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夾

背夾

山區運送物資的一種工具。形似背簍,結構大多為木條。有天平背夾、月兒彎背夾、瘦背夾三種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背夾
  • 使用地區:川北大巴山
  • 用途:山路運輸
  • 形狀:喇叭形狀,上大下小
  • 別稱背二哥
背夾,其他相關語彙,

背夾

山區運送物資的一種工具。川北大巴山至今還有從事山路運輸業的“背二哥”(也叫“背腳”、“背佬兒”)。所用的運輸工具是原始而古樸的背夾。有三種,天平背夾、月兒彎背夾、瘦背夾。瘦背夾專用於背柴,其造形結構就是井字形木條組合,形容人骨瘦如柴,因而叫瘦背夾。還有一種竹編的叫背篼,呈喇叭形狀,上大下小,各種背夾的造型設計都是如此,它使負荷的重力由橫向轉變為垂直,甚至前傾,從而大大減輕。背夾(背篼)底部尖小,大大減少了崎嶇山道坡度大、梯坎高所可能產生的羈絆和阻礙。而那隻“T”型的打杵(川西叫“拐扒子”),行路時既可以承力又可保持身體重量的平衡,“打一杵”(歇息)時,將其支在背夾(背篼)底部,與兩隻腳形成三角支撐,讓身體解放出來,輕鬆輕鬆。

其他相關語彙

如“背篼”:竹編背簍。清李實《蜀語》:“竹器曰篼。”(按:是對盛物竹器的泛指)也叫“背籠”:民國22年《達縣誌·風俗》引古郡志云:“背籠為荷,具襁褓,負嬰孩。”連結肩背和背籠的竹編背帶叫“背籠系系”,是一個富有鄉土氣息的方言疊詞。“背遭”:遭受處罰。與“背時”同義。有新方言“背書”:責令作自我檢查,自我批評。“背”:音bèi。①地方偏僻;②聽不見:耳朵背。“背汗”:出大汗後,毛孔突然因冷風或冷水刺激而關閉,汗水出不來,引起生病。“背心”:身體的背部。也說“背殼殼”。歇後語:牛背心打一捶——不來氣。如說“背心兒”,則是指無袖汗衫。民國22年《達縣誌·風俗》:“即古之半臂短無袖,可制以雜色。”另有“背褡兒”一語,指馬甲。褡兒:合音dɑr。開江馬號山中有一首民歌:對門那個妹兒,穿的紅背褡兒。叫你過來說句話,問你嫁不嫁?你不嫁,我不討,嫁跟別個可惜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