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疾病

股骨頭疾病股,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骨壞死的一種。骨壞死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滋養血管受損,進一步導致骨質的缺血、變性、壞死。股骨頭壞死也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局部血運不良,從而進一步缺血、壞死、骨小梁斷裂、股骨頭塌陷的一種病變。

發病年齡,發病機理,非手術治療現狀,股骨頭壞死的檢查,

發病年齡

這種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1-60歲最多,無性別差異,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若治療不及時,不可導致終身殘疾。

發病機理

骨細胞、骨質細胞、髓質細胞(血管和神經)發生了壞死,致骨組織營養中斷或嚴重不足,使骨的代謝障礙,局部骨組織失去了營養,即為骨壞死。人體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骨壞死,臨床以手舟骨、足舟骨、髕骨、鎖骨、股骨頭為多見,尤其股骨頭髮生率最高。骨壞死發生在股骨頭部位,就叫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症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股骨頭壞死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碎裂、變形,有的可造成髖關節半脫位,此時的疼痛與髖關節活動、負重有直接關係。總之,早期是以疼痛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伴有疼痛。

非手術治療現狀

近些年,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方法很多,但療效確切並得到公認的卻寥寥無幾。國際上更無有效化學藥物,通常辦法是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據統計,病人大約50%在40歲以前置換人工股骨頭,術後5年內失效率大約10%至50%,而且最好的人工股骨頭也只能用10年~15年。按目前平均壽命估計,病人在術後的30年~40年的餘生中,有的還要更換2~3次,給家庭的經濟及病人的生存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而對於大量早期病人,四處求治,最終還是因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進行手術置換,苦不堪言。
非手術治療
主要原則是減少或避免負重以利於股骨頭自身修復,防止股骨頭塌陷,現在還有介入治療,具有療效好,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和副作用基本沒有,臨床上現在廣泛套用。

股骨頭壞死的檢查

股骨頭壞死的檢查方面,首先醫生要對患者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然後經過醫學影像檢查才可明確診斷。
(1)病史包括:疼痛發生時間、性質、程度、部位等。有無外傷史、服用激素史、飲酒史等,並了解過去史、職業史、嗜好史及家族史。
(2)體格檢查:觀察患者的步態,檢查髖關節運動的範圍,雙下肢長度和周徑的測量,髖關節局部的壓痛,做雙下肢的"4"字試驗,托馬氏征、艾利斯征和叩擊試驗。
(3)輔助檢查:主要依靠X線片,因為它方便、經濟,一般醫院即可拍攝。X線片要求拍正位、蛙位對比度良好,能看清股骨頭骨小梁。對臨床高度懷疑或X線不能確診者,則選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檢查。
X線片:115元/次
CT:500/部位
MRI:800元(0.5T-1.5T)
對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診斷與療效評估各有優缺點。最基本的還是X線片,它價廉普遍,可以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進行巨觀評估,其次是CT,它可以幫助對股骨頭壞死的正確分型;如大塊缺血型、鬱血型、混合型、增生硬化型,同時還可以提供股骨頭血流動態的變化,以作治療前後的對比,進行微觀上的評估,更加深化和具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