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萊中學

位於黑龍江訥河市,內有國中,幼稚園,高中已經取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萊中學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訥河市
  • 類別:國中 幼稚園
  • 學校類型:農村綜合式中學
老萊中學迎接挑戰 搶抓機遇進一步增強綜合中學辦學活力 隨著農村市場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校也不失時機地及時調整辦學模式和格局,以便能更好地適應農村社會對人才的多角度、多規格的需求,真正地把素質教育推向縱深。從2003年開始,我們走上了創辦農村綜合式中學的辦學實踐之路。綜合式中學融國中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為一體,能充分發揮一校多功能的作用。在這一格局中,我們在普通教育中通過加強勞動技術課和相關學科滲透職業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還開設了職業班,這樣人才培養周期長短結合,加快了人才培養的速度,提高了人才的質量,使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為可能。我校在創辦綜合式中學的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了一些新經驗和做法,學校的整體辦學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們的基本做法和今後的思路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對當前農村形勢的正確分析中,明確農村中學所肩負的任務,調整辦學格局。 我們老萊中學自一九五八年建校以來,一直把面向農村辦學,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當做自己的辦學方向,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走出了一條“教學、生主、科技推廣”三結合的辦學路子,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受到各級領導部門和當地民眾的好評,學校先後成為齊齊哈爾市改革模範單位,黑龍江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農村的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就我校所處地區而言,由於糧食價格的因素,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的因素,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多的困難,農民收入不夠穩定,加之新的大中專畢業分配方式帶來就業難的問題,使農民產生了種種疑惑,其中最為有代表性而又和辦學極為相關的就是新的“讀無用論”的產生。 在當地農村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民眾這樣講:供個學生念書真不容易,念了一六十三遭最後還得自己找職業,找到找不到還不一定,這書念不念沒啥意思,於是出現了厭學和棄學現象,這樣問題的產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部分農民民眾對讀書的功利的曲解,在他們看來,讀書就是為上大學,上大學是為了找好工作,大學畢業有沒有工作還說不定,因此推論出讀書無用。 作為我們身處農村為農業、為農村、為農民服務的普通中學,深感到用我們的教育實踐去感如農民,喚起他們求知慾的責任的重大,這是當前讓農民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我們在面向農村辦學,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這一辦學宗旨統帥下的新的課題,帶著這個課題,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是社會調查,調查的核心內容是,老萊鎮農民知識結構和生活質量的關係,之所以確定這樣的調查內容,就是因為我們要從農民民眾最能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入手,使為服務細微化,具體化,為使將來把學校辦進農民民眾心坎上,增強辦學活力做好鋪墊。 從2005年開始,我們在派出所,農經站等部門的支持和協同下,通過師生共同努力,歷經近一年的時間對全鎮11個行政村,108個自然屯,12.560戶進行了調查,看其生活質量和學識水平的關係,其中我們發現,12.560戶中,居住磚瓦房的有10.299戶,其中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有8445戶約占居住磚瓦房戶數的82%,家有彩色電視機的有7256台,其中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有6362戶,其中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有3313戶,約占擁有彩電戶數的88%,電冰櫃或冰櫃的3419戶,其中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2871戶,約占擁有冰櫃或冰櫃戶數的84%。 第二,對調查所得情況進行分析,追本溯源,由於在調查進行之前就有假設,因此調查的結果順理成章的歸結到了知識在現代農民生活中的重要以及求得知識的必要。那么部分農民民眾又為什麼置眼前的現實不顧而偏偏盯住升學有無用處來認讀書的有無處呢?糾其原因是在對有用的內含的理解上產生了偏差,說到底這還是來自傳統價值觀的束縛,忽視了人本身生活質量的價值,因為自有階級社會以來,人的工作就有了不同的社會分工,各種工作在勞動強度,待遇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而在現階段我們所在地區農村和城市有較大差別,大學畢業分到城裡工作是很多農民對其子第的厚望,但進不了城怎么辦,難道就不生存下去了嗎?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還要在哺育他們的土地上生活,那么怎么生活,這這就要看知識的含量,有知識的人知識占有量大的人,生活質量就高,這點在108個自然屯中幾乎都有例子可舉。而部分農民恰恰忽視了知識對他們身邊的生活是如何的重要。 第三,審時度勢,確定新的辦學格局。 我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認為,新的讀書無用論是當前農村中學辦學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時幫助農民樹立新的價值觀,擇業觀,讓他們認識到讀書不只是為升學,而更重要的是為生存,是農村中學進一步深化改革,肩負起“三為農”重擔的新課題,新機遇。為此,我們在搞“三結合”辦學體制改革的後期就萌生的辦集普教,成職教一起一體的農村綜合式中學的想法,終於在新形勢的感召下,於2003年開始正式動作。 二、從解決觀念問題入手,傳授生產生活本領是農村綜合式中學的首要任務。 社會是一個集合集,社會每個成員思想道德水平的和生產生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社會的文明程度,為此我們借綜合式中學的優勢,三教並進對農民和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和生存本領的教育,收到了較好效果。 第一, 從德育工作入手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新觀念。 在綜合式中學裡,普教育、職教一體, 我們根據這一特點,大力開展以培養新觀念為主線的德育工作,幫助受教育者認清社會形勢的新特點,樹立對社會認識的新觀念,跟上社會發展的新步伐。 一是進行市場經濟條件下擇業觀的教育。幫助受教育者認識到自主擇業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擇業競爭必然帶來人才質量的提高,促進社會的發展。 二是進行現實的理想志向教育。讓受教育者認識到,生活的每天,每件事都是通往理想頂峰的階梯,要做好身邊的事。 三是進行求知求學教育。讓受教育者認識到,沒有知識就不會很好的生存,一不利已,二不利社會。 四是進行求異創新教育。讓受教育者認識到,在激烈的競爭中,誰有創新發展誰就能更好的生存。 通過以上教育,當地農民和在校學生的思想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使他們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煥發了求知的熱情。 例如2006年秋季舉辦的大豆促早熟培訓班全鎮108個自然屯的300多農民冒雨到校參加培訓,學校勞技課教室的座位不夠用,很多農民在走廊聽講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熱情,原來,那年氣溫低,全鎮近二萬公頃低洼地的大豆如不採取必要的促早熟措施,將面臨貪青減產的危險,而大豆在當地農民心中就是“金豆”,出人頭他們生產生活資金的大部來源於此。結果由於舉辦講座及時,農民學得了相應的技術,並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避免經濟損失近百萬,眼前的事,深深地教育了農民,他們學習就是金錢。 再如,在和青島環海職業班時,我們的立意放在電工、電子方面。因為社會發展到,隨著更多的電器走入更多的家庭,使用電子產品已成為普遍現象,通過我們的教育,一種新的觀念在當地已經形成,農民認識到讀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生存,因此出現了父母不但支持孩子讀書,而且積極參加成為短期培訓的好局面。 第二,改革教學內容,教給受教育者生產生活本領。一提厭學問題,恐怕哪一位都能舉出很多例子,究其原因,往往都和升學聯繫到了一起,那就是,由於升學無望,失去動力,導致厭學,說到底是教學內容的單一導致的乏味。不然怎么會出現很多農村學校學生大量流失,初一時還是樂顛顛到校的,初二時就有了厭學情緒,初三說什麼也念不下去了,最後以沒考入上級學校為標誌宣告讀書學習生涯的終結。這樣幾年,十幾年一批批的循環往復,才形成一種社會癥結,看來農村學校要辦下去,要辦好,必須要解決教給學生什麼的問題。教什麼,是以教材為中介的。 近二三年來,我們緊緊抓住參加中央教科所和東北師範大學搞的“面向21世紀中國課程教材改革“黑龍江省區域性子課題——綜合型中學課程設定研究的機會,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改革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本領,為將來走向社會,走向生產,走向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出不採取了三項措施。 一是重新編寫鄉土勞技課教材,貼進生產生活。我校的勞動技術教育在全省開展得較早,一九八六年,在全省率行制定了勞動技術課綱要,就是在大環境升學教育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勞技課一直沒有間斷過,近年來我們在經過對當地生產生活需要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三輪勞技課教材的編寫,編寫的過程中注重了實效性,趣味性,邊緣性,可塑性。所謂實效性,全書的五章二十節的內容,都與當生產生活有關,而且這些內容可操作性強,如簡易塑膠大棚的搭建,教師讓學生帶幾根木棒或高梁桔再加上一個塑膠袋就可以演示。 所謂趣味性,就是選 題要新穎,如課本中有關南菜北種,南果北移嫁接技術,麵點製作,鹹菜泡製等章節,老師在講解時,學生就有越越欲試之勢。 所謂邊緣性,就是所編內容能和國家統編教材的某些學科有邊緣關係,使操作性很強的勞動技術教育課的內容有相應的理論基墊,如和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的交叉。 所謂可塑性,就是編寫內容力量給學生想像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如教材中講馬鈴薯莖的雙重性及在生產中的運用,有的學生就能根據運用壓蔓技術進行高倍繁殖的道理,進行葡萄壓蔓繁殖苗術的實驗並獲得成功。 通過新一輪勞技課教材的學習,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很多學生搞起了小發明,小製作。學生淹的鹹菜,家長說比自己淹的味道好,學生由溫室技術移植的“家庭窗台工程”利用幾塊木板,一筐按比例本制的黑土,一平方米塑膠,生產反季蔬菜,家裡來客人竟能擺上餐桌讓家長高興不已。 二是通過學科領域滲透生活本領教育 勞技課教材的講授只是孝會學生生存本領的一個渠道,除此而外,我們還通過相關學科滲透生活本領教育。如在生物課教師加入《種子培育》《養兔》,物理課中加入了《家庭安全用電常識》,化學課加入《土壤成為分析》,語文課中加入契約,契約,訴誥狀等套用文知識。 三是編寫針對農戶,適合農時的專題講座,這主要是基於綜合式中學要對成人進行培訓這一任務而考慮的,從某種意義上,對成人進行培訓,是對以往我們教育缺欠的補嘗和隨著社會發展對成人生存本領的補充,在這一點上,我們緊瞄準當地農村發展的趨勢,及時捕捉農民急待解決的問題,如《水稻旱育移植技術》的講座,講活了農民的思想,使恆古來有的稻花香在北韋49%的坶老萊河畔瀰漫,當地有四個村的村民因種植水稻而一舉摘掉貧困帽子,走上了水康之路,聘請往屆畢業生黑龍江省農村科技致富十大傑出青年張佐生搞的《機關新奇特蔬菜品種介紹及栽培技術》講座使百餘名農民相繼搞起試種,結果改變了當地農貿市場蔬菜由白菜、土豆、大蔥唱主角局面,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二, 改革教學方法,讓受教育者多參與實踐 在綜合式中學裡,我們更多的還是要解決普通教育中所涉及的問題這當中,在進行教學內容改革的基礎上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我們提倡“四個走出來”,即從書本里走出來,從課堂里走出來,從校門裡走出來,從誤區中走出來,給學生以實踐的機會。還學生鮮活的個性,教學生以生存的本領。 從書本里走出來,就是要理論聯繫實際,從課堂里走出來,就是防止黑板上種莊稼,課桌上放模型,從校門裡走出來,就是要接觸社會,從誤區中走出來,就是少高談闊論遠大理想,多一些腳踏實地本領。具體實踐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實習實驗基地,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除校內基地而外,我們還鼓勵學生以家庭為基地,參與家政,參與家庭生產勞動,從中讓他們感悟到生活的真諦,感受知識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不少同學把校內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家生活,甚至左鄰右居,社會讚譽我們的學生懂事,有本領,在當今讀書風氣不甚太濃的情況下,我校生源不減,再加之我們為學生營造的美術活動室、桌球室、舞蹈練功室、科技服務室、圖書室、展覽室等與各項實踐活動的場所,學校頗具吸引力,很多學生和家長能以入老萊中學讀書為榮。 三、當地農村社會的風貌可以折射出農村綜合式中學的優勢。 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常是以人才為中介的,什麼樣的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決定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由於我們及早了解到了當地農民民眾對讀書認識的偏差,認識到了當前農村各個領域對人的生產生活本領的全面需求,及時調整辦學格局,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直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鎮人受教育高於訥河其他鄉鎮,達到6.5年,據初步統計,全鎮國中文化35567人占總人口的67.3%,高中文化3860人,占總人口的7.4%,大中專以上文化1242人,約占總人口的2%。農民文化層次的提高,有力的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我鎮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4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成為全省百強鄉鎮之一。 由於我們的努力工作,近年來學校再一次被省教委授予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學校,齊齊哈爾市“三育人”先進學校,訥河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先進學校,學校形成了普教、職業教育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既以每年近40%的比例為上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又為當地培養合格生產懂生活的建設者,綜合式中學顯示強大的生命力。 誠然,我們工作還只是起步,如何進一步完善辦學模式,如何深入地研究新形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我們堅信,有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有各兄弟學校辦學的好經驗,我們一定能克服缺點戰勝困難,把農村綜合式中學辦得更好。
圖片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