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穴指壓療法

胸穴指壓療法,是以手指按壓胸部的壓痛點(即胸穴),通過經絡、神經而引起治療作用的一種新療法。它是根據經絡、神經與內臟相關的理論,在民眾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和總結出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胸穴指壓療法
  • 類別:一種新療法
  • 根據:經絡、神經與內臟相關的理論
  • 適用:急性頭痛、胸痛胃痛
簡介,內容,

簡介

初步實踐認為,胸穴指壓療法主要適用於一些常見的痛症。對於內臟和身體的某些部位因機能失調而引起的急性頭痛、胸痛胃痛、腹痛,以及頸、肩、臂、腰、骶部的軟組織扭傷,肩關節周圍炎,痛經等,療效顯著。對慢性痛症,如能堅持治療,亦能獲得較好療效。對一些器質性疾患,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腎結石等所引起的疼痛,可用以緩解症狀。此外,對膈肌痙攣、心悸、昏厥胸悶、腹脹等常見病症,也有一定療效。還可試用於指壓麻醉及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
胸穴(側面)胸穴(側面)
實踐證明,本療法具有速效、簡便、實用、安全、省錢、省藥、易推廣等特點。

內容

一、胸穴指壓療法為什麼能治病
對於胸穴指壓療法的原理,我們僅作了一些初步探討,還有待今後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
祖國醫學認為,經絡內聯臟腑,外通肢節,內臟與體表密切相關。經絡學說的“氣街”理論還闡明,頭、胸、腹、背是經氣匯合通行的共同通道,故《內徑》中有“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四街者,氣之徑路也。”的記述。分布在胸、腹、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例如背部的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就是臟腑的經氣輸注和聚集之處。所以胸、背部與臟腑、周身的關係甚為密切。內臟的病變,往往通過經絡反映到胸、背體表;而胸、背體表的一些治療性刺激,也能通過經絡影響到內臟及有關部位。根據這一原理,指壓胸、背部的相應點(壓痛點)即可通過經絡而發揮其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並且還能治療局部疾患及與臟腑有關的其他疾病。
胸、背部的壓痛點與內臟聯繫的實質是什麼呢?根據現代醫學的觀點,這種聯繫可能與節段性的神經支配有關。在胚胎的早期,胚體系由四十個體節所組成。每一個體節分為體軀部、內臟部級神經節段三部分,三部分中以神經節段為主分別向體軀部和內臟部發出體軀神經和內臟神經,使之三部聯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隨著胚體的生長、分化,體節各部發生了很大的變移。其中,內臟部形成內臟,體軀部形成軀幹、四肢,神經節段形成神經系統。但不管各部的形態變化多么大,而在機能上卻仍然保持著節段性的支配關係,即其原來所屬的節段支配領域基本保持不變。大體神經解剖學證實,某一內臟器官的感覺神經纖維,與相應的皮膚、肌肉區的感覺神經纖維,都進入同一脊髓節段,於脊髓后角發生聯繫(植物神經亦參與)。因此內臟疾患就往往在屬於同一體節的體表反映出感覺過敏、疼痛或壓痛,有些壓痛點就是指壓的穴位,即胸穴。臨床實踐證明,指壓所用的胸穴按主治功能分區,大都符合神經節段的劃分,支配某一胸穴的神經所屬節段與該穴主治內臟的神經所屬節段有相當的一致性,因而在胸穴上施加指壓刺激,其衝動因子沿體軀神經入所屬脊髓節,在高級中樞的參與下,通過體軀神經和相應的內臟神經的反射聯繫及相互作用,即可調整內臟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與祖國醫學的經穴作用原理和現代醫學的神經節段理論基本相吻合。
此外,指壓患處及其附近的胸穴,可調整局部機能;有些穴位的指壓,能夠刺激神經乾或神經叢,以鎮靜止痛,治療疾病。
二、胸穴指壓療法的穴位
1.胸穴的取穴方法
()胸穴的命名:一是根據穴位的主治功能來定名,如主治胃部疾患的叫胃穴;主治腹部疾患的叫腹穴;主治背部和腹部疾患的叫背腹穴。二是根據胸穴的所在部位來定名,如位於肩胛崗上的叫崗上穴,鎖骨上的叫鎖上穴。
(二)胸穴與胸部經穴的區別是:①定位不同。經穴的定位,根據《千金方》記載,多在“肌肉紋理、節解縫會—宛陷之中”及“肋間空處”。國內的研究資料統計,位於“分肉之間”的經穴占總穴數的62.5%,其餘則位於肌肉、肌腱之中或其起止點上。然而指壓用的胸穴大都在肋骨的邊上或其它骨的表面。②刺激方向不同。針刺經穴多是再肋間隙或皮下進行刺激,而指壓胸穴則是刺激骨邊或骨表面的骨膜③敏感度不同:指壓時胸穴叫經穴為敏感。④經穴都在經絡線上,而胸穴絕大多數是位於經絡線外。雖然有少數胸穴與經穴相近,但兩者的刺激部位及主治功能卻有很大差別。比如胸穴的劍上和經穴的中庭很近似。然而針刺中庭穴,是針尖向下沿皮刺入2—3分,主治胸脅支滿噎塞、嘔吐。劍上穴則是直壓骨膜,主治前額暈痛、心悸及上腹痛。
(三)為便利胸穴的定位,我們藉助於胸、背部的幾條假定垂線,有前正中線胸骨線、胸骨旁線鎖骨中線腋前線、腋中線、腋後線及肩胛內線。這些徑線,因人體胖瘦、姿勢不一、胸廓類型有別,而在體表的劃線也有出入,故在依線取穴時不能死板硬套,千篇一律。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在所規定的胸穴周圍,細心尋找敏感壓痛點,以確定穴位。
(四)取穴時,必須審定胸穴的所在部位位於肋骨邊緣的,將手指按入肋間隙,再轉向肋骨下緣抵壓,並順著肋骨左右滑動手指;位於其他骨骼表面的,手指直壓穴位處的骨膜,同時,滑動手指。在手指滑動時,多可觸到米粒大的結節或條索狀的粗線樣東西,患者伴有明顯的敏感性壓痛,這就是胸穴。
(五)無論健康人或病人,其胸穴所在部位一般均為敏感點。在臨床上發現,病人身上與病變有關的胸穴往往更為敏感,而且在經過治療病症緩解後,有關胸穴的敏感性可能減退。
2.胸穴的分布及主治功能
目前,已發現的胸穴有四十八個,其中除“劍上”“劍尖”穴為單位穴,其餘均在右側各一穴,實際共九十四穴。這些穴位大多分布於胸部的前面和側面,只有少數幾個穴在肩胛骨上和背腰部。在胸前的上部,第一、二、三肋、鎖骨處及背部的肩胛崗上下,分布著治療頭、頸和上肢疾患的諸穴。在胸前的中、下部,穴位多集中於胸骨線和鎖骨中線附近,在側胸面,各穴排列在腋前線、腋中線和腋後線上(著三條線,自第四肋至第十肋的每條肋骨下緣,幾乎都有三穴),這些穴位的主治功能有一定的規律性。從大體上分,胸骨線、鎖骨中線附近及腋前線、腋中線上的穴位,多數是治療胸、腹部疾患的主穴,其中第五肋以上的胸穴以治胸部疾患為主;第五至第十肋的胸穴以治腹部疾患為主。腋後線及背部各穴,多以治背、肩、腰部及上下肢疾患為主。各胸穴的初步定名、定位及主治功能見附表1、2及圖1、圖2。
3.反應壓痛
人體患某些疾病時,每因病種及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出現在體表的局部壓痛點及病變附近或遠隔部位的反射性壓痛點的位置亦有不同。即是在同一次患病過程中,也可出現流竄不定的壓痛點。我們把這些胸穴以外的壓痛點統稱為“反應壓痛點”。這些壓痛點出現的範圍大概有個規律,四肢多在病變部位的同側面,位於病變處的上下條狀區。某些疾患出現於軀幹部的“反應壓痛點”大都在環繞軀幹的橫條狀區域內。尋找這些壓痛點,應以同等的壓力,從病變的局部開始向附近及較遠的有關部位,邊按壓邊問病人痛不痛,病人感覺的較痛點,便是“反應壓痛點”。有些病人的體表可以找到幾個痛點,在指壓時應選1—2個較敏感的作為治療點。我們根據祖國醫學“以痛為俞”的原理,常按壓“反應壓痛點”配合胸穴指壓治療,以提高療效。
三、胸穴指壓療法的套用:
治療原則
明確診斷,辨證施治。本療法和古今中外的其他療法一樣,都有它本身的適應症,因此必須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性質和臨床需要來決定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還是輔助治療。在治療選穴上,要抓住主要矛盾,本著“少而精”的原則,辯證施治。例如遇到上腹痛的患者時,首先應弄清楚他是哪個臟腑的病變,選擇其適應症。然後才能據病情來確定主、配穴。像治療慢性胃炎所致的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等,就應選1——2個敏感的胃穴及劍旁穴作為主穴,以寬中理氣,鎮痛止嘔。再選1——2個較敏感的腹穴或腰腹穴作配穴,以排氣消脹。
同側取穴,遠近相配。本療法一般均在患側根據神經節段理論或經絡學說的“氣街”原理,選用相應的胸穴,即病在左者取左側胸穴,病在右者取右側胸穴。同時,還可於病變部位就近取穴,像肝區痛取胸5穴。胃痛取劍尖或劍旁穴。這兩種取穴法常配合套用。
失穴勿失區。胸穴的分布與節段性的神經支配有關,故在治療時,凡遇到胸穴不敏感的或治療效果不顯著的,可以丟開穴位,在與病變同一脊髓節段支配的相應體表區找敏感點,或者將與病變相對應的鍵側點作為治療點,常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指壓手法
滑動指壓法用較強的壓力抵緊胸穴,以穴位處的結節狀或條索狀物為中心,順著肋骨下緣或其他骨的表面左右滑動手指,使病人有較強的觸痛感。此法適用於重症、急症、及胸穴不太敏感者。若遇軟組織扭傷,肌肉處於痙攣狀態時,亦在局部反應壓痛點上作大幅度的滑動,其滑動方向與病變部位的肌肉走向呈十字交叉,這叫“大幅度滑動指壓法”;若因損傷、勞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粘連,呈現慢性疼痛的病理過程時,亦將手指深入反應壓痛點內,著力於深部,反覆滑動,使粘連分離,這叫“深部滑動指壓法”。
持續指壓法:以中等強度的壓力持續抵壓胸穴,不滑動手指。適用於輕症、小兒、體弱者或胸穴過度敏感者。
其他:為使胸穴保持較強的反應,手指抵緊穴位可做持續顫抖的動作。對於腰肢穴及位於肌肉肥厚處的胸穴,必要時可利用短棒(一端圓鈍,纏裹紗布)壓迫代替指壓
一般來講,胸穴反應越強,治療效果越好,因此在治療上多採用較重的指壓手法。但指壓的強度要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耐受程度來定,像小兒、老人、體弱者及胸穴特別敏感者,手法就要適當放輕些。
指壓的時間和療程
根據臨床觀察,足夠的指壓強度還必須持續一定的時間,直到達到一定的刺激量,才能克制病理反應。指壓的時間越長,療效越持久。一般每次指壓7——15分鐘。急性病每日2——3次,必要時可連續治療2——3日。慢性病每日1次或2次,7日為一療程。兩個療程之間休息2——3天。一般3——4個療程即可。
與其他治療的配合套用
本療法除了配合中草藥、針灸等法治療外,還可與以下幾種療法配合使用:
胸穴內藥物注射,以提高療效。如用維生素B1、B12注射背腹穴,治療上肢麻木疼痛。
對慢性痛症和風濕性疾病,可配合藥物熏蒸、熱敷和按摩治療。
注意事項
指壓胸穴應先上後下按主、配穴依次進行。為了迅速解除病人痛苦,常以兩手或兩人對左右側相應穴位或不同穴位同時按壓。
凡病人的胸穴敏感、反應強的,指壓療效一般都比較好。對於胸穴不敏感者,輕度指壓多不見效,若給予足夠的指壓強度,亦能獲得一定的療效。在這裡,準確的取穴,足夠的指壓強度和維持一定的時間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指壓胸穴,著力應先輕後重,逐漸加強,切忌用力太猛,以免刺激過重發生昏厥或因病人難以忍受而影響治療。
有些痛症病人,指壓後症狀緩解或明顯減輕,但過一段時間症狀又復出現,這是反跳現象。一般來說,反跳期的症狀要比首次治療時輕,如能再堅持指壓1——2次,症狀多可好轉或消失。要避免或減少反跳現象期的出現,必須在首次治療時施予足夠的指壓強度和持續一定的指壓時間。同時,還可以在治療後半小時左右再加強治療一次,以鞏固療效。對病情較重或反跳期出現較勤的患者,可每日治療3——4次,每次壓半小時。
遇有下列情況時些法慎用:體質過度虛弱或過度疲勞者、出血性素質、胸穴局部皮膚破損、脊柱骨關節結核、婦女妊娠期等。
四、常見病症的治療選穴
以下幾種常見病症的治療選穴,系我們臨床實踐初步探索,僅供參考。
胃痛慢性胃炎胃痙攣胃脹氣痛)取穴:(1)雙側各取一個敏感胃穴;
(2)劍上配背腹穴;
(3)腰肢配劍旁或劍尖穴。
三組穴任選一組,亦可輪用或同用。效果不顯著的加用:(一)1—2個最敏感的腹穴或腰腹穴;(二)重壓病變附近及背部的反應壓痛點;(三)試用民間捏板筋法,即以兩手抓起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用力向上提幾次。胃神經官能症或伴有噁心、嘔吐者加鎖上1、鎖上2.胃潰瘍病一般只作輔助治療,如果病人能堅持長期指壓療法,亦能獲得一定療效。指壓之後出現噯氣或排氣者療效較好。
腹痛(功能性的腸痙攣效果較好)取穴:七個腹穴
取穴原則:病變在上的取上部腹穴,病變在下的取下部腹穴,滿腹痛的上、下部腹穴兼取。一般選用2個較敏感的穴位即可。具體選穴範圍是:(1)上腹及臍周圍痛的多在腹1—4找敏感點,配背腹、劍旁和劍上。(2)中、下腹痛的多在腹3—7找敏感點,配腰肢穴或一個敏感的腰腹穴。(3)滿腹痛的,上、下各敏感腹穴並用,指壓順序是先上後下。對於頑固病例還可根據情況加用:(一)重按背部反應壓痛點。(二)捏板筋、提腹壁(醫生的兩手輕按患者腹部,使腹壁放鬆,然後突然抓起臍部及其周圍的腹肌用力連續上提幾次)。腸道蛔蟲症於止血後要立即驅蟲。
膽道蛔蟲症膽囊炎膽結石等引起的疼痛取穴:(1)背腹(右),配劍旁;
(2)從腹1、3、6穴中選最敏感的一穴,配胸5。
治療任選一組穴,或輪用。若痛不止,可於反應壓痛點上或雙側膽囊穴部位向腓骨上重壓。指壓對緩解痙攣性疼痛效果較好。但在疼痛緩解後,膽道蛔蟲症要給予驅蛔治療,膽石症及膽囊炎要配合其他治療方法。
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等)取穴:(1)前額痛:劍上(或劍尖)、反應壓痛點。
(2)顳側痛:鎖上2、反應壓痛點、扶突(系經穴)。
(3)枕部痛:崗上1、反應壓痛點。
主穴:崗上1、鎖上2。
配穴:肩臂1、背腹穴。
一般取兩個主穴即可。在指壓的同時,讓患者用力轉動頸部,直到功能恢復正常為止,並於局部反應壓痛點上作大幅度滑動指壓。配以熱敷效果更好。
6.胸痛(胸壁挫傷、疝氣肋間神經痛
取穴:(1)上胸、脅肋部痛:胸1、2。
(2)下胸部痛:胸3、4、5。
指壓上穴的同時,加用病變處兩側的敏感穴。效果不顯著的可指壓與病區痛點前後相對的背部點,或左右相對稱的健側點。
7.肩痛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
主穴:肩臂1、背腹穴、鎖上2。
配穴:(1)反應壓痛點;
(2)肩前痛:肩臂4;
(3)肩後痛:肩胛、背腹、肩臂2、3;
(4)肩內痛:肩臂3、背胛1、2;
(5)肩上及三角肌處痛:鎖上2、肩胛穴;
(6)腋窩部痛:肩臂4、腋肋1—4。
治療肩關節周圍炎,一般先選兩個主穴,再針對疼痛部位選用配穴。軟組織有粘連的,亦在局部反應壓痛點上施行深部滑動指壓法。在指壓治療的同時,要讓患肩的上肢被動抬舉、前平舉、摸對側肩、屈肘後伸。囑咐病人在治療期間及治療後腰每天進行功能鍛鍊,持之以恆。
8.上肢痛(軟組織扭傷及功能性疾患)
主穴:肩臂1、背腹穴、鎖上2。
配穴:(1)反應壓痛點;
(2)尺側痛:肩臂2、5;
(3)橈側痛:腋肋1;
(4)臂前區痛:肩臂4;
(5)臂後區痛:肩臂2、3。
肘、腕關節痛網球肘,除壓相應的主、配穴外,還要注意重壓局部反應壓痛點。
9.背痛(扭傷)
主穴:背腹、鎖上2。
配穴:(1)背上部痛:肩胛1、2,肩臂3;
(2)背下部痛:肩胛3、4;
(3)反應壓痛點。
10.腰痛(肌肉、韌帶扭傷)
主穴:腰肢穴、腰腹1、4。
配穴:反應壓痛點。
慢性疼痛亦在局部反應壓痛點上作深部滑動指壓。韌帶撕脫移位的應予復位。
主穴:腰肢。
配穴:反應壓痛點。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指壓的同時要進行手法復位。風濕痛應配以藥物蒸療。
12.肌纖維織炎(於受累肌肉的起止點上往往有明顯的壓痛點,此點深部可觸及橡皮樣硬結,稱之為“觸發點”。由“觸發點”發源的疼痛牽涉到一定的部位,即患者感覺的最痛處,叫作“牽涉痛”)。
取穴及治療:分別依據觸發點和牽涉痛的部位,按照頸、背、胸、腰及四肢疼痛取穴原則,選用相應的胸穴及反應壓痛點。治療時,首先指壓觸發點的相應胸穴及反應壓痛點,同時用手指將觸發點深部的硬結從肌肉上捏起來,用力向體表方向擠壓,反覆數次。或用深部滑動指壓法處理觸發點,手指從硬結的一邊推擠滑動。其次指壓牽涉痛區的相應胸穴及反應壓痛點。亦可配合蒸療、水針等方法治療。
主穴:腰腹1、從腹3—6中選一個敏感穴。
配穴:腰肢、腰骶部反應壓痛點。
堅持每次經前指壓,可以鞏固和提高療效。
取穴:(1)腹1、背腹穴;
(2)胃1、胸5。
(3)劍尖、鎖上1(或鎖上2)。
治療時任選一組穴。若病情有反覆可採用三組穴輪用。
15.心悸
取穴:(1)鎖上2、劍上;
(2)鎖上1、劍旁。
任選一組穴即可。若效果不好的加用胸2、反應壓痛點或頸部脈竇(間斷點壓)。
16.昏厥
取穴:鎖上2、劍尖。
強刺激。
17.胸悶、氣急
主穴:胸肋八穴(選敏感的1—2對)。
配穴:胸1、鎖上2、反應壓痛點。
五、體會
1.胸穴指壓療法對於農村常見病症,特別是急性痛症療效顯著,具有簡、便、速、易等特點,符合多快、好、省的精神,在鞏固、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和加強戰備工作方面都有一定適用價值。
2.套用本療法必須:選擇適應症,辨證取胸穴。做到:壓穴準,時間長,反覆治,刺激強,認真克服反跳現象。並要注意與其他療法的配合套用,以提高療效。
3.此療法產生時間不長,對其作用原理、適應範圍、遠期療效及影響療效的一些因素,都還不甚清楚,有待今後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和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