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功能性肛門直腸疼痛

非特異性功能性肛門直腸疼痛是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肛門直腸痛,從後部牽拉趾骨直腸肌時無觸痛,且無器質性疾病的證據。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常見病因:因肛提肌過度痙攣性收縮及盆底功能障礙有關
  • 常見症狀:肛門直腸部位的模糊鈍痛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1.盆底肌肉運動異常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肛提肌過度痙攣性收縮,還可能與盆底功能障礙有關。
2.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多伴有疑病、抑鬱和癔症。
3.機械性因素
長期過度體力勞動、久坐等。

臨床表現

肛門直腸部位的模糊鈍痛,通常疼痛時間較長(超過20分鐘),或呈直腸壓力感增加,坐位比立位或臥位重,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有晨起症狀輕、中午加重、晚上症狀消失的規律。肛提肌綜合徵的患者通過肛門直腸指診可發現有肛提肌過度收縮,觸診盆底有觸痛。觸痛部位常不對稱,左側較右側常見。

檢查

可進行結腸鏡檢查以及超聲、盆底CT或MRI以排除器質性病變。

診斷

1.慢性或復發性直腸疼痛或隱痛。
2.發作持續20分鐘或更長時間。
3.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直腸疼痛,如缺血、炎症性腸病、肛門尾骨痛。
4.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5.5. 從後部牽拉趾骨直腸肌時無觸痛。

鑑別診斷

1.肛周或直腸器質性疾病
如缺血、炎症性腸病、隱窩炎、肌間膿腫、肛裂、痔瘡、前列腺炎、尾骨痛、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通過直腸指檢、肛門直腸鏡、盆腔影像學等檢查可鑑別。
2.痙攣性肛門直腸疼痛
為反覆發作的局限於肛門或低位直腸部的疼痛,發作持續時間較此病短,一般為數秒至數分鐘,發作期間無肛門直腸痛。

治療

1.物理治療
40℃溫水坐浴可緩解疼痛;電刺激療法可解除肛提肌痙攣,40%以上患者有效;手指局部按摩提肛肌可緩解疼痛。
2.生物反饋治療
可使部分患者緩解。
3.局部注射藥物
超聲引導下局部注射麻醉劑或乙醇封閉相應骨盆神經,短期療效顯著,但長期療效不佳。
4.其他
心理治療、改正久坐不良習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