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姓

聞姓

聞姓是中國比較稀少的一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89位,在全國姓氏人口排行中排名第305位。為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被稱為“新聞的聞”。據統計,其中中國大陸有聞姓19.8萬人,約中國人口總數的0.013%,江蘇省和湖北為中國聞姓的主要省。在香港或海外,聞姓的英文有時被寫為Woon。而Wen為漢語拼音。聞姓姓氏出處有二,一說出自複姓聞人氏,是春秋時期少正卯的後代。一說出自文姓文天祥之後避難改姓。據考證推測,聞姓大致是在唐末和宋初形成的。主要歷史名人有聞良輔、聞一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聞姓
  • 詞條類別:姓氏
  • 姓聞人數:19.8萬人
  • 主要歷史名人:聞良輔、聞一多
  • 全國姓氏排名:305位
  • 來源:春秋時期鄭國聞邑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第五個淵源,第六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少正卯,文天祥,歷史名人,文學家,臣子,書法學者,詩人,其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及以上,聞姓家譜,聞姓字輩,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鄭國聞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聞邑,春秋時期鄭國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滎陽市虎牢關一帶地區,亦稱汜水關、汜水鎮。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晉景公姬孺十三年,鄭襄公姬子堅十八年,公元前587年),晉景公因鄭國違盟投靠楚國,大怒之下出兵伐鄭國,連續擊敗鄭國軍隊,奪取了鄭國的聞邑,改為晉國的汜邑(今河南汜水),並一度包圍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後鄭國得到了楚軍的協助才擊退晉軍,但聞邑已經收不回來了。失國的原聞邑之鄭國人,在成為晉國汜邑之民後,有以故邑“聞邑之人”名號為姓氏者,稱聞人氏,到了春秋後期有省文簡化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聞人氏、聞氏同宗同源。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太史左丘明,屬於以世稱名號為氏。戰國時期,魯國有一位著名的大夫,職掌太史,即左丘明,他撰著的《春秋左氏傳》流傳千古,至今也是人們考證春秋歷史的重要史料,因稱“古之聞人”、“魯之君子”。在古代,“聞人”就是專指眾所崇敬的名人,世稱“聞人”者,在中國歷史上寥寥無幾。左丘明,約公元前500~前428/408年,一說其姓左,名丘明;一說其複姓左丘,名明;另有一說其姓丘,名明,“左”是“左史”之官職簡稱,左史重記事;春秋末期魯國人,是與孔子晚年同一時代的著名學者、史學家,也是儒家代表之一。左丘明的家族世代為史官,並曾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他根據魯國以及其他各諸侯國的大量史料,以《春秋》位歷史背景,編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並參與編著了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中國歷史學家的開山鼻祖。《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左丘明的思想屬於儒家思想,在這兩部重要的著作中較多地反映了“民”的利益和要求。左丘明在敘述歷史事實時,對於歷史事件鮮明地表現了他的肯定或批判態度。他所肯定的是那些符合於他的儒家觀點的東西。例如他肯定“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的倫理道德,並從這些論理道德為出發點肯定了“利民”和“衛社稷”等進步的思想。在他的書籍中,毫不客氣地批判了那些破壞論理道德的所謂“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之類的“逆德”,同時他也批判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的敗行。其著作在思想上的進步性和局限性都從這些方面表現了出來。據著名學者劉向所著《別錄佚文的判斷,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約與孔子弟子曾參公孫龍相當,那么左丘明在年齡上應為孔子的孫輩;而據《左傳》、《國語》二書對於歷史人物的稱呼上來看,可知左丘明當逝世於魯元公姬嘉在位時期,即周考王姬嵬十三年~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28~前408年)之間。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就是對士子們十分挑剔的孔子也對這位晚生十分推崇,曾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在左丘明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聞人”之名號為姓氏者,稱聞人氏,後再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少正氏,屬於以世稱名號為氏。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五霸爭雄,大國兼併小國,奴隸起義反抗奴隸主的壓迫和剝削等激烈的階級鬥爭,反映在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也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儒法鬥爭的序幕。傳說,到了春秋晚期,魯國的孔子和少正卯兩個人都在開班講學: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學說,主張“克己復禮”,維護奴隸主階級禮治”的奴隸社會;而以少正卯為代表的法家學說,主張變法革新,建立新興地主階級法治的封建社會。後來聽少正卯講學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學生也來了一部分,孔門出現了“三盈三虛”,氣得孔子大罵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講學中很快成為了當時文人學士公認的“聞人”(名人)。後來,孔子當上了魯國司寇,代行宰相職務,傳說他給少正卯加上了“聚眾結社,鼓吹邪說,淆亂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殺了,並把他的屍體示眾三天。但少正卯變法革新的進步思想已經傳播開了,推動了奴隸制滅亡、封建制興起的浪潮,成為一代法家先驅。後來,新興建制地主階級的傑出代表秦始皇推行法制,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大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制地主階級中央集權制的統一國家。在少正卯的後裔子孫中,稱聞人氏,世代相傳至今。因少正卯是當時聲譽宏然、遠近聞名的人,被世人譽為“聞人”,所以在他的後代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聞人”之號為姓氏者,後再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信國公文天祥的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文天祥的護國軍失敗後,其二十四子帶其後裔族人從江西吉安遷徙到浠水一帶(今湖北麻城),改文氏為諧音的聞氏。該支“文改聞氏”族人在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第一次撰修的《聞氏宗譜》中記載:“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廬陵,宋景炎二年,信國公軍潰於空坑,始祖良輔公被執,在道潛逃於蘄之蘭溪驛,改文為聞,因家焉。” 這部《聞氏宗譜》中記載的“信國公”,就是文天祥;“薊之蘭清邑”,就是今湖北省麻城市浠水縣;“二十四子”,實際上是文天祥屬下的護國軍將士,無一為文天祥的嫡支族人。

第五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溫都氏,亦稱文都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都部,以部為氏,滿語為Wendu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綏分(今中俄兩國交界綏分河上游地區)、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烏蘇里江兩岸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聞氏、孔氏、溫氏、都氏、文氏等。

第六個淵源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錫伯族溫都爾氏,錫伯語為Wenduer Hala,世居烏蘇里江兩岸,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聞氏、溫氏、文氏等。

得姓始祖

少正卯(見上)。先秦典籍中有的提到孔子誅殺少正卯,有的則沒有記載。這樣,孔子是否誅殺少正卯,成了後世聚訟疑問。據《荀子·宥坐》曰:“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先)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汝)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日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誅也。”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云:“(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也就是說,孔子在魯國司寇代行宰相職務才七天,就殺死當時魯國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種惡行,並且在家裡聚眾成群,鼓吹邪說,譁眾取寵,已是小人中的雄傑,所以非殺不可。後來的《尹文子》、《說苑》、《孔子家語》等書,都引用《荀子》的說法,認為孔子殺了少正卯。然而,南宋朱熹認為,孔子並沒有殺少正卯。此說一出,許多學者表示贊同。
其主要理由
一,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為信。成書早於《荀子》的《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等,都沒有提到這件事,而且《左傳》、《國語》往往對孔子有所誣罔,也不提此事,可見歷史上沒有孔子誅殺少正卯之事。
二,孔子代行宰相職務才七天,以一個大夫的身份去殺掉另一個大夫,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孔於提倡仁,堅決反對輕易殺人,當魯大夫提出“殺無道以就有道”的想法時,孔子表示反對。殺少正卯一事,與孔子的一貫思想不相吻合。上述兩說各自成理,流傳至今。那么,孔子究竟有沒有誅殺少正卯呢?學術界對此事的真偽,爭論熱烈,各執己見,雙方都有相當多的論據,難以作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遷徙分布

(缺)聞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在大陸地區甚至沒有進入300位。聞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約二十萬九千餘,占全國人口的0.013%左右,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少正卯

春秋時候,魯國有個很有名的學者叫作少正卯,講學做學問,是當時一個很有名的人,被稱為“聞人”(聞在古漢語裡是聞達,出名的意思)。他的後代以他為驕傲,就以“聞人”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聞人氏。後來聞人氏把姓氏簡化為聞,世代相傳,就形成了聞這個姓氏。又據《風俗通》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古籍記載,聞姓本是聞人之後,後改單姓為聞。由此可知,單姓的“聞”與複姓的“聞人”姓,實際上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不過是先有聞人氏,後有聞氏罷了。換句話說,聞姓是從聞人氏分支出來的。
那么,聞姓是在可時而來的呢?據考證推測,大致是在唐末和宋初形成的,因為,翻遍有關史冊,在此之前未有聞姓的記載和活動足跡。望族居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一帶)。

文天祥

另有一支是單字聞姓,文天祥(護國公)軍敗後,其二十四子帶其後人從江西吉安遷居至湖北省浠水(麻城)市,並改文為聞。“聞”氏由“文”改來的說法最早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第一次修撰的《聞氏宗譜》:“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廬陵。宋景炎二年(1277年),信國公軍潰於空坑,始祖良輔公被執,在潛逃於蘄之蘭清邑,改‘文’為‘聞’,因家焉。”這裡所說的信國公就是文天祥,而蘄則是今天的湖北省浠水縣。還有江蘇省太倉市有比較多的聞姓聚居。700多年來,聞家宗譜都採納此說,聞家人也都自認為是文天祥後人,聞一多研究界也大多承認了這個說法。然而,1992年,《聞一多傳》的作者聞黎明以史學研究者的嚴謹態度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質疑。他說:“這種說法很難考證,且記載時間去事500年(1277年-1781年)”,“宗譜所言確否,尚待證實。”因為“聞”本來也是一個姓氏。這個問題,聞一多本人也產生過興趣。他在清華讀書期間曾想撰寫一篇《聞氏先德考》,但終因資料不足,只在日記中寫下了“不得其詳”這樣一個沒有結論的結論。

歷史名人

文學家

聞啟祥:明朝人。自幼聰慧,好讀書,以文章著稱,居家不仕。後來有人幾次推薦他作官,他堅辭不赴,誓作平民終身。
聞元奎:明朝人。以孝友出名。與人交,敬而有辯。由貢生江陰訓導,遷上海教諭。教導嚴謹,以身作則,造就人才甚多。
聞一多:原名聞家驊(1899-1946),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愛國人士。曾留學美國,學美術、文學。早年參加新月社,先後在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著有《紅燭》、《死水》等詩。後來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時年47歲。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等編成《聞一多全集》。

臣子

聞良輔
明臣。浙江德清人。才幹與品行都出類拔萃,洪武年間任監察御史,後歷官大理少卿、廣東按察使。明永樂二年(1404),與寧善出使暹羅(今泰國),賜其王織金文綺、絨錦紗羅,暹羅斛國王參烈昭昆牙遂遣使入貢,進金葉表文,賜《大統歷》。
明臣。字靜中,鄞(今浙江寧波)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累官吏部尚書。嚴嵩專權,部權無不侵,數以小故奪其祿。年七十,遂乞歸。家居十四年卒。贈太子太保,謚莊簡。

書法學者

聞珽:清藏書家。字種懷,號書岩,清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壬申(1752)舉人,官江寧教諭。平生惟好讀書,手鈔書盈篋。得善本,必校雔點勘。得王損仲宋史記舊書稿,為海內希,謀鐫板不果,時以為憾。
聞立慎:清學者。字修元,安徽人。恩貢生,任定元縣教諭,教讀六十餘年,出其門下者不下百餘人。平生手錄批點之書四百餘部。著有《子史輯要》、《春秋左傳要略》、《經解集證》、《論世知人輯略》、《四書發蒙》、《四書五經會通》、《童蒙益智》、《谷詒集編》、《警省箴規》、《真意齋詩草》、及《同聲集》等,未付梓。
聞禮祜:清學者,字篤卿,安徽人。歲貢生。著有《忠孝錄》十五種、《思親哀錄語》、《存真堂詩集》五十卷、《家范》三十冊等。

詩人

聞秀玉:女,清詩人、畫家。字餐霞。太倉(今屬江蘇)人。太學聞謹然季女,熊炳妻。善丹青,又與姊芝玉並工詩,為時人稱頌。著有《蕉窗閒詠》行於世。
聞璞:女,近代詩人。約1853年前後在世,字楚璜。石門(今浙江桐鄉西南)人。雲南庫大使聞譽彥女。性至孝,奉養父母,矢志不移。曾扮男子裝從師授經,工時藝。長於詩,有《聞孝女詩抄》行於世。
其他聞姓名人有宋官吏聞韶,畫家聞秀才,名士聞見昌、聞舜舉;元雕刻家聞宣;明官吏聞澤、聞克祈、聞朝中、聞一言,學者聞璋、聞可宗;清將領聞其政,隱士聞詩禮,醫學家聞光遠,詩人聞立陔、聞芝玉,書法家聞立性,學者聞詩白聞興琅、聞介祥等。
近當代聞姓名人有烈士聞允志、聞盛世,政治家聞世震,農學家聞伯英,生態學專家聞大中,電子學家聞瑞梅燃氣輪機專家聞雪友,金屬材料專家聞立時,複合材料專家聞荻時,光纖專家聞鷗,振動工程專家聞邦椿,機械設備專家聞耀祖,醫學家聞茂康,實業家聞蘭亭,教育家聞家駟,學者聞宥,世界史學家聞一,思想史學家聞黎明,近代史學家聞少華,經濟學家聞潛,作家聞捷、聞波,油畫家聞立鵬,電影編輯聞達

其他

聞祥根1938年9月生,廣東省惠陽市人。中共黨員。1964年8月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後至今在中山醫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醫院從事眼外傷專業醫療工作。現任中山醫科大學眼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眼科中心眼外傷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眼外傷職業眼病學組常委,《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編委。善於總結各種經驗,截至1996年底在全國各種眼科期刊雜誌上發表眼科學術論文38篇,分別於1983年和1991年先後獲中山醫科大學兩項科研成果獎,1996年年底有1篇學術論文被全國眼外傷職業眼病學組同行評為二等獎。著有《兒童眼外傷》專著,副主編《當代眼科手術學》,參加編寫中山眼科中心主編的《眼科手術學》第二版,參加編輯全國《眼科彩色圖譜》,現正在籌編《臨床眼外傷》專著。
聞楚卿男,1925年10月31日出生於原籍湖北英山,漢族,中共黨員。解放前於湖北省立第二師範畢業從教後,旋即參加革命。1949年10月於湖北革命大學一期畢業後,由組織調送湖北農院、教院等大專院校繼續深造。1951年秋,由湖北教育學院語文科調至教院附中擔任教師團支部書記、學生會輔導、班主任等工作。爾後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歷任湖北師訓所輔導員、省三中、武漢市九中、45中、中華路中學武泰閘中學、陸家街中學、市38中學等校教導主任及曾一度代理45中校務等職務。在這期間,曾連續七次榮評武漢市區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985年離休後,謝絕有關方面的聘請,在中國榴聯學會和省文聯黨組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投入省聯會的籌建、瞳訪、聯絡、徵集聯資工作和各地楹聯學會(詩聯學會)的組建發動工作。前後歷時十二年,歷盡艱辛,兩度隻身跑遍全湖北89個地市縣區,累計行程五萬餘里。有力地促進鄂省楹聯事業的蓬勃發展。並曾先後應湖北函大、武漢化工學院武昌佛學院之請,教授幹部專業班《漢語寫作課》和《中國對聯學》,受到學員歡迎。1988年曾出席湖北省第五次文代會代表大會,1990年曾先後參加中華詩詞學會洛陽學術研討會和中聯會成都學術研討會以及在湖南慈利舉行的全國性學術會議。現為中聯會理事、湖北省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對聯(集成,執行)》副主編,湖北電台迎春征聯賽多屆評審、湖北“雲鶴杯”一、二屆海內外征聯賽評審、《雲飛鶴舞》(征聯集粹)副主編。廣水、英山、黃梅、公安、荊門等市縣楹聯學會(詩聯學會)名譽會長、顧問等。四十年代初,即開始發表作品。數十年來,已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詩聯作品約千餘副(首)散文三十餘篇,有的詩聯曾多次獲獎。有的已分別收入《當代中國詩詞精選》、《當代百家楹聯集萃》、《當代教育界楹聯選萃》等書。其創作活動事跡,已載入《當代對聯藝術家辭典》、《當代文藝家名人辭典》、《當代藝術家名人錄》等大型辭書之中,自著問世的有:《楚卿詩詞選》、《對聯選》、《散文詩聯選》等書。1994年榮獲中聯會授予聯壇“十老”稱號。1995年榮獲武漢市“五好”離休老幹部稱號。
聞殿英1936年8月生,遼寧海城人。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黑龍江省畜牧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理事、東北養豬研究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養豬研究會副理事長。主要成果:哈白豬新品種的培育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黑花豬新品種的培育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瘦肉型豬生產、試驗及配套技術的研究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瘦肉型豬限量飼養的研究獲黑龍江省畜牧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用漢普通豬作父本提高商品豬瘦肉率的研究獲齊齊哈爾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雜交商品瘦肉豬技術的推廣與套用獲省畜牧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丹頂鶴牌礦添劑的推廣與套用獲齊齊哈爾市政府一等獎。先後出版《養豬技術》、《瘦肉型豬飼養管理技術》、《實用養豬技術》、《塑膠棚冬季養豬技術》等著作。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論文75篇。事跡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名錄》。
聞有法1941年生,河南南陽人。回族,筆名蔣振敏,聞傑、聞俊、聞實秋。自修大學中文本科。1957年在南陽中學讀書,會見田漢,依依握別,終生難忘。曾任中學教師、工人,河南省文聯《故事家》雜誌編輯,《南陽工人報》、《雙擁報》編輯。主要成果:1959年在《中國青年報》發表詩歌處女作《莊稼唱水賽蜜甜》開始業餘創作。發表作品小說《攬雜的人》《伏虎鹿鳴山》,散文《記田漢在南陽中學》、《重提田漢在南陽》、《郁達夫故鄉行》、《北京小記》;詩歌《祖國、永遠的詩情》、《美好記憶》、《北京步履》、《沉鬱》;評論《以革命的名義》、《孫中山》、《汪洋中的一條船》、《珍珍的發展》、《鄉醉》、《五月》、《喜喪》等四百多篇。多次獲獎。1986年出版《學生作文大觀》參加全國書展。編輯的《歪打正著》獲1988年全國新故事“北戴河杯”大獎賽二等獎,多家報刊選載。評為《故事家》優秀編輯。作品《春日啟明星》獲中國工人報刊獎,《青春,別樣地瀟灑》在河南《摯友》雜誌頭題發表,評為讀者歡迎的作品。199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在河南日報文學版頭題發表《天下第一山》,在《黨的生活》發表《井岡山魂》獲徵文獎。1997年在河南日報周末版等發表《憶田漢南陽行》、《田漢的南陽情結》、《香港,中國的珍珠》。作品《’98教師節漫筆》收入《世界學術文庫》,近年致力於創作長篇小說《方誌敏傳》,發表《往日英雄覓蹤》、《給方梅姐姐的信》。事跡收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人物辭海》、《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中國專家大辭典》。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堂號

超卓堂:超卓就是特別高超的意思。明朝時候,聞良輔才能和德行都特別高超。初為監察御史,後來升大理少卿,出使暹羅,權操虎節(古時出行官員所拿的表示身份的符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水國用龍節),官至廣東按察使
正氣堂:文天祥二十九歲生子文道生。南宋危難之際,文道生令妻子和年幼的兒子文伯平逃難到豐順縣。文道生病故後的公元1292年,遺子文伯平為避禍移居到鳳凰山下埔村,以打鐵兼務農為生。其族以先族文天祥浩然正氣及千古詩篇《正氣歌》為堂號。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聞人;望出吳興。——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聞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權操虎節;化洽象山。——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德清人聞良輔,才幹與品行都出類拔萃,洪武年間任監察御史,後歷官大理少卿、廣東按察使。曾出使暹羅(今泰國)。下聯典指宋代人聞韶,官象山縣知事,對百姓普及教化,賢能稱第一。
居仁孝友;蒞政勤民。——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鄞縣人聞璋,字廷實,繼承父親聞可信敦厚善良的遺風,家庭富裕,凡向他借貸,無不答應,即使有不還的,他也不責怪,再借還給。居家孝友恭儉,人稱“篤行君子”。下聯典指聞璋的孫子聞澤,字美中,正德年間進士,歷官兵部主事、江西布政司參議。曾因諫武宗南巡而受杖刑。居家孝友,為官忠勤,人們都說他能繼承家中世代相傳的美德。
文章名世;直諒敷陳。——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批宋·聞見昌。下聯典指明·聞克祈。

五言通用聯

門人有高弟;耳鼓容雅聲。——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聞姓“聞”這字的析字聯
兄弟兩進士;父子皆仁君。——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聞澤、聞淵兄弟二人(鄞縣人),皆舉進士。下聯典指明代名人聞璋,鄞縣人,秉承其父可信之風,寬厚坦夷,時人稱為“篤行君子”

七言通用聯

遙看北斗掛南嶽;常撞大呂應黃鐘。——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聞一多自題聯。

八言及以上

華國文章,姓字標題雁塔;問政得失,直亮殿奏龍墀。——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士聞見昌事典。下聯典指代名宦聞克新事典。
自始遷靈,三百餘年綿葛藟;由明而後,一十七世紹箕裘。——佚名撰聞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固鎮縣縣城聞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本支聞氏由河南固始遷來(固鎮明清時為靈璧縣地)。“葛藟”,比喻枝葉繁茂,能庇護本根。下聯典指自明代以來,本支聞氏已歷十七世。

聞姓家譜

浙江杭州聞氏族譜十卷,著者待考,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鄞縣四明石馬塘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清)聞恭瑜纂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縣鄞西石馬塘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民國)張厚煒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江西建城稠溪聞氏宗譜,(清)聞克諧主修,聞金誥纂,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案館
湖北薪春聞氏三修宗譜二十四卷,末一卷,(清)聞月樵、聞桂芳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十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北省穀城縣圖書館。
聞氏支譜不分卷,(清)聞晉元纂,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餘姚聞人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襲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三卷、第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聞氏族譜十卷,(清)聞鏞纂修,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桐廬桐江閬苑聞氏宗譜,(民國)朱邦彥纂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承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九~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崑山聞氏宗譜,(清)聞永成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廣寧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崑山聞氏家乘,(清)聞永成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廣寧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崑山聞氏宗譜,(清)聞永成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廣寧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鄞西石馬塘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民國)張原煒等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遼寧海城聞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襲桂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海城氏博物館。

聞姓字輩

湖北浠水聞氏字輩:“增定統世派,幼秀定音剛,祖訓萬代芳,科才興庭宇,俊傑務朝章,佳名昌盛世,賢良佐邦家,立心期中正,厚德煥光華,廣學成佳品,崇儒有道時,澤長源必遠,衍慶本先培”。
湖北南漳聞氏字輩:“正大光明兆,學子習根朝”。
湖北隨州聞氏字輩:“開國承家,登行立品,世守學業,崇德唯永“。
宜賓聞氏字輩:“承天合道安社稷,正大光明定乾坤,英才輩出多聖賢,光風霽月永禎祥”。
浙江杭州聞氏字輩:“世景昌榮德,晉維啟道義,堂堯震聖安,廷元頌壽春”。
浙江寧波聞氏字輩:“繼世守成、宏日昭庭;端方恭友、智勇廉貞;安和啟泰、英烈傳聲;令嗣克振、祖德永明。”
浙江上虞、安徽岳西聞氏字輩:“天道顯英賢,元宗谷淑友,日吉明玉盛,時來賦金聲,忠信傳世澤,冶謀定構堂,佐國安宏宇,超倫自煥璋”。
安徽聞氏通族字輩:“廼大伯九鎮宋聖章,恆道學廣體敬有慶,安邦富國家泰榮,昌同懷寬憲公正,延祥繼續傳寶樂,善從良賢才多,舉齊世立綱”。
安徽無為聞氏一支字輩:“通貴名潤,仲子永廷,應正尚時,光國順天,思廣德盈,善本忠良”。
安徽無為聞氏一支字輩:“正尚士光國,順天思廣德,盈善本宗梁,傑厚開宏業”。無為襄安聞祠村,2012年聞氏祠堂修善完畢
安徽銅陵聞氏字輩:“忠厚承先德,詩書啟哲詞,親賢登百世,利樂起習嗣”。
安徽蕪湖聞氏字輩:“啟大學之道明德”。
江蘇高郵聞氏字輩:“長家國永慶,德邦彰世清,景春榮萬選,唯厚讀書明”。
江蘇徐州聞氏字輩:“紹德傳家,震興榮成”。
江蘇徐州新沂黃墩聞氏字輩:“玉克建從舉希安章振繼福宏信光天”。
山東肥城聞氏字輩:“孟玉保慶廣”
聞氏一支字輩:“統緒繼子在賢,萬年可北”。
河南信陽一支字輩:“君天逢聖鳳,望其開廣慶,書乃煥榮光,忠業傳家遠,洪謀繼世昌”。
河南信陽(光山縣):“祖摘召傳,世德長延。”
安徽亳州聞氏字輩:“振繼立國大玉”。
江西高安龍潭聞氏:克昌閻慶遠,績厚世流光,德緒開基近,龍門成事榮
河北灤南聞氏字輩:禮天鳳嘉,希士福瑞,振佩永久大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