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東尼的誘惑(耶羅尼米斯·博斯創作的油畫作品)

聖安東尼的誘惑(耶羅尼米斯·博斯創作的油畫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聖安東尼的誘惑》是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博斯於1500至1510年創作的一幅木板油畫,現藏於葡萄牙里斯本國立古代美術館。

畫面上的聖安東尼,手向上舉著一碗清水跪在平台上,他的周圍教士們沉浸在花天酒地,賊眉鼠眼、長鼻上架著一付眼鏡的偽君子,假正經地在閱讀聖經;屋頂上那個教士正和一個女人飲酒作樂,教士的旁邊還站著一位裸女,這種畫法使觀賞者看到這個社會的本質,諷刺意味十足,影射著教會的黑暗、宗教成規的虛偽以及社會秩序的混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安東尼的誘惑
  • 作者:耶羅尼米斯·博斯
  • 創作年代:1500—1510年
  • 畫作類型:油畫
  • 材質:木板
  • 現收藏地:葡萄牙里斯本國立古代美術館
  • 規格:橫131.5厘米,縱119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聖安東尼的誘惑聖安東尼的誘惑
畫中描繪了聖安東尼跪倒在禮拜堂前被眾魔鬼和撒旦糾纏的情景。畫面中心的聖安東尼跪倒在地上,孤獨而又無助,各種魔鬼幻化成的離奇古怪的怪獸、惡魔重重圍困著他。讀著《聖經》的老鼠、披著鎧甲的魚、拿著刀坐在籃子裡的猴子、人面獸身的怪物,天空中飛翔的輪船、遠處的屋頂上飲酒作樂的傳教士、裸體的女子,一個從樓上跳下的人……在畫面的左上方,出現了熊熊烈火,噴吐的火苗施虐地吞噬著遠處的建築物。濃重的黑煙遮掩了大半個天空,無助和毀滅的氣息籠罩著大地,所有的魑魅魍魎都粉墨登場,扭捏作態地盡情狂歡著。

創作背景

耶羅尼米斯·博斯創作的年代,正值西歐封建制度危機四伏,社會矛盾尖銳,人們對宗教和社會改革呼聲越來越高的時期,這種沉悶而煩躁的社會現狀,使得畫家對人類統治的世界失失信心,從而流露出某種悲觀厭世的情緒。他把這種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通過扭曲和變形的手法反映在他的圖畫中。作者還擅長用象徵手法和寓意語言來陳述邪惡。《聖安東尼的誘惑》這幅畫也是如此,是耶羅尼米斯·博斯為一家裡本斯的一家聖約翰教堂創作的三聯畫的中央部分。

藝術鑑賞

主題

《聖安東尼的誘惑》宣揚了異端教派強調個人苦修精神,反對貪戀世俗的各種享樂、誘惑。雖然表現的是以聖徒為象徵的正義最終戰勝邪惡,但其中倡導的從苦修到忘我的狀態以及與神相通的情景與當時的神秘主義教派學說相符,而畫中的各種怪物可能來源於本土信仰的自然精靈。雖然畫面所表現的是聖安東尼最終抵制住了各種誘惑,但是這並不能否認魔鬼的無處不在和人類在面對誘惑時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的無力感。畫家通過這些象徵性和暗喻性的虛擬形象,隱喻出社會的混亂、教會的黑暗和宗教戒規的虛偽。

形象

畫面的天空一半晴朗、一半被濃煙遮蔽,似乎在告訴世人如果不堅定自己的信念,就會受到惡魔引誘,進而萬劫不復,迷失上天堂的路。整個狂魔亂舞、雜亂無序的畫面,應該是畫家對人類表面文明背後的虛偽和可怕本質的揭露。膽怯、軟弱、貪婪、衰老、出言不遜。環視周圍,儘是愚人:奢侈者、貪財者、淫蕩者、暴躁者、饕餮者、貪得無厭者、嫉妒者、傲慢者、下毒者、不虔敬者、離經叛道者……末日即將到來,一切都變得病態……世界所有的萬事萬物都被無序地集中到一起,張揚、怪誕、荒謬而又病態,而這恰恰是世人心中各種膨脹的欲望與徒勞無功的真實寫照,是人在虛無中掙扎的抽象化、藝術化。

名家點評

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現代設計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曾繁森:這幅畫除繼承了尼德蘭傳統的細膩手法外,還採用誇張變形的手法來隱喻現實。

重要展覽

2016年5月25日,北布拉班特博物館為紀念耶羅尼米斯·博斯逝世500周年,從普拉多美術館借來《聖安東尼的誘惑》並展出。

作者簡介

耶羅尼米斯·博斯(約1450~1516),本名為吉羅姆·范·埃庚,生於安特衛普附近的荷蘭小鎮塞爾托亨博斯鎮,因而取名博斯。自幼隨祖父和父親在故鄉學畫,擅長用細密筆法,描繪充滿民間趣味的作品。曾為聖約翰教堂內瑪麗亞兄弟會禮拜堂作畫。博斯的作品大多未標清年份,難於明確其風格的形成。主要作品有三葉式祭壇畫《乾草車》、《世上歡樂之園》《聖安東尼的誘惑》和《最後的審判》等。一般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畫的創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