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良(浙江大學教授)

胡福良(浙江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福良,男,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4年6月出生,浙江東陽人,漢族,1985年7月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畜牧專業,同年留校任教。現任浙江大學蠶蜂研究所所長,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蜂產品協會顧問、浙江省蜂業學會理事長,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產品加工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福良
  • 民族:漢族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蜜蜂學、蜂產品學及功能性食品學
  • 職務:浙江大學蠶蜂研究所所長
  • 學術代表作:《蜂膠研究》、《蜂王漿優質高產技術》、《蜂膠蜂花粉加工技術》
  • 主要成就: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
  • 職稱:教授
學術兼職,研究領域,主要成果,

學術兼職

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蜂產品協會顧問
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
浙江省蜂業學會理事長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經濟動物學報》、《中國養蜂》《蜜蜂雜誌》編委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蜜蜂學、蜂產品學及功能性食品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主要成果

從事蜜蜂、蜂產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學的研究三十餘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等各級各類課題60餘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獎6項;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3項;主編、副主編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
在蜜蜂生物學、蜂產品的化學成分、生物學活性、質量控制及深加工技術等領域有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
一、採用生物誘導與環境誘導相結合的方法,在國內外率先成功組建無障礙同巢意蜂多王群,突破了蜜蜂單王壟斷生殖權的基本生物學規律。試驗結果表明,套用多王群為生產群補群可顯著提高蜂產品產量,套用多王群為生產群提供日齡一致的幼蟲可顯著減輕蜂農勞動強度,節省勞力;通過對多王群形成機制的研究,首次發現蜂王可在不評估對手實力的情況下,僅基於對自身實力的判斷選擇規避可能致死的打鬥。同時,基於基因表達譜的研究,證實了多王群內蜂王間存在信息素競爭,首次發現蜂王上顎腺信息素並不是蜂王生殖力的指示信號,而更有可能是工蜂卵巢發育的抑制因子,從而揭示了蜂王間達到生殖共享的機制。蜜蜂多王群既為養蜂業創立了獨特的飼養管理方式,又為社會性昆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模式。
二、對蜂膠的植物來源、功效成分、生物學活性、質量控制及深加工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蜂膠基礎研究專著;創立了基於水楊苷和鄰苯二酚的HPLC蜂膠與楊樹膠的鑑別方法和多指標成分定量結合指紋圖譜定性的中國蜂膠質量評價方法,並牽頭制定了蜂膠真偽鑑別和標誌性成分檢測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解決了困擾蜂膠行業十多年的技術難題。同時,將納米技術、微膠囊技術和酶解技術等高新技術套用於蜂膠的深加工,提高了蜂膠產品的附加值和生物利用度。
三、對蜂王漿的質量控制尤其是新鮮度指標與評定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從微觀到巨觀,從定性、半定量到定量建立了多項新鮮度(品質)評價新技術,提出了相關的評價指標和閾值,為科學評價蜂王漿新鮮度(品質)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手段;以蜂王漿優質高效生產和質量安全評價為目的,建立了蜂王漿優質高效生產體系,實現了從源頭控制蜂王漿質量。
四、對蜂膠及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抗炎、抗腫瘤、抗糖尿病、促創傷修復作用及其分子機制,對蜂王漿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及其分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為蜂膠和蜂王漿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五、率先對工蜂胎的營養價值、生物學活性及開發利用價值進行了較系統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蜂產品綜合利用途徑。
六、在蜜蜂基礎生物學研究方面,(1)首次在中國境內發現了“無政府主義”蜂群,通過對這些特殊蜂群生殖特性的研究,並對其上顎腺分泌物的分析,首次闡述了工蜂上顎腺信息素作為調控因子在無政府主義生殖勞動分工的作用,並說明有王群工蜂生殖現象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普遍;(2)在國內外率先系統研究了蜜蜂基因組中的miRNA,尤其是蜂王幼蟲和工蜂幼蟲的mRNA和miRNA的表達差異,為國際miRBase資料庫中蜜蜂miRNA貢獻了大部分的數據;(3)與南京大學團隊合作,研究發現蜂糧中的植物源microRNA調控蜜蜂級型分化,這是首次關於植物源microRNA可以跨界調控動物體的表型和發育機制的報導;(4)首次建立了一套用於蜜蜂腦機接口及其神經機理研究的方法系統,並初步揭示了蜜蜂可能的飛行起始神經通路及其特性。
在社會化服務方面,主持建設了杭州蜂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主持完成了多項與企業合作的重大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