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潰瘍

肛裂潰瘍

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其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長約0.5~1.0cm,呈梭形或橢圓形常引起劇痛,癒合困難。而肛管表面裂傷不能視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無症狀。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產生肛管處劇痛的常見原因。肛裂最多見於中年人,但也可發生於老人及小兒一般男性略多於女性,但也有報告女多於男。肛裂常發於肛門後、前正中,以肛門後部居多,兩側的較少。初起僅在肛管皮膚上有一小裂口,有時可裂到皮下組織或直至括約肌淺層,裂口呈線形或棱形,如將肛門張開,裂口的創面即成圓形或橢圓形。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排泄部位
  • 所屬科室:外科 肛腸科
  • 相關檢查:肛門指檢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本病的發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解剖學因素:肛門外括約肌淺部,從尾骨起,向前至肛門後方。分為兩束,沿肛管兩側向前圍繞,至肛門前方,又相互聯合。因此,在肛門前後都留有間隙。並且肛提肌的大部分均附著於肛管兩側,前後較少。可見,肛門前、後方不如兩側牢固,容易受損傷。並且向下、向後與直腸形成一近90度的角。因此,肛門後部受糞便壓迫較重,又因肛管後部血液循環不足,彈性較差,肛門腺分布又較多,這些都是發生肛裂的因素。
2.外傷學說:乾硬的糞便或異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膚的損傷,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學說:主要是肛門後部的肛隱窩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膿腫破潰而成肛裂。
4.內括約肌痙攣學說:由於肛管部位損傷或炎症刺激,使肛門括約肌處於痙攣狀態,致使肛管張力增強,易損傷成肛裂。
5.肛門狹國小說:肛管皮膚在發育中遲緩,生成肛管狹小,易損傷成肛裂。
中醫認為肛裂的發生原因
多由血熱腸燥,大便秘結,排便過於用力,使肛門皮膚破裂,反覆而發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說:肛門圍繞,折紋破裂,便結者,火燥也。扼要闡述了因熱結腸燥,或因陰虛津虧而致大便秘結,排便用力,使肛門皮膚裂傷,隨後又繼發感染,逐漸形成慢性、梭形潰瘍。但也有因肛管狹窄、肛門濕疹、痔瘡損傷等感染而發病。
中醫認為肛裂的發生多由燥火、濕熱蘊結肛門以及血虛腸燥所致。
①感受風火燥熱邪氣:燥火結於胃腸,灼傷津液,糞便堅硬幹結,難以排出,強努而損傷肛門,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覆加深,久不癒合,導致肛裂。
②濕熱蘊結於肛門:外感濕熱邪氣,內積醇酒肥甘,以致濕熱蘊結胃腸,下注肛門生癰,癰潰不愈而成肛裂。
③血虛腸燥:老人、產後及貧血病人,血虛腸燥而為便秘,最易發生肛裂。

檢查

肛裂症狀有明確特點,只要詳細訊問病史病程,以及疼痛、出血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在診斷時,為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防止失誤,應嚴格按問診、觸診、視診及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幾個方面加以鑑別診斷。
視診:急性肛裂肛門部可見分泌物,牽開臀部可見肛裂下端,如用探針輕觸裂口的下端,可引起疼痛;慢性肛裂常見有結締組織外痔。
指診:因括約肌痙攣肛門收緊,如用力過猛,常引起劇烈疼痛,有時須在局麻下檢查。肛門內摸到的裂口,急性者邊緣軟,底淺,有彈性,觸之敏感;慢性者邊硬突起,底深,無彈性。
窺器檢查:可見卵圓形潰瘍,或見細小裂口。急性肛裂的裂口邊緣整齊,底淺紅色;慢性肛裂的裂口邊緣不整齊,底深灰白色,有的嚴重肛裂者還可看到括約肌纖維。

鑑別診斷

肛裂三聯症:一般是指肛裂日久所導致的肛乳頭瘤或肛乳頭炎、哨兵痔、陳舊性肛裂或者是其導致的皮下瘺管三者,此三者在肛裂中,應屬Ⅲ期肛裂範疇。因此,肛裂三聯症是Ⅲ期肛裂。裂口呈陳舊性潰瘍,合併肛乳頭肥大及哨兵痔,或伴有皮下瘺管及肛隱窩炎症等。
肛門劇痛:就是肛門處劇烈疼痛。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排便時,但也可能在非排便時發生。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有關:肛周膿腫、內痔嵌頓、肛裂、肛管直腸癌晚期還有肛門異物。
糞便膿液--糞便膿液檢查,檢查方法簡單,結果直觀,可以初步提供消化道功能或病理變化的狀況,以及間接判定胃腸、胰腺、肝膽的功能狀況。

緩解方法

對肛裂應提倡早期防治。有人一生不患肛裂,其經驗在於保持大便軟化,有按時排便的規律,無久蹲強努的不良習慣。這是預防肛裂的根本辦法。早期初發肛裂完全可以經保守治療而愈。比如利用粗纖維飲食或潤腸藥物將大便調理軟化,配合外用藥如2%生皮硝水或痔科浴液熱浴,黃連膏、九華膏等外塗,若同時請專科醫生幫助上引流藥條,則康復更快,一般一周就能治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