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戰(歌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聖戰》是美國敲擊金屬樂隊超級殺手合唱團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想像並描繪了一名參與九一一襲擊事件恐怖分子的觀點,再以穆罕默德·阿塔所留遺書中的內容作為口語歌詞結束,聯邦調查局認定阿塔是駕馭第一架飛機撞上世界貿易中心的“自殺式恐怖分子頭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聖戰
  • 外文名稱:Jihad
  • 所屬專輯:基督幻覺(Christ Illusion)
  • 歌曲時長:3:32
  • 發行時間:2006年8月8日
  • 歌曲原唱:撕裂樂隊
  • 填詞:傑夫·漢尼曼(Jeff Hanneman),湯姆·阿拉亞(Tom Araya)
  • 譜曲史蒂夫·厄爾(Steve Earle)
  • 編曲:喬希·亞伯拉罕(Josh Abraham)
  • 音樂風格:敲擊金屬
  • 歌曲語言:英文
歌曲介紹,歌曲評價,源起,樂式結構,反響,爭議,主創人員,

歌曲介紹

聖戰》是美國敲擊金屬樂隊超級殺手合唱團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想像並描繪了一名參與九一一襲擊事件恐怖分子的觀點,再以穆罕默德·阿塔所留遺書中的內容作為口語歌詞結束,聯邦調查局認定阿塔是駕馭第一架飛機撞上世界貿易中心的“自殺式恐怖分子頭目”。《聖戰》由吉他手傑夫·漢尼曼主創,歌詞則是由漢尼曼和歌手湯姆·阿拉亞共同創作。

歌曲評價

這首歌曲在樂評人中所獲評價褒貶不一,評論大多圍繞歌詞中的爭議性議題展開。還有評論將《聖戰》和《超級殺手合唱團》1986年同樣由漢尼曼創作的歌曲《死亡天使》相比較,這首歌發布時同樣激起了很大的爭議。
孟買基督教團體“天主教世俗論壇”的約瑟夫·迪亞斯(Joseph Dias)針對《聖戰》的歌詞表達了擔憂,還成功促使EMI印度公司召回了專輯《基督幻覺》,該公司也沒有計畫在印度重新發行這張專輯。ABC-TV廣播標準和實踐部在超級殺手合唱團通過《吉米·坎摩爾直播秀》首度現身美國電視網路時審查了這首歌,只有在開場時顯示了節目的主創人員名單,歌詞的40%都被略去。

源起

《聖戰》由吉他手傑夫·漢尼曼主創,歌手湯姆·阿拉亞則共同創作了歌詞。兩人之前都曾為超級殺手合唱團的歌曲創作過爭議性的歌詞,其中漢尼曼曾創作過包括《死亡天使》(Angel of Death)和《SS-3》在內的爭議性歌曲,通過這些歌曲探討奧斯維辛集中營醫生約瑟夫·門格勒第三帝國親信萊因哈德·海德里希之類納粹人物的暴行;阿拉亞則在歌曲《213》和《死皮面具》(Dead Skin Mask)中分別深入研究了連環殺人犯傑弗里·達默(Jeffrey Dahmer)和艾德·蓋恩的生活。《聖戰》是以911事件恐怖分子的視角出發,構想了這些“敵人”可能會有的想法。歌曲高潮部分採用了穆罕默德·阿塔留下的一封有關2001年9月11日襲擊“動機”的信件,以說唱台詞形式表演。聯邦調查局認為阿塔正是九一一襲擊事件中的“自殺式恐怖分子頭目”,他劫持並控制了第一架撞上世界貿易中心美國航空11號班機
吉他手克里·金(Kerry King)一直直言不諱地為《聖戰》辯護,聲稱這首歌擁有《基督幻覺》中“最酷的視角”。“這些新歌根本沒有什麼政治主題,”金在接受採訪時稱:“《聖戰》、《瘋狂的眼睛》——這都(不過)是電視裡向我們噴涌而出的內容”。他還進一步指出,雖然有些人認為如此,但超級殺手合唱團無意宣傳恐怖分子的戰爭視角和意識形態理念。他們無意在“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樂隊都已經擁有的某種特定視角”議題上糾結,所以自己必須要代表某種不同的觀點。在金看來,“我們是殺手,所以我們必須與眾不同”。
美國唱作人史蒂夫·厄爾(Steve Earle)在創作2002年專輯《耶路撒冷》(Jerusalem)中的歌曲《約翰·沃克的藍調》(John Walker's Blues)時嘗試類似的概念,採用2001年阿富汗戰爭期間被駐伊美軍俘虜的塔利班恐怖分子約翰·沃克·林德的視角,林德出生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一位美國公民。厄爾因這首曲目受到了批評,金認為《聖戰》也會遭遇同樣的反應:“人們在看過歌詞前就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成見。這不但是人的本性,而且也可以說是美國的本性”。

樂式結構

《聖戰》長3分31秒,以快速而簡短的音符開始,伴隨著鼓手戴夫·隆巴多(Dave Lombardo)輕踏踩鑔。各種音符的節奏平衡地混合起來,樂曲速度很快但又搖擺不定,同時吉他反覆演奏出連復段,旋律與樂隊1986年的歌曲《死亡天使》有類似之處。接下來吉他的短小旋律速度減慢,再在隆巴多強烈的第五號鼓聲兩段式支撐下向前爆發。
IGN網站評論員認為,與《基督幻覺》中的其它曲目相比,《聖戰》的樂式結構不值一提:《聖戰》、《血肉風暴》(Flesh Storm、《骨架基督》(Skeleton Christ)《Supremist》中的連復段、調音、節奏編排都存在太多的相似之處。MusicOMH.com網站的伊恩·羅賓遜(Ian Robinson)也持負面看法,認為歌曲中所採用的那些超級殺手合唱團的技巧已經略顯過時,雖然還是很有氣氛,但其獨奏部分的樣板式演出已經有些過頭了。

反響

2006年6月26日,《聖戰》和《基督幻覺》中另外兩首歌曲《瘋狂的眼睛》和《邪教》(Cult)開始通過西班牙語網站Rafabasa.com發布流媒體。《基督幻覺》是超級殺手合唱團的第9張錄音室唱片,於2006年8月8日發行,其中《聖戰》一曲所獲評價褒貶不一。
Blabbermouth網站的唐·凱伊(Don Kaye)認為,《基督幻覺》中“屈指可數的幾首歌曲”“要么太過一般,要么就是在編排上過於拙劣,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他還特別點名批評了其中兩首曲目:“我說的就是你,《聖戰》和《骨架基督》”。《紐約時報》的本·拉特利夫(Ben Ratliff)認為,這首歌的內容“可以預見會很強硬,但讓我們來做個對比。與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近期的短篇故事《穆罕默德·阿塔最後的日子》(The Last Days of Muhammad Atta)相比,這首歌多了一層強硬,少了一分理性。(但要是)和基地組織錄像帶中的信息相比,這強硬又有不及了”。KNAC.com網站的彼得·阿特金森(Peter Atkinson)對歌曲同樣沒有好感,他在評論中這樣寫道:
“……漢尼曼和阿拉亞在過去一些“困難”主題中也曾採用過同類型的戰術:就事論事、超脫於字裡行間之外。無論是《死亡天使》中約瑟夫·門格勒的納粹暴行,還是《213》和《死皮面具》中傑弗里·達默與艾德·蓋恩的殘忍癖好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但在這裡感覺卻不大對味,似乎純粹只是為了激起人們的情緒……但超級殺手合唱團通常能做得遠比這樣要好。”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評價都屬負面。Allmusic網站的湯姆·尤雷克(Thom Jurek)就稱讚樂隊在節奏上的創新,對四四拍做出了最瘋狂的解構。《奧斯汀紀事報》(Austin Chronicle)的馬克·薩夫洛夫(Marc Savlov)要求讀者去感受其中的陰森和恐怖,無需在意瘋狂的節奏,稱“阿拉亞對表現一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嘗試實在太有說服力了”。
克里·金本期望由《聖戰》提名第49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表演獎,他認為實際獲得提名的《瘋狂的眼睛》是合唱團第9張錄音室唱片《基督幻覺》中“表現最不理想”的歌曲。雖然金抱持著這樣的看法,但《瘋狂的眼睛》還是為超級殺手合唱團贏得了他們的第一座葛萊美獎。金還表示:“我喜歡演奏《聖戰》,因為我可以變著法子演奏吉他,傑夫會在讓樂曲的開場比較安靜,這樣你就能聽見歌迷們對這首歌的瘋狂表現,通常來說,歌迷並不見得會在一首歌的開頭就有這樣的表現”。

爭議

《聖戰》的歌詞內容引起了多個領域的爭議。KNAC.com網站的彼得·阿特金森就指出,這首歌“無疑會成為《基督幻覺》中最具爭議性的曲目。”2005年6月,世界娛樂新聞網宣布,歌曲遭到泄露的歌詞內容已經激怒了9/11遇難者的親屬。
孟買基督教團體“天主教世俗論壇”的約瑟夫·迪亞斯向所在地區的警察專員發出了一份備忘錄,表示擔心《聖戰》會冒犯“敏感的穆斯林……和尊重所有信仰的世俗印度人”。EMI印度與天主教世俗論壇舉行會面,對發行這張唱片表示道歉,還召回了所有副本,並且沒有重新發行的計畫。2006年10月11日,該公司宣布所有庫存副本都已銷毀。《聖戰》和拉里·卡羅爾(Larry Carroll)為專輯繪製的爭議性封面以及歌曲中挑釁性質的歌詞,都是EMI印度公司做此決定的具體原因。阿拉亞之前預料,考慮到911事件的影響,《聖戰》會在美國引起強烈反彈,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認為這部分是因為人們會把這首歌曲視為不過是“超級殺手的本色表現”。漢尼曼預料,穆斯林群體要么會因《聖戰》“擁抱”超級殺手合唱團,要么就會憎恨他們,911事件的受害者及親屬也會就這首歌的主題批評樂隊。
2007年1月19日,超級殺手合唱團走上了ABC-TV的《吉米·坎摩爾直播秀》,這也是樂團首次在美國電視網路亮相。樂隊一共表演了6首歌曲,但《聖戰》實際只播出了最開頭的一分鐘內容。電視台的廣播標準和實踐部審查了《聖戰》,而且在節目播出前僅一天時告知超級殺手合唱團,有約40%的歌詞內容遭到了了刪除。克里·金此後證實,當時樂隊很想退出演出,但最終還是決定“由他去吧”。
和《死亡天使》的比較
是啊,那實在有些太誇大了。人們根本還沒看過就以為自己已經知道這裡面都說了些什麼。任何人的任何唱片都會遇到這種事,因為人們就是會在一無所知以前就下定論。其實你直接閉上嘴更方便,因為你說得越多,你的論點就會越缺少事實依據,而且人們都太愚蠢,他們分辨不出這裡面有什麼不同。
——克里·金,KNAC.com網站
有多份評論中曾將《聖戰》和《死亡天使》將比較,後者同樣是由漢尼曼創作,收錄在1986年的專輯《血的統治》(Reign in Blood)中,其中的歌詞是以納粹醫師約瑟夫·門格勒為靈感。《死亡天使》集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門格勒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進行的人體實驗。KNAC.com)的彼得·阿特金森在評論中指出兩首歌曲存在相似性,對此金表示,整個事件“實在有些太誇大了”。
金在聽過歌曲的回放後對相應的比較作出了這樣的答覆:“就像《(死亡)天使》那樣,我們並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示認可,這也根本不是一首要表示‘反’什麼的歌曲”。漢尼曼則強調:“就像《死亡天使》一樣,這只是一首紀實性的作品”。

主創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