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酸痛

肛門酸痛

肛門酸痛是指人時常自覺肛門處酸痛的一種感覺。直腸黏膜脫垂可引起肛門酸痛症狀。直腸黏膜脫垂是指直腸黏膜、直腸全層、肛管甚至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處的一種疾病。本病可以發生於各年齡段,但以幼兒、經產婦及年長體弱者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肛門酸痛
  • 所指:自覺肛門處酸痛
  • 部位:肛門
  • 常見:幼兒、經產婦及年長體弱者
病因,診斷,

病因

當出現肛門酸痛症狀時很大程度是得了直腸黏膜脫垂。直腸黏膜的致病因素有:
中國醫學認為:小兒氣血未旺、皆易脫肛。5歲以下兒童發生直腸脫垂非常多見,由於小兒體質嬌嫩,發育不完全成熟,元氣不實,骶骨彎曲未長成,直腸黏膜下組織也較為疏鬆,直腸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腸與骨盆幾乎筆直,即垂直的狀態,比較活動,不利於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門括約肌的負荷量,兒童時期又易患營養不良、百日咳、腸炎、腹瀉等疾患。長期腹內壓增大,失去對直腸的牽拉固定作用,就易發生直腸脫垂,這就是小兒易患直腸脫垂的主要原因。臨床上還常見到小兒排便、排尿坐盆時間過久而誘發本病。小兒隨著骨盆的發育、骶骨彎曲形成,多數直腸脫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套用非手術治療。
傳統醫學認為,老人氣血已衰,易患脫肛即老人直腸黏膜脫垂。老年人患直腸黏膜脫垂則多因年老體弱、氣血不足、中氣下陷、氣虛不能收攝而引起。“虛”是老年人發病的主要原因。由於老年人全身組織衰退、肌肉鬆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氣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等。頻繁增加腹壓,同時隔肌下降,壓迫腹腔臟器推壓乙狀結腸和直腸向下移位,又由於老年人體弱無力,括約肌鬆弛,骨盆直腸窩、坐骨直腸窩脂肪量減少,這也是老年人易發生不完全性直腸脫垂的原因之一。故對老年人患直腸脫垂的治療,既應重視局部的致病因素,更應重視全身整體的狀況。

診斷

直腸黏膜會引起肛門酸痛,因此當出現肛門酸痛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直腸黏膜脫垂。如何診斷直腸黏膜脫垂的呢?根據直腸黏膜脫垂的主要症狀即可診斷出是否患有直腸黏膜脫垂。
直腸黏膜脫垂的主要症狀有:直腸脫出肛門外、便秘、腹瀉、粘液便、局部水腫,甚至表面有潰瘍出現等。
1、脫出:直腸脫出肛外是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輕者在排便增加腹壓時直腸脫出肛門外,初起能自行還納,以後漸漸不能自己還納,需用手還納;重者直腸壁黏膜和肛門括約肌鬆弛,除大便時直腸脫垂,在打噴嚏、咳嗽、排氣、工作勞累、走路時、久立久坐時直腸都能脫出肛門之外。
2、排便異常:可有便秘、腹瀉、大便失禁、里急後重等。其中便秘最多,約占50%-70%,直腸黏膜出血和粘液便也頗常見。
3、局部症狀:由於直腸黏膜長期受到異物刺激,使直腸黏膜充血、水腫,嚴重時表面潰瘍,出現粘液分泌多、出血、肛門部墜痛、酸痛、尿頻、腹脹等症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