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廟鄉

胡家廟鄉

胡家廟鎮位於淳化縣西北部邊緣。總面積75.9平方公里。全鄉轄33個村民委員會,44個自然村,2005年10月並村後為17個村民委員會。3877戶,1623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胡家廟鄉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
  • 面積:75.9平方公里
  • 人口:16232人
基本概況,地理位置,人口面積,歷史沿革,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農業技術,文化藝術,科技建設,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保障,基礎設施,

基本概況

全鄉轄胡家廟、郭家、上羅家、南袁、北袁、岳家坡、那家、棗林、南張、莫寺村、后庄、前莊、溝里、王家溝圈、劉家、馮家、井村、李家、黃甫、御泉堡、里村、里村溝圈、廟店、寇北、來院、南李家、興橋、文家咀、白紙頭、坳里、生莊、寇家莊、寇家堡33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度108°42′-33′,北緯34°95′-65′。北接旬邑土橋鎮,南連官莊鎮,東於十里塬鎮,西於彬縣龍高.位於淳化縣西部,211國道橫穿而過,距離縣城45公里.人民政府駐胡家廟村,電話區號029,郵政編碼711205。

人口面積

2011年末,全鎮年末總人口162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18人,城鎮化率占13%,另有流動人口925人,總人口中男性625人,占67.5%,女性300人,占32.5%,十四歲以下286人,占30.9%,15-64歲577人,占62.4%,65歲以上62人,占6.7%,總人口中漢族為主,達925人,占100%。
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0.72%,計生率98%,人口自認增長率2.4‰,全鎮總面積75.9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3.6平方公里,占97%,水域2.3平方公里,占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4.67人。

歷史沿革

1948年屬赤水縣轄,1953年前曾劃歸彬縣龍高區井村鄉,是年6月復歸本縣。1958年,屬超英人民公社(公社駐地官莊街)胡家廟管區。1961年重新組建,以公社駐地胡家廟(村)得名。1966年8月改為興無人民公社,1970年5月恢復原名。1984年政社分設更名為胡家廟鄉。2002年2月,原黃甫鄉併入,仍稱胡家廟鎮。

自然條件

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貌,地勢北高南低,東部、中部塬面比較平緩,西部和西南部溝深坡陡,土質以黃繕土為主,海拔介於992-1300米之間,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蘋果等經濟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全鄉耕地面積42296畝,人均耕地面積2.61畝;林地面積16500萬畝,天然草場32000萬畝,其中可利用的荒山、荒坡面積約18000萬畝,川台地約3600畝,主要礦產資源以磚瓦粘土、鐵礦粉、陶土為主;還有距今兩千多年的漢高祖宮廷水源――地處御泉堡的含鍶重碳酸鎂淡味礦泉水,水流為150立方米/日。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風災、低溫、霜凍。雹災平均5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5月29日,降雹18分鐘,粒徑3厘米,受災面積1萬畝,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1993年5月29日,直徑30厘米以上的樹連根拔起,造成3.2萬畝小麥受災,減產20萬公斤。

經濟發展

農業技術

農業生產比較發達,主產小麥、玉米、油菜。經濟作物以蘋果、蔬菜及食用菌為主,是淳化縣重要的蘋果、蔬菜生產基地。其中蘋果面積達到18577畝,總產量達到25000噸;蔬菜大棚230個,大田菜面積2200畝;酸棗接大棗1500畝,養殖奶牛、奶山羊2360頭(只),各類畜禽存欄2.8萬頭(只)。
種植以紫花苜蓿為主的牧草4500畝。以蠍子、蝸牛為主的特種動物養殖及以水果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生產已初具規模。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346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348萬元,全鄉地方財政收入202.96萬元,人均產糧55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385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建成鎮文化站,有村級文化辦公室 個,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1.3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達50人,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213人,專任教師 6人,國小12所,在校學生1200人,專任教師10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一所,國中在校學生830人,專任教師7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6.2%,比上年增長11%。

科技建設

2011年建成全鎮各類專業合作社4個,1150畝省級綠色標準示範園,年召開果業為主的培訓會20餘場次,培訓果農8000人(次)。印發果樹管理資料15000份,全鎮蘋果生產達38萬噸,實現收入600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有床位80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0名。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3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診療15923人,17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7%。

廣播電視

全鎮衛星電視、村村通用戶達2340戶,入戶率達60%。

社會保障

2011年農村低保戶數677戶,人數1411人,支出150萬元,比上年增長7%,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7%,醫療救助70人次,共支出7.2萬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社區服務設施17個,其中社會服務中心一個,社區服務中心4個,全鎮接受捐款2萬元,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7658人,參保率98%。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境內公路四通八達,211國道穿境而過,南(村)胡(家廟)公路、胡(家廟)黃(甫)公路、黃(甫)龍(高)<彬縣地>公路貫通全鄉,實現村村通砂石路。郵電通信設施完善,光纜傳輸初具規模。地下水資源豐富,建成各種機井35眼,小土井群100多個,主供人畜用水。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實施了9村351戶1473口人的移民搬遷。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1997年擴建改造後南北街道寬24米,東西街道寬50米,排水管道、路燈等配套設施齊全。鄉政府駐地有供銷社、衛生院、農村信用社、保險公司、郵電所、石油供應站、中學、中心國小、煙站、水管站等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