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並肩軍事演習

美菲“肩並肩”演習是兩國諸軍兵種聯合兩棲作戰演習。該演習由1978年8月開始的“高速躍進”演習發展而來,1982年改為現名,此後每年3至5月舉行一次,每次2~3星期。演習主要在菲律賓沿海舉行,其中海軍的主要演習地點是在馬尼拉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肩並肩”演習
  • 舉辦時間:每年三至五月
  • 參與方:美國和菲律賓
  • 前身:“高速躍進”沿襲
  • 演習地點:馬尼拉灣和克拉克空軍基地
  • 每次持續時間:二至三周
簡介,“肩並肩·2000”演習,參演兵力,演習基本情況,演習目的,“肩並肩·2001”演習,參演兵力,演習基本情況,“肩並肩·2002”演習,參演兵力,演習基本情況,演習特點與目的,“肩並肩·2003”演習,參演兵力,演習基本情況,演習特點,

簡介

美菲兩國有著長期的軍事合作歷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雙方就曾舉行過聯合軍演。20世紀50年代初,美菲締結《共同防禦條約》和《軍事基地協定》,自此,美軍就長期駐守在蘇比克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
美菲“肩並肩”演習是兩國諸軍兵種聯合兩棲作戰演習。該演習由1978年8月開始的“高速躍進”演習發展而來,1982年改為現名,此後每年3至5月舉行一次,每次2~3星期。演習主要在菲律賓沿海舉行,其中海軍的主要演習地點是在馬尼拉灣;空軍的主要演習地點是克拉克空軍基地;醫療等民事科目在巴拉望省舉行。該演習以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為依據,目標是增進美菲軍隊的軍事交流與合作,提高兩國軍隊聯合作戰條件下的計畫制定、作戰準備和互通性,檢驗兩國共同應對突發性事件特別是軍事衝突、自然災害的能力及美軍支援亞太地區駐軍的快速反應和部署能力,並表明美國支持菲律賓抵禦外部侵略的決心。
該演習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指導,太平洋總部協調,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菲武裝部隊司令部具體組織實施。參演單位主要有美太平洋特種作戰司令部、空中作戰司令部、海軍第7艦隊、駐日美軍第3陸戰遠征部隊,以及部分駐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部隊;菲律賓陸海空三軍部隊。參演總兵力1000~2000人。演習通常構想“入侵者”偷偷占領菲律賓某島礁,並要趁機占領其他島礁,根據美菲問《共同防禦協定》,兩國軍隊迅速抵達出事海空,展開聯合行動,發動大規模兩棲登入及特種戰擊敗敵軍,奪回被占島礁,恢復南海平靜。“肩並肩”演習分指揮所演練即聯軍聯合特遣部隊軍事學術研討會、實戰演訓和民事支援行動三部分,在不同地點同步展開。主要演練科目包括:叢林機動作戰、陸空協同作戰、空中格鬥、空中攔截、防空、對海攻擊、空中封鎖、近距離空支援、傘降、空投、民事支援、海上航渡、兩棲作戰、海上作戰、海上搜尋與救援、電子戰、醫療援助、人道主義救援等。
1995年,美菲《部隊訪問協定》到期,雙方系列演習中斷。近年來,南海地區形勢日趨緊張,而菲律賓軍事實力相對較弱,因此寄希望於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提高本國軍力。1999年5月27日,菲參議院通過了《部隊訪問協定》,再次允許美艦訪菲,“肩並肩”演習也隨之恢復。為維繫美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保持在該地區的長期存在,美軍不斷擴展軍演的規模與範圍,並於2001年將該演習與美泰新“金色眼鏡蛇”、美澳“雙重突擊”等演習聯繫在一起,不斷擴充其規模和範圍,根本目的在於維繫與東南亞國家的防務合作關係,保持美軍在該地區的長期存在。

“肩並肩·2000”演習

2000年1月28日至3月3日,美國和菲律賓兩國軍隊在菲呂宋島和巴拉望島及其西部海域舉行“肩並肩·2000”大規模諸兵種聯合軍事演習。這是該系列演習的第16次,也是1995年以來“肩並肩”系列演習中斷以來兩國首次舉行的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演習旨在提高美菲兩軍的戰備水平和協同作戰能力,增強應付各種地區性安全危機的能力。演習科目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陸、海、空軍的戰術訓練及相互間的協同,還包括人道救援、維持行動等內容。

參演兵力

“肩並肩·2000”演習的參演兵力總數約為5000,出動各型飛機21架,艦艇9艘。其中,美軍有2510人參演,出動飛機3架,艦艇7艘,此外還有專門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海軍“海豹”突擊隊參演。菲軍有2400多人參演,出動飛機18架,艦艇2艘。

演習基本情況

演習分為指揮所演習與實兵演習兩個階段。
指揮所演習(1月28日至2月20日)。主要內容是召開研討會,參演各方就演習計畫的具體實施與兩國聯合特遣部隊協同等問題進行探討,並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練。
實兵演習(2月21日至3月3日)。在這一階段,美菲兩國聯合進行了海上、陸上及空中的多種科目演練。其中,兩國海軍進行了海上搜尋和海上救援等演習,區域設在馬尼拉灣;空軍進行了空中支援、空中機動和空中火力打擊等演習,地點為克拉克空軍基地;陸軍進行了實彈射擊等演習,地點為巴拉望島和呂宋島;三軍還進行了兩棲登入的協同作戰演練。另外,演習期間,兩軍還在演習區域開展了醫療等助民行動,以進一步擴展兩軍合作的範圍。

演習目的

此次演習是菲律賓國會通過《部隊訪問協定》後的首次演習,表明了兩國通過《菲美共同防禦條約》和《部隊訪問協定》及雙邊聯軍演習等其他方式加強合作、維護菲律賓及其周邊地區安全的決心。但在聯合軍演問題上,兩國是各有所需。對美國而言,“肩並肩”系列演習為其在冷戰後重返東南亞地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美國急欲借演習恢復並擴大的東南亞的軍事存在;但對菲律賓而言,其之所以調整冷戰後初期的對美政策,恢復美菲問聯合演習,主要是因為對本地區的諸多不穩定因素抱有危機感,希望藉助美國的參與解決跨國犯罪、民族宗教衝突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力圖增加與美國的軍事交流,在美國的幫助下提高本國的武器裝備和技戰術水平。美菲兩國在演習的目的上具有根本性的差異,這就使得兩國的軍事合作必然還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肩並肩·2001”演習

2001年4月20日至5月10日,美國與菲律賓兩國軍隊在菲律賓呂宋島等地舉行了“肩並肩·2001”聯合軍事演習。美軍將該演習與美泰“金色眼鏡蛇”演習、美澳“雙重突擊”演習納人同一框架內,合稱“協作挑戰”演習,“肩並肩”演習是其第一階段。

參演兵力

“肩並肩·2001”演習由美軍太平洋總部組織實施。兩軍參演兵力共3500餘人,其中美國出動1700人,參演單位包括美太平洋總部駐日第3陸戰遠征部隊、太平洋艦隊第7艦隊及駐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部分美軍;菲律賓派出總數1800人的部隊參加演習。參演部隊以聯軍聯合特遣部隊形式編組,下設若干部隊和職能司令部。

演習基本情況

“肩並肩·2001”演習的主要目的是增進美國和菲律賓兩軍的軍事合作關係,提高美菲兩軍在聯合作戰中的計畫制定、作戰準備和互通性水平,檢驗兩軍在應急情況下的快速反應部署能力和協同作戰水平,為兩國部隊未來共同抵禦“外來侵略”,實施維和、人道主義和民事救援等行動做準備,促進以美國為核心的亞太集體安全體制的形成。
演習歷時一個月,分為兩個階段:
指揮所演習階段(4月20日至26日)。由兩軍的指揮與參謀人員聯合召開研討會,對兩軍聯合特遣部隊的作戰協同問題進行探討,同時演練自動指揮作業系統,促進聯軍作戰指揮中的協調。
實兵演習階段(4月27日至5月10日)。自4月27日起,兩軍進行了實兵演習,對各種聯合行動技能進行演練。演習想定,東南亞地區某國對菲律賓呂宋島發起突然襲擊,攻占該島。美菲兩國軍隊聯合發起反攻,實施大規模兩棲登入作戰,擊退敵軍。在這一階段,參演部隊進行了空中救助、兩棲登入、空中支援、實彈射擊等交叉訓練,並實施海空協同作戰演練,由海軍陸戰隊在空中火力的掩護下展開兩棲登入行動。“收復”呂宋島後,聯軍又進行了人道救援的演練並展開助民行動,為克拉克空軍基地附近的居民建設了新的學校並提供必需的醫療用品。

“肩並肩·2002”演習

2002年1月31日至6月31日,美國與菲律賓舉行了“肩並肩·2002”聯合軍事演習。演習旨在增強美菲兩國防務合作關係,提高兩軍在聯合作戰行動的計畫制定、準備和實施中的協調能力,表明美國支持並幫助菲律賓抵禦外部威脅和國內恐怖主義威脅的決心。
此次演習以打擊阿布沙耶夫恐怖勢力為目標,是阿富汗戰爭後美軍首次進行的意義重大的“反恐實戰”,標誌著美國已將反恐戰爭延伸到了阿富汗以外的地區。

參演兵力

1月19日,包括150名美軍特種兵和500名後續支援部隊在內的650名美軍士兵到達菲律賓,與菲政府軍1200名官兵共同參與“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參演美軍主要擔任後勤保障任務,負責向菲軍提供直升機、夜視工具等武器裝備,並對菲律賓士兵進行反恐訓練,包括如何使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如何在夜間駕駛直升機等,以及在心理戰、情報等方面提供幫助。其中,150名美陸軍“綠色貝雷帽”部隊官兵部署在菲南部三寶顏市的馬拉古特埃地區,之後又前往巴西蘭島,對菲軍進行反恐的快速反應訓練和指導;170名美軍支援部隊人員部署在三寶顏市菲軍南部軍區總部,擔任菲軍的顧問,負責向菲軍提供作戰指揮、局勢控制、通信及後勤等方面的建議;還有160名美軍駐紮在埃德溫空軍基地,170名美軍部署在宿務麥丹島空軍基地,負責對地面部隊的空中支援任務。
4月18日,美國又向菲律賓派出總數為2665人的部隊,與2900名菲律賓軍人一同舉行“肩並肩·2002”第二階段的聯合軍事演習。美軍參加此階段演習的單位包括駐夏威夷和日本沖繩島的部隊,武器裝備包括海軍登入艦及直升機、運輸機和戰鬥機等各型飛機36架。

演習基本情況

此次演習分為“肩並肩·2002—1”演習和“肩並肩·2002—2”演習兩個部分。
“肩並肩·2002—1”演習是在菲南部進行的反恐演習,1月31日開始,至6月31日結束。菲律賓國防部長強調,這一部分演習的目的是消滅阿布沙耶夫組織。美軍特種部隊在演習中將為菲軍消滅阿布沙耶夫組織的行動提供建議、幫助和訓練,而不會直接參戰。但這些美軍有權攜帶武器,一旦遭遇恐怖攻擊,可以進行自衛,而無需報菲方最高指揮官批准。該部分演習分為三階段:
前期準備階段(2001年底至2002年1月)。在這一階段,美菲兩軍指揮與參謀人員召開了一系列研討會,制定演習計畫並為演習的具體實施進行籌備,同時確定對菲軍進行哪些內容的培訓。同時,這次演習有具體的作戰目標,因此美國在這一階段進行了充分的軍事準備。在演習之前,由10多名美軍特種作戰士兵組成的先遣分隊便抵達菲律賓,以熟悉當地作戰環境,為演習行動做準備。1月17日,先遣隊在阿布沙耶夫武裝出沒的巴西蘭島上建立營地,並在營地周圍展開了周密的偵察活動,以確保營地安全。
實兵演習階段(2002年1月31日至6月30日)。1月31日,美菲雙方共同舉行了演習開幕式,宣布演習正式開始。在這一階段,菲政府軍在美軍的協助和指導下開展打擊阿布沙耶夫組織的行動。此外,美軍參演部隊還展開了助民行動,為演習地區的孤兒院和貧困鄉村捐贈物資等。
重新部署階段(6月31日至7月中旬)。6月31日,聯合反恐行動宣告勝利結束;7月中旬,美軍部隊將攜帶的物資裝備裝船,離開菲律賓,返回原駐地。但仍有約100名美軍士兵留在巴西蘭島,繼續為菲軍的反恐戰爭提供幫助和建議。
“肩並肩·2002—2”演習於4月22日開始,至5月6日結束,為期兩周。該部分演習在菲律賓北部沒有現實威脅的呂宋島舉行,美軍人員也不再直接配備到菲軍的營、連一級擔任顧問人員。美菲雙方均表示,這一部分演習屬例行性的“肩並肩”系列演習,其籌備工作自“9·11”事件發生前便已開始,想定也與反恐沒有直接關係。演習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菲律賓的國防建設,提高部隊的叢林戰、夜間戰術飛行、兩棲登入以及搜尋救援等技能,改善美菲軍隊
“肩並肩·2002—2”演習分為指揮所演習與實兵演習兩部分。
指揮所演習。4月22日,菲律賓副總統兼外長金戈納和美國駐菲大使里恰爾多內在位於馬尼拉的菲律賓武裝部隊總部共同主持了演習開幕式。在隨後的幾天裡,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部召開了由指揮人員和其他部分相關人員參加的聯合特遣部隊研討會,探討在應付突發性危機事件時的計畫和行動的實施,並著重對維和行動的實施進行了研究。
實兵演習。包括交叉訓練、野外實兵訓練和人道救援行動。其中,交叉訓練和野外實兵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美菲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人道救援行動則吸收民間人士參加,展開以民事救助為重點的多項活動,旨在提高美菲軍隊在民事行動中的合作水平。此外,參演部隊還進行了醫療等助民行動,為演習區域民眾提供免費治療,並從事工程建築,以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

演習特點與目的

(一)菲律賓成為美國反恐的“第二戰場”。2001年末,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接近尾聲,美軍在繼續搜尋賓·拉登及“基地”組織殘餘分子的同時,開始在世界各地尋找下一個打擊目標。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非正式會議上明確指出,阿富汗並不是世界上惟一隱藏恐怖分子的地方,為了徹底消滅恐怖主義,美國將擴大打擊恐怖主義的範圍,所有庇護恐怖分子的國家“都將被列為美國的目標”。而美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則在《紐約時報》上撰文,將菲律賓、伊拉克、索馬里三國列入了反恐名單。
在這幾個國家當中,打擊伊拉克將引起俄羅斯、阿拉伯世界及部分西方盟友的反對,必然要牽涉更大的軍事及政治力量,美國只能先避其鋒。索馬里雖然在美及其盟國的軍事壓力下表示“積極配合西方國家的反恐行動,並允許他們進入索馬利亞檢查”,但美國在索馬里周邊的軍事部署尚未完全到位。而在菲律賓,美軍的反恐作戰條件則已經基本成熟,因此美首先將打擊矛頭對準了菲律賓阿布沙耶夫武裝。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聲稱,菲律賓遭受的恐怖活動之害是一個國際問題,因而需要將其納入全球反恐行動。
一方面,阿布沙耶夫武裝長期以來與“基地”組織有著密切的聯繫。自20世紀90年代起,“基地”組織開始向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大肆滲透,接收阿布沙耶夫組織的許多人員到阿富汗訓練營受訓,而且在菲律賓建立指揮部,為恐怖團伙開設培訓課程。近兩年來,阿布沙耶夫組織活動日益猖獗,多次製造綁架、勒索、殺人大案。2001年5月,該組織還綁架了20餘名遊客作為人質,直到菲美舉行聯合演習時,包括一對美國夫婦在內的幾名人質仍未獲釋放,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美國政府的心頭之患。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菲美兩國特殊的歷史關係使得美國開展行動相對容易。歷史上,菲律賓曾兩度淪為美國的殖民地。1951年,美菲簽署《共同防禦條約》,菲成為美國在東南亞最為重要的盟友。雖然美國於1992年被迫宣布徹底放棄其在菲律賓的基地,結束了在菲駐軍93年的歷史,但兩國的軍事合作與交流並未中斷。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國將恐怖組織作為主要打擊目標,也使菲政府意識到借美軍之手打擊本國恐怖勢力的可能性。阿富汗戰爭伊始,菲總統阿羅約便積極表示支持。2001年11月,阿羅約前往訪美,與美方達嗽了共同反恐協定,並獲得了1億美元的援助和運輸機、直升機、迫擊炮、步瞰、巡邏艇等武器裝備,以進行反恐怖行動。
2003年伊始,美國和菲律賓便宣布,將以聯合軍事演習的方式對阿布沙耶夫武裝進行打擊。與此同時,美軍也開始將部分反恐專家和特種隊員派往菲律賓,為反恐演習做準備。
(二)聯合軍演開創了美國反恐“新模式”。此次演習是美菲“肩並肩”系列演習的第18次,但與以往的演習截然不同的是,此前的17次演習都是以假想的敵人為目標,根據想定的立案背景展開演習,而此次演習則首次以菲律賓反政府武裝——阿布沙耶夫組織這個實際存在的敵人為打擊對象,目的是使菲政府軍在美軍的幫助下儘快消滅阿布沙耶夫組織。在以往,演習地點一般都設在呂宋島、巴拉望島等非敏感地區,以免引起國際社會關注;而此次則以菲南部巴西蘭島和附近城市三寶顏為主要區域,這裡正是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裝的據點和南部勢力的司令部所在地。而且,此次演習時間長達6個月,參演部隊總計7400餘人,其規模之大也是該系列演習所少見的。
這些特點使此次演習成為一場打擊恐怖主義的實兵演習,它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菲律賓反恐怖模式”,菲律賓則成為美國反恐的“第二戰場”。通過演習,美軍變相地實現了在菲長期駐紮的目的,擴大了其全球軍事存在。
另外,美軍在演習中的地位與作用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此,美菲雙方表示。根據菲律賓憲法規定的外國部隊在菲行動守則,美軍不會直接參與同菲國內叛軍的戰鬥,而是擔當參謀和顧問對菲軍進行反恐訓練,以及監督建造訓練設施和提供武器裝備;同時考察和評估菲律賓軍方的行動,為菲軍提供行動建議。但是,根據規定,美軍有權在需要時進行自衛,而無需報請菲方最高指揮官的批准,這就使得美軍在演習中的行動許可權大大增加。實際上,美軍在演習中曾多次參與營救士兵等行動,直接介入了菲律賓國內的反恐戰爭。
美軍在菲律賓的反恐行動引起了廣泛爭議,也使人們不得不關注,這種“菲律賓反恐模式”是否會成為美國的“新模式”,進而在以後的反恐戰爭中繼續推廣套用。

“肩並肩·2003”演習

2003年4月25日至5月9日,美國與菲律賓在菲北部呂宋島等地舉行了為期兩周的“肩並肩·2003”聯合軍事演習。該演習是“肩並肩”系列演習的第19次,主要目標是提高美菲兩國陸、海、空軍的技戰術水平,特別是菲軍在人道救援和民事行動方面的能力,檢驗聯合特遣部隊作戰理論,促進兩軍在聯合行動中的合作與協調,以共同抵禦菲律賓可能遭受的外部侵略,應對任何可能在亞太地區爆發的突發性事件。

參演兵力

在“肩並肩·2003”演習中,美菲共出動部隊3700人,其中美軍1200人,菲軍2500人。早在4月17日,450名駐日本沖繩的美軍特種部隊士兵就抵達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為演習做開始前的前期籌備工作。

演習基本情況

此次演習分為兩個部分,在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馬格塞塞堡空軍基地、特內爾特基地、卡維特海軍基地等不同地點同時舉行。
聯合指揮所演習。演習在克拉克空軍基地進行,由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部的參謀和指揮人員實施。參演人員在該階段召開研討會,並以維和行動為重點,進行模擬作戰,演練了應對危機的計畫制定和行動實施,並明確聯合特遣部隊在實戰中的職能。
野外實兵演習和人道救援演習。其目的是增強兩軍的合作與協調。該階段的演習主要在克拉克空軍基地、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馬格塞塞堡和特爾內特等地進行。
其中,野外實兵演習中主要進行了交叉訓練和單兵技能演練,包括空中攔截、空中作戰、夜間飛行與搜救、特種偵察、快速機動、炮兵實彈射擊等科目。在人道救援演習中,兩軍聯合實施了醫療、工程建設等多項民事支援行動,並對非軍事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與軍隊協同行動的能力。

演習特點

(一)演習規模明顯縮小。由於伊拉克戰爭的影響和菲律賓國內的反對,此次演習規模明顯減小,演習時間由2002年的6個月減為兩周,參演總人數由2002年的7400人減至今年的3700人。僅與“肩並肩·2002—2”這一階段的演習相比,美軍的參演人數由2002年的2700人減至1200人,菲軍的參演人數也由2900人減至2500人。
(二)不直接參與反恐。與2002年演習不同的是,此次演習不再與菲南部的反恐行動直接相關,菲國防部長表示,演習是“純粹的訓練演習”,不包括任何針對任何菲反政府武裝的行動。因此,演習未在2002年舉行演習的巴西蘭島等地進行,而是在沒有受到直接威脅的呂宋島進行。美軍在演習中的活動也受到限制,主要負責對菲軍的訓練活動進行指導和評估,沒有直接參加菲軍針對阿布沙耶夫恐怖組織的巡邏監視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