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圖檢查常規

腦電活動為大腦生理功能的基礎。腦電圖檢查的套用範圍已不在局限於神經系統疾病,而是已廣泛用於各科危重患者的監測,麻醉監測以及心理、行為的研究。除常規腦電圖檢查外,還有腦電圖長期監測,錄像腦電圖監測,睡眠監測及數位化計算機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電圖檢查常規
  • 適應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 類型:腦電圖檢查
  • 平台:計算機
名稱,適應症,禁忌證,方法,1.準備,2.電極,3.電極位置,4.導聯,5.放大器,6.記錄速度,7.檢查程式,8.腦電圖報告,

名稱

腦電圖檢查常規

適應症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特別是發作性疾病。
2.癲癇手術治療的術前定位。
3.圍生期異常的新生兒監測。
4.腦外傷及大腦手術後監測。
5.危重患者監測。
6.睡眠障礙。
7.腦死亡的輔助檢查。

禁忌證

顱腦外傷及顱腦手術後頭皮破裂傷或手術切口未癒合時。

方法

1.準備

腦電圖檢查前清洗頭髮,前1d停用鎮靜催眠藥。檢查前向患者解釋:腦電圖檢查無痛苦;檢查時應保持心情平靜;儘量保持身體各部位的靜止不動;如何做好“睜閉眼”試驗,過度換氣及閃光刺激。

2.電極

頭皮電極以盤狀電極效果最好。針電極因其在頭皮下的部位不準確,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國際上已不再套用。在特殊情況下必須套用針電極時必須用一次性針電極以避免感染。柱狀電極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電極位置

國際通用10~20系統19個記錄電極及2個參考電極。套用皮尺測量基線長度後按比例安置電極才能稱之為10~20系統,否則只能稱為近似10~20系統。
先用皮尺測量兩條基線,一基線為鼻額縫至枕外粗隆的前後連線,另一為雙耳前窩的左右連線。兩者在頭頂的交點為Cz(中央中線)電極的位置。從鼻額縫向後10%為Fpz(額極中線)電極,從Fpz向後20%為Fz(額中線),以後依次每20%為一個電極位置,從Fz向後依次為Cz(中央中線),Pz(頂中線)及Oz(枕中線),Oz與枕外粗隆間的距離應為10%。
另一基線為雙耳前窩連線從左向右距左耳前窩10%為T3(左中顳)電極,以後向右每20%放置一個電極,依次為C3(左中央),Cz應與鼻額縫枕外粗隆連線Cz相重合,Cz向右20%為C4(右中央),T4(右中顳),T4應距右耳前窩10%。
從Fpz通過T3至Oz連線為左顳平面,距Fpz向左10%為Fp1(右額極),從Fp1每向後20%放置電極1個。依次為F7(左前顳)、T3、T5(左後顳)及O1,其中T3為此線與雙耳前窩連線的交點,O1應距Oz10%。右側與此相同從前到後為Fp2(右額極),F8(右前顳),T4(右中顳)O2(右枕)。
從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連線,為矢狀旁平面,從Fp1向後各20%分別放置電極1個,左側為F3(左額),C3(左中央)及P3(左頂),P3應距O1 20%。右側與此相同,電極為F4(右額)C4(右中央)及P4(右頂)。
雙側參考電極置於左右耳垂(A1,A2),新生兒和嬰兒可置於雙側乳突(M1,M2)。
測量時套用標誌筆在頭皮上點出電極位置。測量後用70%乙醇或丙酮充分去脂後用導電膠將盤狀電極一一粘於正確位置上。
長期監測腦電圖除用導電膠外,加用火膠固定電極。
電極安放完畢測頭皮電極間阻抗,應<5kΩ,而且各電極阻抗應基本匹配。
特殊電極:必要時可以加特殊電極,如蝶骨電極用於癲癇或疑為癲癇的患者,硬膜外電極及深部植入電極用於癲癇患者手術前或手術中定位。

4.導聯

每一個放大器有兩個輸入端。有兩種基本導聯。
(1)參考導聯:記錄電極進入輸入1,參考電極進入輸入2。在16導腦電圖儀具體安置如下:
Fp1-A1,Fp2-A2,F3-A1,F4-A2,C3-A1,C4-A2,P3-A1,P4-A2,O1-A1,O2-A2,F7-A1,F8-A2,T3-A1,T4-A2,T5-A1,T6-A2。
(2)雙極導聯:一對記錄電極分別進入放大器的輸入1和輸入2。常規套用兩種導聯:
縱向雙極異聯: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1,P4-O2,Fp1-F7,Fp2-F8,F7-T3,F8-T4,T3-T5,T4-T6,T5-O1,T6-O2。
橫向雙極導聯: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
此外可根據臨床需要增添順時針環狀導聯,逆時針環狀導聯,橫向三角導聯,小三角導聯等。

5.放大器

有4項主要功能。
(1)敏感性:輸入電壓和波幅之比,單位為μV/mm。國際通用敏感性為10μV/mm或7μV/mm。
(2)時間常數:輸入電壓通過放大器後衰減63%所需的時間。國際通用0.3s。
(3)高頻濾波:又稱低通濾波。國際通用75Hz即>75Hz的頻率通過放大器後明顯衰減。
改變放大器參數來消除偽跡是錯誤的,因其可以導致波形、波幅失真。
(4)交流濾波:僅使50Hz或60Hz電流(視輸入電源周期數而定)明顯衰減。國際腦電圖及臨床神經生理學會規定儘量不用交流濾波。但目前國內受腦電圖室設備的限制,可以用交流濾波。

6.記錄速度

用記錄紙的腦電圖儀紙速應為30mm/s。用螢光屏掃描顯示的腦電圖儀,在具備自動測量頻率條件下掃描速度可變,仍以每30mm相當1s為宜。

7.檢查程式

常規腦電圖記錄時間不應少於30min,睡眠監測至少應包括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錄像腦電圖監測最好監測到與過去發作完全相同的1次發作。在描記中患者任何動作均應及時記錄於記錄紙上,尤其出現發作時更應詳細記錄。
(1)應包括參考導聯、縱向雙極導聯及橫向雙極導聯。
(2)應在參考導聯中進行生理反應及誘發試驗。
(3)睜閉眼:在參考導聯,基線平穩時做3次睜閉眼,每次3s,間隔10s。
(4)過度換氣:在參考導聯做過度換氣3min,每分鐘呼吸15~20次。兒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於嘴前的羽毛或紙片。過度換氣後至少描記3min,如有異常應描記到異常消失。
(5)閃光刺激:將10萬燭光的白熾閃光燈置於患者眼睛前20~30cm,患者閉目。用不同頻率閃光刺激,每個頻率刺激10s,間隔10s。常用頻率為1Hz,3Hz,9Hz,12Hz,15Hz,18Hz,20Hz,25Hz,30Hz,40Hz及50Hz。
(6)每次描記前應做10s儀器校準,各放大器輸入50μV電壓,觀察其阻尼及敏感性以及生物校準,各道均將O1進入輸入1、A1進入輸入2,描記10s,觀察頻率回響。儀器校準及生物校準各道完全一致,才能進行患者描記,否則應先進行儀器調試。
患者描記完畢再做10s儀器標準。

8.腦電圖報告

應採用描寫式報告。
(1)α(alpha)節律:應描寫存在部位,頻率範圍,波幅及兩測對稱性;是否在全部安靜描記中為主要頻率。
(2)β(beta)波:應描寫存在部位,頻率範圍,波幅及兩側對稱性,單個散在還是成節律,並應估計在全部描記中所占的比例。
(3)θ(theta)及δ(delta)波:應分別描寫存在部位,頻率範圍、波幅及兩側對稱性,單個散在還是成節律,並應估計在全部描記中所占的比例。
(4)睜閉眼:描寫睜眼後腦電圖的變化,是否出現異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閉目後恢復情況。
(5)過度換氣:描寫過度換氣後腦電圖的變化及其出現時間,持續時間。過度換氣後恢復至過度換氣前背景的時間。如出現異常波應描寫波形及部位以及出現方式,即單個散在還是成節律。
(6)閃光刺激:描寫閃光中及閃光後腦電圖變化。如有節律同化應註明出現部位及刺激頻率。如有異常波應描寫波形,部位及出現方式。
(7)睡眠:除描寫背景活動外,應描寫睡眠現象(頂尖波、睡眠紡錘,K複合波)的出現部位,兩側是否對稱。還應敘述睡眠紡錘的頻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現的持續時間。還應對睡眠分期作描述。如睡眠中出現異常波,應描寫出現於哪一期,出現部位及出現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