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肉蓯蓉,中藥材名。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蓯蓉、迷肉蓯蓉等的肉質莖。春、秋均可採收。但以3~5月間采者為好,過時則中空。春季采者,通常半埋於沙土中曬乾,商品稱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蓯蓉。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曬乾,須投入鹽湖中1~3年後,取出曬乾,稱為鹽大芸、鹹大芸或鹹蓯蓉。功能主治為:補腎,益精,潤燥,滑腸。治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帶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①《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症瘕。②《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③《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亦白下。④《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⑤《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蓯蓉
  • 漢語名稱:Rou Cong Rong
  • 別名:肉鬆蓉(《吳普本草》),縱蓉(《本草經集注》),地精(《石藥爾雅》),金筍(《現代實用中藥》),大芸(《青海藥材》)。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病蟲防治,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注意事項,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蓯蓉、迷肉蓯蓉等的肉質莖。春、秋均可採收。但以3~5月間采者為好,過時則中空。春季采者,通常半埋於沙土中曬乾,商品稱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蓯蓉。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曬乾,須投入鹽湖中1~3年後,取出曬乾,稱為鹽大芸、鹹大芸或鹹蓯蓉。

性味歸經

甘酸鹹,溫。
①《本經》:味甘,微溫。
②《別錄》:酸鹹,無毒。
③《本草正》:味甘鹹微辛酸,微溫。
④《玉楸藥解》:甘鹹,氣平。
入腎、大腸經。
①《本草經疏》:入腎、心包絡、命門。
②《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
③《玉楸藥解》:入足厥陰肝、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

功能主治

補腎,益精,潤燥,滑腸。治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帶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①《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症瘕。
②《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③《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亦白下。
④《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⑤《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形態特徵

①肉蓯蓉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厘米。莖肉質肥厚,圓柱形,黃色,不分枝或有時從基部分2~3枝。被多數肉質鱗片狀葉,黃色至褐黃色,覆瓦狀排列,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2.5厘米,寬4~8毫米,在莖下部者較短且排列較緊密,上部者較長,排列較疏鬆。穗狀花序圓柱形,長8~25厘米;寬6~8厘米,花多數而密集;每花的基部有1枚火苞片和2枚對稱的小苞片,大苞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小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與花萼幾等長;花萼鐘形,淡黃色或白色,長1~1.3厘米,5淺裂,裂片近圓形,無毛或多少被有綿毛;花冠管狀鐘形,5淺裂,裂片近圓形,紫色,管部白色;雄蕊4,花葯倒卵圓形,先端有短尖的藥隔,花葯與花絲基部被皺曲的長柔毛;子房上位,長橢圓形,花柱細長。蒴果橢圓形,2裂。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於鹽鹼地、乾河溝沙地、戈壁灘一帶。寄生在紅沙、鹽爪爪、著葉鹽爪、珍珠、西伯利亞白刺等植物的根上。分布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地。
②蓯蓉多年生寄生草本,高可達1米。形與肉蓯蓉相似,但莖上鱗片狀葉呈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厘米,寬4~8毫米,先端漸尖。花黃色,大苞片線狀披針形,近於光滑,小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稍長於花萼;花萼光滑無毛,裂片邊緣有細圓齒。生於湖邊、沙地、瑣瑣林中,寄生在瑣瑣的根上。分布內蒙古等地。
③迷肉蓯蓉多年生寄生草本。莖基部特別肥厚,直徑30~45厘米,鱗片狀葉;呈卵狀披針形;莖中部較細,直徑15~25厘米,鱗片狀葉呈長團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長圓形或圓柱形;苞片邊緣密被綿毛;花冠裂片邊緣具細毛。生於沙地、瑣瑣林中,寄生在瑣瑣根上。分布內蒙古等地

生長習性

肉蓯蓉為寄生植物,寄主為梭梭和白梭等。適於生長沙漠環境。土壤為中細砂,呈中性或偏鹼性,含鹽分較高。種子多,小而輕,千粒重0.086-0.091g,種子壽命較長。

繁殖方式

用種子毓殖

栽培技術

可選沙土或半流沙沙漠地帶,適宜寄生梭梭生長,利用天然梭梭林較集中的沙不墓了,或培育人工梭梭林,在梭梭林東側或東南側方向約50-80cm處挖苗床,苗床大小不等,長1-2m,寬1m左右,深50-80cm,或寄生密集處,可挖一條大苗床溝圍線許多株寄生,將種子穴播於苗床上,施駱駝糞、牛羊糞等,覆土30-40cm,上面留溝或苗床坑,以便澆水,播種後保持苗床濕潤,誘導寄主根延伸苗床上,春、秋播種,2年間部分床內即有肉蓯蓉寄生,少數出土生長,大部分在2-4年內出土,形花結實。 田間管理沙漠風大,要注意對被風吹裸露的寄主根,進遷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苗床要經常澆水保墒,除掉其他植物。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白粉病,可用Bo-10生物製劑3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根腐病,可鬆土,發生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蟲害有種蠅,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澆灌根部。大沙鼠可用磷化鋅或大隆毒鉺於洞外誘殺。

病蟲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可用Bo-10生物製劑3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根腐病,可鬆土,發生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蟲害有種蠅,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澆灌根部。大沙鼠可用磷化鋅或大隆毒鉺於洞外誘殺。

藥材性狀

①甜蓯蓉呈圓柱狀而稍扁,一端略細,稍彎曲,長10~30厘米,直徑2~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質鱗片,呈覆瓦狀排列。質堅實,微有韌性,肉質而帶油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色,有花白點或裂隙。氣微弱,味微甜。
②鹽蓯蓉形狀較不整齊,黑褐色,質較軟,外面帶有鹽霜。斷面黑色,氣微,味鹹。以上均以肉質、條粗長、棕褐色、柔嫩滋潤者為佳。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以內蒙古產量最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

藥理作用

肉蓯蓉稀酒精浸出物加入飲水中飼養幼大鼠,其體重增長較對照組快。水浸劑、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試驗於狗、貓及兔等麻醉動物,證明有降血壓作用。肉蓯蓉對小鼠有促進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促進唾液分泌的成分為某種有機酸樣物質,呼吸麻痹的成分可能力甙類。

相關配伍

①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起,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時黃:肉蓯蓉、菟絲子、蛇床子、五味子、遠志、續斷、杜仲各四分。上七物,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醫心方》肉蓯蓉丸)
②治下部虛損,腹內疼痛,不喜飲食,平補:肉蓯蓉二斤,酒浸三日,細切,焙乾,搗羅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空心食前。(《聖濟總錄》肉蓯蓉丸)
③補精敗,面黑勞傷: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切細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藥性論》)
④強筋健髓:蓯蓉、蟬魚。為末,黃精酒丸服之。(《本草拾遺》)
⑤治虛損,暖下元,益精髓,利腰膝:肉蓯蓉(酒浸一宿,颳去皺皮,炙乾)、蛇床子、遠志(去心)、五味子、防風(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菟絲子(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各一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鹽湯下亦得,漸加至四十丸為度。(《聖惠方》肉蓯蓉丸)
⑥治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棗湯每下三十丸。(《聖濟總錄》)
⑦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結,老人、虛人皆可服:肉蓯蓉(酒浸,焙)二兩,沉香(別研)一兩。上為細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濟生方》潤腸丸)
⑧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結,胸中作悶:大肉蓯蓉三兩,白酒浸,洗去鱗甲,切片,白湯三碗,煎一碗,頓服。(《醫學廣筆記》)
⑨治消中易飢:肉蓯蓉、山茱萸、五味子。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鹽湯下二十丸。(《醫學指南》)
⑩勞傷,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燉羊肉吃。
⑾腎虛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⑿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酒浸,焙過)二兩、沉香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開水送下。
⒀消中易飢(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送下。
⒁破傷風(口禁,身強直)。用肉蓯蓉切片曬乾,燒成煙燻傷處,累效。

注意事項

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①《本草蒙筌》:忌經鐵器。②《本草經疏》:泄瀉禁用,腎中有熱,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③《藥品化義》:相火旺,胃腸弱者忌用。④《得配本草》;忌銅、鐵。火盛便閉、心虛氣脹,皆禁用。

化學成份

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及結品性中性物質。迷肉蓯蓉含有生物鹼。

">相關論述

1.《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症瘕。
2.《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3.《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赤白下。
4.《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5.《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6.《本草經疏》:肉蓯蓉,滋腎補精血之要藥,氣本微溫,相傳以為熱者誤也。甘能除熱補中,酸能入肝,鹹能滋腎,腎肝為陰,陰氣滋長,則五臟之勞熱自退,陰莖中寒熱痛自愈。腎肝足,則精血日盛,精血盛則多子。婦人症瘕,病在血分,血盛則行,行則症瘕自消矣。膀胱虛,則邪客之,得補則邪氣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豈滑以導滯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說也。
7.《本草匯言》: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從容之名。
8.《本經逢原》:肉蓯蓉,《本經》主勞傷補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氣之本虛也。治婦人症瘕者,鹹能軟堅而走血分也。又蓯蓉止泄精遺溺,除莖中熱痛,以其能下導虛火也。老人燥結,宜煮粥食之。
9.《玉楸藥解》: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凡糞粒堅小,形如羊屎,此土濕木郁,下竅閉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順下,零星傳送,斷落不聯,歷陽明大腸之燥,煉成顆粒,秘澀難通,總緣風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黃、龜膠,反益土濕,中氣愈敗矣。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濕敗脾,非諸潤藥可比。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理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非溢美之詞。
10.《本草求真》:肉蓯蓉,諸書既言峻補精血,又言力能興陽助火,是明因其氣溫,力專滋陰,得此陽隨陰附,而陽自見興耳。惟其力能滋補,故凡症瘕積塊,得此而堅即消。惟其滋補而陽得助,故凡遺精莖痛,寒熱時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謂火衰至極,用此甘潤之品,同於桂、附,力能補陽,其失遠矣。況此既言補陰,而補陰又以蓯蓉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驟,氣專潤燥,是亦宜於便閉,而不宜於胃虛之人也。謂之滋陰則可,謂之補火正未必然。
11.《本草正義》:肉蓯蓉,《本經》主治,皆以藏陰言之,主勞傷補中,養五臟,強陰,皆補陰之功也。莖中寒熱痛,則腎臟虛寒之病,蓯蓉厚重下降,直入腎家,溫而能潤,無燥烈之害,能溫養精血而通陽氣,故曰益精氣。主症瘕者,鹹能軟堅,而入血分,且補益陰精,溫養陽氣,斯氣血流利而否塞通矣。《別錄》除膀胱邪氣,亦溫養而水府寒邪自除。腰者腎之府,腎虛則腰痛,蓯蓉益腎,是以治之。利,今木皆作痢,是積滯不快之滯下,非泄瀉之自利,蓯蓉滑腸,痢為積滯,宜疏通而不宜固澀,滑以去其著,又能養五臟而不專於攻逐,則為久痢之中氣己虛,而積滯未盡者宜之,非通治暑濕熱滯之痢疾也。蓯蓉為極潤之品,市肆皆以鹽漬,乃能久藏,古書皆稱其微溫,而今則為鹹味久漬,溫性已化除淨絕,縱使漂洗極淡,而本性亦將消滅無餘,故古人所稱補陰興陽種種功效,俱極薄弱,蓋已習與俱化,不復可以本來之質一例論矣。但鹹味能下降,滑能通腸,以主大便不爽,頗得捷效,且性本溫潤,益陰通陽,故通腑而不傷津液,尤其獨步耳。自宋以來,皆以蓯蓉主遺泄帶下,甚且以主血崩溺血,蓋以補陰助陽,謂為有收攝固陰之效。要知滑利之品,通導有餘,奚能固澀,《本經》除陰中寒熱痛,正以補陰通陽,通則不痛耳。乃後人引申其義,誤認大補,反欲以通利治滑脫,謬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