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腱性黃瘤症

腦腱性黃瘤症(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簡稱為CTX)為一先天脂質代謝反常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腱性黃瘤症
  • 外文名: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 中文名::腦腱性黃瘤症
  • 英文名::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白內障,肌腱出現脂肪堆積的黃瘤
  • 疫苗預防::否
症狀介紹,發生率,臨床上表征,其它表征,遺傳模式,檢查項目,治療,遺傳方面,

症狀介紹

腦腱性黃瘤症是一先天脂質代謝異常疾病,由於2q33-qter位置上CYP27A1基因的缺損,導致細胞粒線體裡的固醇27-羥化脢無法順利作用,造成脂質中的膽甾烷醇及膽固醇無法有效地代謝而堆積在器官上,進而產生病變。
其發生率為1/50000,但此數據只代表高加索白人,全球整體數字則是未知。 導致細胞粒線體裡的固醇27-羥化脢(sterol27-hydroxylase)無法順利作用,造成脂質中的膽甾烷醇(cholestanol)及膽固醇(cholesterol)無法有效地代謝,而堆積在多器官的組織上,進而產生各種病變。
CTX在不同的年齡層身上,症狀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嬰幼發病的患者常以慢性腹瀉的症狀表現,幼年型患者常出現白內障的臨床表征,少年至青年型患者則易於多處肌腱出現脂肪堆積的黃瘤,成人型患者可能表現出退化性的腦中樞病變。

發生率

過去研究發現,此症在高加索白人(Caucasians)的發生率約為五萬分之一;在其它種族上多為零星的案例報告,未有整體發生率的推估。

臨床上表征

嬰幼兒的慢性腹瀉是最早發生的症狀,但常容易被忽略;多數患者(約75%)最早被發現的症狀為幼年期(10歲前)的白內障。隨年齡漸長,漸漸出現視力及中樞神經退化的病變;
受影響的器官臨床上的表現
眼睛
白內障;約75%患者發生於10歲前,其餘25%常發生於40歲之後

其它表征

眼瞼黃瘤(palpebralxanthelasmas)、視神經萎縮(opticnerveatrophy)、眼球突出(proptosis)
根據Dottietal(2001)所研究的13位成年型個案;其中發生視神經盤蒼白(opticdiskpaleness)者占50%,發生早發性視網膜衰老合併視網膜血管硬化者則有30%
中樞神經常於20-30歲間表現錐體路徵候(Pyramidalsigns;如:抽筋spasticity)及/或小腦徵象(cerebellarsigns),以及錐體路徵候以外的表征;如:肌張力異常、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等
智慧型遲緩或痴呆(較常發生於20歲後)
癲癇(約半數患者)
外圍神經病變、身體感覺異常,可能導致末稍肌肉萎縮及空凹足(pescavus)
神經精神病學症狀;如:幻覺、行為改變、躁動、憂鬱等
心血管早發的動脈硬化及冠狀動脈疾病
胃腸道嬰幼兒慢性腹瀉(最早發生的症狀)
膽結石(較少見)
黃瘤常於20-30歲間,發生於阿基利斯腱、手及手肘伸肌、膝蓋及脖子等處,曾有發生於肺部、骨骼及中樞神經的案例報告
骨骼發生在腰椎及股骨的肉芽腫(granulomatous)
骨質疏鬆及容易發生骨折
內分泌甲狀腺功能低下
提早老化包括:早發性白內障、骨質疏鬆、掉牙、動脈硬化及神經損傷性的痴呆等表征

遺傳模式

為一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父母是帶因者,表示各帶一條有CYP27A1缺陷基因的染色體,因另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正常,所以不會發病,但下一代不分男女,每一胎有25%的機率生下此症患者,50%的機率是跟父母一樣的帶因者,25%的機率正常。
診斷:
此症在診斷上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征,並配合相關的檢查;

檢查項目

實驗室檢查血中及組織中的膽甾烷醇(cholestanol)上升
血中膽固醇(cholesterol)偏低或正常
初級膽汁酸合成異常導致鵝脫氧膽酸(chenodeoxycholicacid)顯著偏低
膽汁、血中及尿中的膽汁醇(bilealcohols)及蛋白聚醣(glyconjugates)上升
腦脊髓液中膽甾烷醇及載體蛋白B(ApolipoproteinB)上升
酵素檢查皮膚切片培養細胞、血中及肝臟中的固醇27-羥化脢活性顯著偏低
影像學檢查腦部核磁共振可能發現齒狀核(dentatenuclei)及小腦、大腦白質的異常
基因檢查多數患者(99-100%)可藉由基因序列分析(Sequenceanalysis)找到CYP27A1的基因缺陷

治療

在長期治療上,需配合各專科團隊以提供完整的治療。在藥物治療上,可以使用Chenodeoxycholicacid(CDCA;成人每日劑量約為750mg),以改善患者代謝異常的問題,使膽汁醇的合成正常,達到血中、膽汁中及尿中的相關檢驗值正常的目標,進而期望改善中樞神經的退化,並減緩各組織器官上的病變。
Mondellietal(2001)以CDCA治療此症患者11年的研究中發現;在進入療程的4個月後,經由誘發電位等檢查發現,患者的神經傳導速率正常並於穩定,其它臨床表征的惡化情形也獲得了緩減,雖然無法改善神經學上已發生的損傷,但仍比其它未治療的患者獲得症狀上的改善。
此外建議可以單獨或合併CDCA使用HMG-CoA還原脢抑制劑(HMG-CoAreductaseinhibitors),以減少膽甾烷醇的堆積,進而緩減症狀;但過去的治療經驗發現,此藥可能有導致肌肉損傷及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因此在臨床使用上仍需謹慎評估。
神經學上的症狀;如:癲癇、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等,需視其表征給予相關的藥物或復健。
而常於幼年期發生白內障,需請個案定期至眼科返診,依視力妨礙的嚴重度,考慮接受眼科手術的矯治。
在長期追蹤上,患者需每年追蹤血中膽固醇及相關代謝數值的檢測、神經學檢查、心臟超音波、腦部核磁共振及全身骨密度等檢查,以隨時監控病情,了解病程進展,並接受適當的醫療處置。

遺傳方面

其遺傳方式為未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