很大的影響。水中溶氧量充足時,菌絲細長,茂盛,形成動孢子囊的時間要長些,而當水中雜質多,或同時有數個菌落,特別是幾個菌落靠在一起的情況下,其菌絲就細短,不易形成動孢子囊。在水少的情況下。菌絲能形成動孢子囊,放出動孢子,而接觸空氣的菌絲,則多半形成厚垣孢子。這時如果加水覆蓋菌落,則又促使菌絲的生長。
水黴菌的菌絲分為外菌絲和內菌絲兩種。外菌絲分枝較少而粗壯,突出在基物之外,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內菌絲由纖細、柔軟而分枝甚多,蔓延在基物之內,像高等植物的根系一樣,營吸收養料的功能。外菌絲生長到一定時候,其梢端略作膨大,原生質增多,變稠,並在膨大部分的基部產生一橫隔,與基部分開,形成初生的動孢子囊,接著囊內的原生質分割成許多小塊,變圓,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開始活動,最後逸出孢子囊,即叫動孢子。次生的動孢子囊有的是從老的動孢子囊內芽生而出,有的是在老的動孢子囊的基部側面再生。
當環境不良時,菌絲梢端不發育成動孢子囊,而是發生多次分隔,形成節節狀或鏈珠狀的厚垣孢子藏卵器圓球狀,無色,著生在菌絲的中部或基部的側枝上,壁厚,其上往往具有眉狀的凹孔紋。成熟的藏卵器內具有1至多個卵孢。藏精器或雄器為纖細的菌絲,由同絲或異絲產生,纏繞在藏卵器上。
水黴菌最適宜的pH值為偏中性,強酸強鹼都能有效地將它們殺死。在培養中也見到pH7.2~7.4時,同絲水霉、多子水霉和兩性綿霉的菌絲為生長旺盛;在pH6.4或8.0時,魚卵一般可以感染水霉,但形成動孢子的能力較弱;pH5.6~4.8時,水黴菌的生長完全受到抑制。

繁殖方式

著生在魚類體表和魚卵上的水黴菌的種類比較多,其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因種類不同略有差異。孢子萌發後,得到足夠的營養時,生長較快,在水溫15~20℃時,1~2天內就長成肉眼可見的外菌絲。外菌絲生長一段時期後,一些菌絲的梢端部分略為膨大,從基部來的養料和帶有多核的原生質,像潮水般地流向菌絲梢端,菌絲頂部顯著地膨大為棍棒狀、紡錘形、船形或尖椒形。當原生質流入一定數量後,在膨大菌絲的基部生出一橫隔,與下部的菌絲隔開自成一節,形成多核的動孢子囊。接著動孢子囊內部的原生質變濃稠,逐漸出現孢質分割,以後每一小團的原生質外圍披一層明顯的膜,形成動孢子。
隨著動孢子囊的發育,動孢子漸漸成熟。成熟的動孢子,一端生出兩根等長的鞭毛,開始在囊內顫動,先是少數,以後越來越多,隨之活動加劇,在囊內前後、左右翻動,最先一個動孢子鑽破動孢子囊頂部的小孔後,其餘的一個接一個地鑽出而游散於水中。游出的動孢子為瓜子形、頂端著生兩根鞭毛,本體內具有稠密的原生質和一個液泡。動孢子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後停下來,變成圓球形,鞭毛被吸收,分泌一層透明的孢膜,將自身包起來,黏附在水草或其他物體上而成為第一孢孢子。這種孢子經過一定時間後開始萌發,胞質從孢子的一孔逐漸擠出,並以一端黏附在孢殼上。初期為長橢圓形或腎形,在凹處長出兩根等長的鞭毛,活動逐漸加快,最後離開孢殼而去。具腰鞭毛的遊動孢子,在水中遊動時間較前者長些,當找到適當的基物如魚體等就靜止下來,變成圓球形,成為第二孢孢子,它經過較長時間的休眠而萌發成新的菌絲。
水黴菌的初生動孢子囊是在菌絲的梢端形成,第二、第三和以後形成的動孢子囊,絕大多數都是從老的動孢子囊內的基部再生出來,因而,在較老的菌絲末端,往往能見到多層透明,皺褶較多的外套,這是水霉屬菌絲最明顯的特徵。有些種類除菌絲梢端能產生動孢子囊外,在老的動孢子囊基部也能形成動孢子囊,但體積一般較前者小。動孢子囊上的出口,通常只有一個,是在動孢子囊的梢端,在菌絲中間形成的動孢子囊,其動孢子的出口,就沒有固定的位置。
當外界環境不良時,外菌絲尖端膨大成棍棒狀、其內積聚稠密的原生質,並生出一橫隔,與其基部的菌絲隔開,形成厚垣孢子。這種分隔過程,有時在一根菌絲上反覆進行數次,形成節節狀和念珠狀的厚垣孢子

研究與運用

①在魚類養殖生產過程中,漁民經常會遇到一些疑難魚病,部分漁民由於沒有採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影響了養殖效果,甚至造成了很大損失。水霉病是春季多發魚病,主要是由於魚體表受到損傷,受傷組織感染水黴菌而引起的。水黴菌是廣泛存在於水域和潮濕土壤中的一種黴菌,通過孢子進行無性繁殖,對不良環境耐受能力較強,適宜生長溫度為10~18℃,溫度達到25℃以上時水中的游孢子繁殖力減弱。
大西洋鮭育苗期間水霉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西洋鮭育苗生產和健康魚苗的正常供應。針對易感水霉病的大西洋鮭魚苗,設計了鹽浴試驗,設定鹽浴時間30min、60min和90min,鹽浴鹽度0(對照)、10‰、15‰、20‰、25‰和30‰進行試驗,得出結論:鹽浴鹽度20‰,時間60min可達到預防和治療水霉病的良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