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古以色列來人敬拜上帝和宗教活動中心)

聖殿(古以色列來人敬拜上帝和宗教活動中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聖經中的聖殿是指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敬拜上帝和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以色列民族史上先後有兩座聖殿,它始終是以色列民族和信仰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殿
  • 外文名:House of the Lord; Temple
  • 拼音:sheng dian
第一聖殿,第二聖殿,聖經記載,

第一聖殿

又稱耶路撒冷聖殿。摩西時代以色列人敬拜都是在會幕中。大衛王早就想建造聖殿,但神不許可,因他打了多次大仗,流了多人的血。(代上22:6-7)大衛王在未死之先準備了很多材料,囑咐他兒子所羅門王為神建殿。約前969年,即所羅門即位後第四年破土動工,歷時7年(約前969—前962)建成。殿址在耶路撒冷城內北方的摩利亞山地,即在此前約1100年亞伯拉罕以撒的地方。(創22:2;代下3:1)聖殿面積比會幕大兩倍。
聖殿
第一聖殿
據《列王紀上》第6章、《歷代志下》第3、4章記載,整個建築呈長方形,坐西向東。聖殿長約30米,寬約10米,高約15米,殿前的廊子長約10米。為當時中東一帶最宏偉的建築。殿牆用石頭砌成,再用香柏木板遮掩。殿梁採用粗大的香柏木。地面用松木板鋪成,且貼有金子。外部是祭司院和外院,內部是聖所至聖所。祭司院只準祭司出入,設有祭壇、銅海和10個能移動的盆架,外院是以色列百姓聚會之處。聖所內有香壇、燈台和陳設餅桌,至聖所內有約櫃。內殿的牆用精金貼面。內殿前的門扇用金包裹,並掛有鏈子。內殿的壇上也貼有金子。內殿又有用橄欖木做的兩個基路伯,每個基路伯有兩隻張開的翅膀。內殿和外殿周圍的牆上也刻有基路伯,還刻有棕樹和初開的花。殿前有兩根銅柱,一根在左,稱波阿斯,另一根在右,稱雅斤。旁邊有3層廂房,供存放祭祀器具之用。約在公元前606—586年間,繼以色列亡國之後,猶大人三次被擄到巴比倫去,公元前604年、前597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劫掠聖殿中的聖物。公元前586年,該建築在歷經370多年風雨後,又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毀。
聖殿
第一聖殿

第二聖殿

波斯滅亡巴比倫後,於公元前538年允許被擄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第二聖殿於公元前516年模仿第一聖殿建成,但較為簡陋。自此以後,統治猶太人的外國君王對聖殿大多採取寬容政策,猶太人也多次對聖殿進行修葺。公元前168年安條克四世伊比法尼斯褻瀆聖殿,導致瑪喀比戰爭(瑪喀比起義)爆發。公元前54年羅馬官員克拉蘇掠奪聖殿寶物。公元前37至前4年,猶太王大希律重修了第二聖殿。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多率兵徹底燒毀了聖殿。正應驗了耶穌的預言:“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太24:2)聖殿至今尚未重建。目前僅存第二聖殿院落的一段西牆(哭牆)。此牆一度為伊斯蘭教所有,1967年重歸以色列控制。
聖殿
第二聖殿

聖經記載

1、大衛王將他被聖靈感動所得的樣式都指示所羅門說:“這一切工作的樣式,都是耶和華用手劃出來使我明白的。”(代上28:11-19)“大衛王對會眾說:‘我兒子所羅門是神特選的,還年幼嬌嫩。這工程甚大,因這殿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神建造的。”(代上29:1)
聖殿
第二聖殿
2、大衛作詩說:“耶和華在他的聖殿里,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詩11:4)
3、耶穌在世的時候,有些人到聖殿不是為了敬拜神,而是在此作交易,耶穌曾兩次潔淨聖殿。“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里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太21:12-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