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

膏是一個漢字,讀作gāo,本意是指脂肪或很稠的糊狀的東西。還有動詞詞義,在軸或機器轉動的部位上加潤滑油、把毛筆蘸墨後在硯台邊上掭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膏
  • 外文名:gao
  • 部首:月
  • 部外筆畫:10
  • 總筆畫:14
  • 五筆86&98:ypke
  • 倉頡:yrbb
  • 筆順編號:41251452512511
  • 四角號碼:00227
  • 鄭碼:sjjq
  • 統一漢字:U+818F
基本信息,名詞釋義,形容詞釋義,動詞釋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膏類物品,牙膏,睫毛膏,雪花膏,遮瑕膏,

基本信息

部 首:月
膏
筆 畫:14
五 行:木
五 筆: YPKE

名詞釋義

膏 gāo
  1. (形聲。字從肉,從高,高亦聲。“高”意為“上表面”、“上面”、“表面”,相對於“底面”、“下面”而言。“肉”指“肥”,即肥肉、軟塌塌的肉,相對於瘦肉而言。“肉”與“高”聯合起來表示“熬肥肉時,浮起在肉湯表面的的油脂”。本義:溶化的動物油脂)
  2. 同本義[fat; grease; oil]
    膏,肥也。——《說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釋者曰膏。
    無角者膏。——《大戴禮記·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內熱溲膏。——《莊子·則陽》
    膏之下。——《左傳·成公十年》。註:“心下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衛風·伯兮
    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國志·周瑜傳》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韓愈答李翊書
    溪水積焉,黛蓄膏渟。——唐·柳宗元游黃溪記
  3. 又如:膏液(動植物體內或植物果實內的油脂);膏澤脂香(指油脂類的化妝品);膏髓(脂膏與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fat meat]
    《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鮮(指魚肉一類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種);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燈[oil lamp]
    養其根而竢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唐·韓愈答李翊書
  7. 又如:膏明(燈火照明);膏映(謂燈光照射);膏晷(燈光與日影)
  8. 濃稠的糊狀物。引申為藥膏[paste;cream;ointment]。如:軟膏;牙膏;藥膏;膏餳飴糖
  9. 指物之精華[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華)
  10. 古代醫學稱心尖脂肪為“膏”[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左傳·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靈深處。古代醫學稱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隔膜之間的隔膜為肓)
  12. 製成相當細長的而常常是圓柱形的化妝品[stick]。如:潤膚膏唇膏

形容詞釋義

膏 gāo〈形〉
  1. 肥沃[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記·齊太公世家
    膏田滿野。——仲長統昌言·理論》
  2. 又如:膏脈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疇(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禮記·禮運》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與山泉

動詞釋義

膏2 gào〈動〉
  1. 潤澤,滋潤[moisten]。如:膏流(滋潤);膏潤(雨露滋潤草木。亦借喻對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潤滑嘴唇,拭淨舌頭);膏澤(膏雨。滋潤作物的雨水)
  2. 在軸、軸承或機器轉動部分加潤滑油使潤滑[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頭);膏車(在車軸上塗油,使之潤滑)
  3. 以化妝用的膏塗抹[paint]。如:膏面(以膏塗面,謂修飾面容)
  4. 把毛筆蘸上墨,在硯台邊上拖勻[dip in(ink)]。如:膏墨

常用詞組

  • 膏劑gāojì
    [adhesive plaster]熬成膏狀的藥物
  • 膏粱gāoliáng
    (1)[fat meat and fine grain]:肥肉和細糧。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2)[dandy; fop]: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蔭籍之美,謂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與下官耳。——《宋書·荀伯子傳》
    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紅樓夢
  • 膏血gāoxuè
    [fat and blood] [人的]脂血。比喻用血汗換來的財富
    農桑廢於追呼,膏血竭於笞捶。——《新唐書·陸贄傳》
  • 膏藥gāoyao
    [adhesive plaster]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的膏劑,用以塗在布片或紙片上,較長時間地貼在人身上治病。膏藥種類較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藥,也稱鉛膏藥,由植物油炸取藥料成分後與鉛丹混合而成。
  • 膏腴gāoyú
    [fertile]肥沃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戰國策·趙策》
    他們進行了適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變得膏腴起來。——《土地
  • 膏澤gāozé
    (1)[timely rainfall]:滋潤土壤的雨水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曹植《贈徐乾》
    (2)[kindness]:比喻恩惠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 膏子gāozi
    [adhesive plaster] [口]:內服或外敷用的熬制的濃汁狀藥物。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膏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說文》肥也。《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易·鼎卦》雉膏不食。《晉語》不能為膏,而祗離咎也。《注》膏,肥也。《又》夫膏𥹭之性,難正也。《注》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注》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注》心下為膏。
又《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又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注》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注》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注》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𠀤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鑒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膏類物品

牙膏

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礎上改進形成的,早期的牙粉主要用碳酸鈣作為摩擦劑、以肥皂為表面活性劑。上世紀四十年代起,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牙膏工業也得到很大的改進,一方面是新的摩擦劑、保濕劑增稠劑和表面活性劑的開發和套用,使牙膏產品質量不斷升級換代;另一方面,牙膏還從普通的潔齒功能發展為添加藥物成為防治牙病的口腔衛生用品,最突出的是加氟牙膏,使齲齒病發病率大大減少。1945年,美國在以焦磷酸鈣摩擦劑焦磷酸錫為穩定劑的牙膏中添加氟化亞錫,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加氟牙膏。

睫毛膏

最初的睫毛膏使用凡士林和碳粉以及一些其他化學製劑調和,塗抹在睫毛上以求達到使睫毛濃密黑亮的效果。1958年棒狀睫毛膏問世,是接近於現代睫毛膏的雛形。發展到90年代,睫毛膏的成分已經演變成了蜂蠟、植物蠟、喀什米爾羊毛脂、大豆卵磷脂等,它們能使睫毛更加濃密、纖長、卷翹,而新出現的揮發性矽成分還能在睫毛表面形成薄膜,達到持久防水的效果;今天的新一代產品,大多利用光波折射性染料,能營造視覺上的纖長效果,睫毛膏的刷頭變密,改良成螺旋狀,更能營造濃密纖長的感覺。總的來說,睫毛膏能使睫毛長長,並不是使睫毛本身變長了,而只是一種外在裝飾效果。

雪花膏

一種非油膩性的護膚化妝品。塗在皮膚上立即消失,類似雪花,故名。一般是硬脂酸和鹼類溶液中和後生成的陰離子型乳化劑為基礎的油/水型乳化體。能使皮膚與外界乾燥空氣隔離,調節皮膚表皮水分的揮發,從而保護皮膚,不致乾燥、皸裂或粗糙。
膏

遮瑕膏

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瑕疵,運用遮瑕可以讓你的臉重現光滑細緻。在化妝前,首先要把臉上的瑕疵全部遮蓋掉,才上妝。專業彩妝師認為:遮瑕是化妝的基礎,沒有一張無瑕的俏臉,就不可能化出完美的妝容。遮瑕膏可以遮黑眼圈、紅色粉刺印、雀斑色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