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產培訓

脫產培訓

脫產培訓。它是指在工作時間進行全職進修或培訓,這種脫離直接工作場所的培訓可能會給現時工作的安排帶來不利的影響,需要作妥善安排、協調處理。職員也可搞半脫產,部分時間參加部門的工作、部分時間進行學習培訓,包括參加部門內的研討會、敏感性訓練、各種短訓班(高校、管理協會及其他特殊短訓班)、參與評價中心活動以及外出參觀考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脫產培訓
  • 外文名:Off the Job Training
  • 簡稱:OFFJT
  • 性質:集中教育培訓
  • 又稱為:脫產教育培訓
培訓分類,階層培訓,專業培訓,等級培訓,管理過程,需求評估,控制階段,反饋階段,

培訓分類

脫產培訓分為三大類:

階層培訓

階層脫產培訓就是對不同階層的職工進行脫產教育培訓,包括對各類管理階層人員的培訓,還包括對新職工的崗前培訓,對女職工的脫產培訓,對骨幹職工的脫產輪訓等等。
分階層脫產培訓的特點是:
1) 強調培訓對象的職務地位、等級和階層;當某位職工即將進入某個階層、擔當某種職務或取得某種更高地位時,必須經歷一次脫產的教育培訓,以便使其更好地擔當新的職務工作,或扮演新的角色。
2) 強調教育培訓的綜合性,即提高其擔當新職務或扮演新角色時必要的綜合能力。
3)強調標準化、規範化教育培訓;即按職務工作及擔當職務工作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按事先規定的、且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標準化教學方法;按規範的教學大綱和教材;按規定的授課時數和日程安排,按部就班地進行集中脫產教育培訓。
4)具有定期輪訓的特性。在企業中的每一位職工都有各自的職務工作,都處於不同的階層和地位,都有機會晉升到更高的職務工作等級地位。因此,分階層脫產培訓在企業中是定期進行的,或一年一次,或一年二次;對每個職工來說,都有資格和機會參加不同階層內涵的脫產培訓,藉以達到各自職業生涯的高深境界。分階層脫產培訓可以說是一種輪訓,是職工終身教育的具體體現。

專業培訓

所謂分專業脫產培訓是指按不同專業對各類職工進行脫產教育培訓。包括對不同職工進行全面質量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以及專業教育培訓和技術教育培訓等等。
分專業脫產培訓的特點是:
1)強調教育培訓的專業性,即對專業部門、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培訓。
2)強調教育培訓內容的單一性,即單課獨進。由於生產工藝的變化或所擔當的職務工作內涵發生變化,使原有的知識結構或技能結構出現某種失衡;換言之,使某職務某崗位的某些職工的某方面知識或某方面技能顯得有些有不足,需要離開工作崗位,集中參加教育培訓,彌補知識或技能上的不足,以便更好地適應改變了的生產工藝和職務工作,缺什麼補什麼。
3)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層次,以適應各專業、各職務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專業人員的需要。
4)強調教育培訓的適應性和未來性。
5)強調教育培訓的靈活性和隨機性,即在企業脫產教育培訓的制度和大綱上,事先確定系統的教材、確定教育培訓的時期以及師資來源;教育培訓的需求和內容,主要不是依據企業內部現實的工作職務和崗位,而是外部的環境;在教育培訓的需求和內容確定上存在著許多不可控和不確定因素;在教育培訓的專業課程設定上強調靈活性及隨機應變。

等級培訓

分等級脫產培訓類似“職工終身教育制”,即在進入公司前進行前期教育;進入公司後進行新職工教育;隨著職務職位等級上升,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從另一個角度說,對每一位處在不同職務或職位等級上的職工來說,都必須經歷相應的“脫產教育培訓”,以便更快地適應所承擔的新職務或新職位。

管理過程

脫產培訓的管理過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需求評估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運用調查與預測的方法,對企業教育培訓的需求實行分析與評估,在此基礎上擬定脫產培訓的教育培訓目標和計畫內容。
需求評估中有四項內容:
1)組織分析。著重確定組織範圍內的教育培訓需求,包括對組織目標、資源和環境的分析,以及對人力資源的重要或關鍵方面進行分析。從企業組織內外的對比分析中,從生產經營過程的現狀和問題的對比分析中,確定企業組織的人才需求結構,進而確定教育培訓的目標與計畫大綱。
2)工作分析。即按照企業職務工作標準、擔當職務所需要的能力標準(職能標準),對各部門、各職務工作(崗位)狀況,主要是對擔當工作的職工及職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等等,進行比較分析;以確定企業組織成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是否勝任所承擔的工作;進而確定企業教育培訓的需求結構。
3)職工個體分析。逐一對職工的工作過程和工作結果以及工作態度進行考核評價,尤其對那些關鍵工作、關鍵崗位的人員素質,進行測評;以確定需要教育培訓的內容和人員。
4)培訓需求調查與預測方法的運用。
通常企業可以選擇以下各種方法對培訓需求作出調查與預測:
自我申報,即設立“自我申報參加教育培訓制度”,讓職工申訴參加脫產教育培訓的理由與依據。
人事考核,即依靠人事管理的考核結果分析確定脫產教育培訓(脫產培訓)的對象和內容。
人事檔案,即利用人事檔案,對人員情況及歷史狀況作出調查,確定教育培訓的需求。
人員素質測評,即用一套標準的統計分析量表,對各類人員素質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培訓對象與內容。
此外,還有觀察法、面談法、典型調查法等等。

控制階段

這是脫產培訓工作的主要階段,是實施教育培訓的目標與計畫,並根據目標與計畫,對脫產培訓教育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控制整個過程的順利進展。
在脫產培訓的實施和調控階段上,並存著兩方面工作,一是教學工作,二是教務工作。如何做好教學和教務工作,按既定的脫產培訓計畫與目標展開教育培訓,是成敗的關鍵。

反饋階段

這是脫產培訓工作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建立教育培訓效果評估指標及指標體系;對教育培訓的成效進行檢查與評價;把評估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作為下一輪脫產培訓目標與計畫制定的依據之一,以完善脫產培訓的教育培訓體系和內容。
此階段的工作實際上有兩個重點:一是回答各種培訓計畫是否具有成效;二是回答各種培訓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通常採用四種標準對脫產培訓結束後的教育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回答上述兩個重點問題。
1)反應標準。用於對表面效果的測評,詢問那些參加培訓者對此次數育培訓的印象。
2)學習標準。通常通過各種試卷或考試方式,直接測量受訓者所學到或掌握的知識量。
3)行為標準。即對受訓者工作行為、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進行考核,分析判斷教育培訓前後的變化程度。
4)結果標準。直接對接受教育培訓之後的職工工作成績,以及所在工作部門、科室的集體工作成績進行測量、分析和判斷,確定脫產培訓的效果。
在一些情況下,教育培訓的效果不立即反應出來,或不直接在受訓者行為結果上反應出來,需要進行“追蹤調查與測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