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俄拒日

聯俄拒日

聯俄拒日,甲午戰爭之後,清廷主張聯合俄國抗拒日本的思維和國策,李鴻章尤為倡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俄拒日
  • 外文名:Единая Россия отказалась День
  • 國 家:清朝、俄國、日本
  • 倡導者:清廷和李鴻章
簡介,甲午戰爭與俄國態度,中俄密約,

簡介

李鴻章對日政策,有一個從“聯日”到“聯俄拒日”的演變過程。不論“聯日”抑或“聯俄拒日”,都是“以夷制夷”為主旨的,而這類“以夷制夷”店淋,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的合縱連橫理論和西方的均勢思想相笑您凳結合的產物。

甲午戰爭與俄國態度

晚清,在爭搶中國這塊肥肉的過程中,列強有著各自的利益,向來矛盾重重。日俄之間結下“梁子”,最直接的爆發點是“三國干涉還遼”。
在臭名昭著的日本靖國神社里,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展覽最後一部分的主題是一個漢字成語:“臥薪嘗膽”。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從中國豪奪了兩億兩白銀和台灣,一夜“暴發”,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為什麼要“臥薪嘗膽”呢?原因正是“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沙俄的主導下,日本被迫將已經咬在嘴裡的遼東半島吐了出來。雖然他們又敲了清政府三千萬兩白銀,卻由此知道,自己沒有被西方列強認可。日本追求“脫亞入歐”,學來了君主立憲、芝笑充殼近代化軍事,乃至習慣了西裝革履、留八字辨樂充胡,卻仍然是被歐洲強國輕視的小國。所以,日本“臥薪嘗膽”,靠著甲午戰爭的巨額賠款擴軍備戰。沙俄取代滿清,成了日本的頭號假想敵。
李鴻章李鴻章
“日本的史學界,多把日清戰爭和日俄戰爭放在一起研究。這兩場戰爭確實有著緊密的聯繫。”
日本對沙俄的仇恨情緒,在清政府看來顯然是個可供利用的機會。
在“三國干涉還遼”的交涉中,沙俄扮演了一個為中國“打抱不平”的角色,於是乘機向清政府索酬:穿過中國東北,修築一條莫斯科直達海參崴的鐵路,即東清鐵路。
海參崴是沙俄在遠東的第一個溫水港口,也是沙俄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從彼得大帝時代開始,沙俄就認識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尋找著出海口。1860年,沙俄通過與清政府的《中俄北京條約》,獲得了天拔朽腳蘭然良港海參崴,從而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莫斯科和海參崴之間相隔9000餘公里,沙俄計畫在此間修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這條鐵路要繞著中國版圖的“雞頭”部分走半圈才能到海參崴。而如果從滿洲里進入中國東北,經哈爾濱、吉林、綏芬河,則近乎一條直線。
1896年4月,沙俄通過駐華公使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東清鐵路的要求,但被一口回絕。在列強殖民中國的過程中,鐵路向來是實行殖民統治、攫取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清政府深有體會。
沙俄並不死心。兩個月後,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點名邀請晚清第一重臣李鴻章參加典禮,並待之以國家元首之禮。
尼古拉二世是東清鐵路最熱心的推動者。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他就是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委員會委員長,並在1891年代表沙皇出席了在海參崴舉行的奠基儀式,為這條鐵路打下了第一顆道釘。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尼古拉皇太子頭上裹著紗布,那是拜一名日本刺客所賜。
此前不久,他率領一支龐大艦隊耀武揚威地訪問了日本。日本民間盛傳俄國皇太子是為了侵略而來偵察軍情。尼古拉皇太子在日本滋賀縣興致勃勃地乘坐人力車的時候,一個名叫津田三藏的日本警察抽出佩刀,砍向了他的頭部。
尼古拉皇太子受傷並未致命,津田三藏被判處無期徒刑。日本政府擔心這樣的茅希驗判決不能安撫俄國,卻又無法說動堅持依法審判的審判院院長,日本外相、法相、內相相繼辭職,甚至有日本民眾到尼古拉皇太子駐地附近自殺謝罪。最終,這起刺殺事企樂蜜件並沒有影響到當時的日俄關係,但來自日本的挑戰已經讓沙俄深有感觸。
李鴻章也遭到過日本的刺殺。《馬關條約》談判期間,一名日本浪人開槍正中李鴻章面門。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時,那顆子彈還在李鴻章的上顎骨里。

中俄密約

同樣的被刺經歷,也許讓李鴻章和尼古拉二世在對日本態度上更趨一致。清政府與沙俄的《禦敵互助援助條約》很快簽訂,即《中俄密約》。兩國共同防禦的目標明確指向日本:“如果日本侵占俄國遠東或中國、朝鮮領土,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而為了滿足共同防禦的需要,清政府同意沙俄修築東清鐵路。
隨後,李鴻章帶著兩百萬盧布巨款返回國內。“這筆錢現在在史學界還是一樁公案。
一種說法是,李鴻章收受巨額賄賂,出賣了東清鐵路。此說源自時任沙俄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的回憶錄,他記錄說,時任沙俄財政大臣維特答應“如果建築鐵路一事順利成功,將付給李鴻章三百萬盧布。”但是維特在他的回憶錄中否認此事。
《中俄密約》《中俄密約》
另一種說法有更多的資料可供佐證,李鴻章帶回的巨款是沙俄承諾的東清鐵路分賬,“無論盈虧,年付二十五萬,先行支付兩百萬。”
且不論受賄說真假,沙俄開出的“禦敵互助”條件正中李鴻章下懷。“以夷制夷”幾乎是李鴻章與西方列強周旋的基本策略,特別是在甲午一戰賠光了老本之後,手裡已經再沒有能與列強對抗的資本,只能不斷施展“以夷制夷”的手腕了。
此時,李鴻章未必看不出沙俄對中國東北的企圖,但當時日本的威脅更為緊迫,他只能先顧眼前再說以後。
在赴俄之前,李鴻章就有“聯俄拒日”的打算。他的友人黃遵憲在詩集自注中言及此事:“公之使俄羅斯也,遵憲謁於滬上,公見語曰:聯絡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及膠州密約(指《中俄密約》)成歸,又語遵憲曰: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
李鴻章沒能等到他期望的二十年和平期。1901年11月,最後一次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也就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前後,李鴻章寄望的東北“二十年無事”化為泡影,打破這種狀態的,恰恰是他引為援手的沙俄。
李鴻章也遭到過日本的刺殺。《馬關條約》談判期間,一名日本浪人開槍正中李鴻章面門。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時,那顆子彈還在李鴻章的上顎骨里。

中俄密約

同樣的被刺經歷,也許讓李鴻章和尼古拉二世在對日本態度上更趨一致。清政府與沙俄的《禦敵互助援助條約》很快簽訂,即《中俄密約》。兩國共同防禦的目標明確指向日本:“如果日本侵占俄國遠東或中國、朝鮮領土,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而為了滿足共同防禦的需要,清政府同意沙俄修築東清鐵路。
隨後,李鴻章帶著兩百萬盧布巨款返回國內。“這筆錢現在在史學界還是一樁公案。
一種說法是,李鴻章收受巨額賄賂,出賣了東清鐵路。此說源自時任沙俄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的回憶錄,他記錄說,時任沙俄財政大臣維特答應“如果建築鐵路一事順利成功,將付給李鴻章三百萬盧布。”但是維特在他的回憶錄中否認此事。
《中俄密約》《中俄密約》
另一種說法有更多的資料可供佐證,李鴻章帶回的巨款是沙俄承諾的東清鐵路分賬,“無論盈虧,年付二十五萬,先行支付兩百萬。”
且不論受賄說真假,沙俄開出的“禦敵互助”條件正中李鴻章下懷。“以夷制夷”幾乎是李鴻章與西方列強周旋的基本策略,特別是在甲午一戰賠光了老本之後,手裡已經再沒有能與列強對抗的資本,只能不斷施展“以夷制夷”的手腕了。
此時,李鴻章未必看不出沙俄對中國東北的企圖,但當時日本的威脅更為緊迫,他只能先顧眼前再說以後。
在赴俄之前,李鴻章就有“聯俄拒日”的打算。他的友人黃遵憲在詩集自注中言及此事:“公之使俄羅斯也,遵憲謁於滬上,公見語曰:聯絡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及膠州密約(指《中俄密約》)成歸,又語遵憲曰: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
李鴻章沒能等到他期望的二十年和平期。1901年11月,最後一次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也就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前後,李鴻章寄望的東北“二十年無事”化為泡影,打破這種狀態的,恰恰是他引為援手的沙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