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珍

胡廷珍

胡廷珍(1902~1933),字玉芝,臨夏市人。家殷實。廷珍7歲入私塾受教,家聘良師專授書法、國畫,練就了一筆剛勁挺拔的北魏字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廷珍
  • 別名:玉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臨夏市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33
  • 畢業院校:鳳林高等學堂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烈士紀念園,

人物簡介

民國8年,廷珍從鳳林高等學堂畢業,考入蘭州法政學校,因校方停發助學金,廷珍和趙文炳等同學帶領學生罷課遊行,持續月余,迫使校方恢復助學金。嗣後校方以帶頭"鬧事"將胡、趙開除。民國10年廷珍考入北平朝陽大學讀書,就讀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並於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暑假,胡廷珍到蘭州,聯絡蘭中、法政學校學生胡蘭谷、田志仁等60餘人,贈以進步書刊,宣講唯物史綱和國共合作的意義,後又介紹胡蘭谷、田志仁到廣州投考黃埔軍官學校,參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6年3月18日,胡廷珍參加李大釗領導的北京"三·一八"學生運動,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演講,抨擊日本政府干涉中國內政。會後遊行隊伍到鐵獅子胡同向段祺瑞政府請願時,慘遭鎮壓,釀成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時胡廷珍不顧個人安危,掩護同學,搶救傷員,努力做好善後。為甘肅籍死難同學李閩學編印《李閩學烈士紀念冊》,褒獎英績。同年6月,奉黨的指示,南下廣州參加黃埔軍校工作。民國16年初,被派往西北馮玉祥"國民聯軍"總政治部工作。3月,國民軍總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共產黨員)經與中共陝甘區委聯繫,派胡廷珍、王孝錫、馬凌山,保至善以"西北政治委員會特派甘肅省黨務委員"身份來蘭州,整頓甘肅黨務。改組了國民黨甘肅黨部,胡任省黨部執委兼工商部長。嗣後改組了中共甘肅省特別支部,胡廷珍任書記。為了適應革命發展形勢,把黨的活動推向全省,根據黨的指示,胡廷珍在臨夏以特派員的身份視察工作,組織在臨的國民軍趙席聘部供職的共產黨員李印平(北京人)、楊松軒、傅秀,李劍虹(又名李和琴,青海循化人),成立"中共導河特支"。特支成立後創辦了《工農之聲》刊物。在創刊號上,提出了打倒軍閥、打倒貪官污吏的口號。同時成立"導河青年社",在鳳林學堂開辦唯物史觀講座會。1927年4月28日,黨的創始人李大釗遇難的訊息傳來,激起進步人士公憤。5月7日,在東關廟廣場召開有600多人參加的追悼李大釗烈士大會。胡廷珍親筆書寫"李大釗同志精神不死"橫額,並致悼詞。
當胡廷珍從臨夏返回蘭州時,馮玉祥已背叛革命,開始"清黨"、下令"禮送"共產黨員離開國民聯軍。6月22日,胡廷珍同王孝錫等人赴西安、武漢,在武漢長江書店找到黨的交通站,奉命:"仍回陝甘寧工作"。胡廷珍、王孝錫返回甘肅寧縣太昌鎮王孝錫家中,同共產黨員任鼎昌研究商定:"分頭在平涼、寧縣、導河(臨夏)進行地下活動,聯絡社會進步力量,武裝反抗國民黨的血腥屠殺"。民國16年秋,胡廷珍取道天水、臨洮秘密返回臨夏。沿途關卡、驛站張貼有國民黨甘肅省清共委員會緝拿胡廷珍等共產黨員的《通緝令》,導河縣府日夜出動軍警,搜捕胡廷珍,並沒收胡家產業。
胡廷珍
民國18年春,胡廷珍化名王文,轉移到永靖、永登和青海省循化、保全等地活動。7月,導河特支成員楊松軒被捕,特支遭破壞,青年社停止活動。民國19年2月胡廷珍攜妻子兒女奔赴新疆,繼續進行革命活動。民國22年2月在新疆瑪納斯縣(原綏來縣)被反動當局殺害,時年31歲。著有《甘肅工人運動之概況》、《藏區見聞錄》和《甘泉日記》等,均散失。

烈士紀念園

在甘肅省臨夏市東郊公園,專門辟有胡廷珍烈士紀念園,胡廷珍烈士雕像屹立其中。莊嚴肅穆,胡廷珍烈士是臨夏籍的第一位共產黨員,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早期領導人之一。烈士的上半身雕像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底座選用了黑色大理石,碑銘刻錄了胡廷珍烈士從事革命活動的光輝事跡,是開展黨團活動和進行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