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場

老場

老場(又名蘆田老屋場村)地處江西省直管縣鄱陽蘆田鄉東南部處在樂平市鄱陽縣之間,地域面積5.73平方公里,良田近千畝,人口約1100多人,東與吳張、寺里交界;北於西岸村為鄰;西同中莊接壤;南同官田村山水相連。交通方便,臨近省道307鄱樂公路和國家高速G15濟廣高速。該村有崇文傳統,重視教育事業,離村幾百米就是一所國小--鄱陽礦山國小,入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學畢業有數十人,當教師的八、九個,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在當地屬前列。重文之風盛行,素有“文化村”的美譽,很好的體現了歷代汝南應氏先祖崇文之遺風。是鄱陽應氏脈源地,31 世寧一公始遷老屋場(原應氏先祖居住村落——廣石、莊前、槐樹下,大栗樹下,現已合併其中。),村落綿延1700 載,是鄱陽縣境內古老村落之一。整個村落按七條巷八大塊依地勢—座東北、朝西南順勢而建。全村共有應、李、程、錢、蔣、袁等6 大姓氏,分成“吉甲”、“上四甲”、“下四甲”、“五甲”、“前頭房”等五大宗族股房,主要以應姓為主。屬以家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的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場
  • 別名:老屋場、廣石、槐樹下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茶葉頭新村、嶺背新村、張前
  • 政府駐地:老場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3100
  • 地理位置贛東北
  • 面積:約0.73平方公里
  • 人口:1100(截止2016)
  • 方言:贛語鷹弋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存子峰、老虎岩、戲台、應氏祠堂、寺前碼頭、月亮山、先鋒嶺。
  • 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鄱陽站樂平市站
  • 車牌代碼E
地理環境,風味小吃,自然風景,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建制沿革,應氏家族,鄱陽九應,民俗文化,

地理環境

老屋場村位於東經:116°57′41.54″;北緯:28°57′55.81“。座落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蘆田鄉境內,屬典型丘陵地貌,低山包、河流、小溝、小溪、旱地、水田縱橫交錯。地域面積0.73平方公里,良田百畝,人口約1100多人,東與吳張、寺里交界;北於西岸村為鄰;西同中莊接壤;南同官田村山水相連。交通方便,臨近省道307鄱樂公路和國家高速G15濟廣高速。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雨量流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氣17.60℃,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 小時以上,日照百分率為40%以上,年降水量1608 毫米,無霜期達275 天。盛產稻穀、芝麻花生、豆類、紅薯、油菜等農副產品,主要瓜果有西瓜、柚子、甘蔗、琵琶、桃子、李子、桑果等。
地理位置

風味小吃

有香酥爽口的灌心糖、甜而不膩的凍米糖,醇美綿長的甜米酒、麻糍、糍粑、香甜可口的鹽油餃餃子等。
灌心糖製作方法
灌心糖主要以糯米、秈米、黑芝麻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先以糯米摻秈米熬制飴糖,然將飴糖製成管狀,再灌以炒熟黑芝麻。製成後的灌心糖放置在爆米花中貯藏。此食品以松酥為特點,兼有和脾、潤肺、止渴、消痰、黑髮的作用。
1、熬糖:先將小麥洗淨浸水發芽,時間約為7天,溫度10℃左右(如溫度低,時間稍長)。再將糯米洗淨,用井水浸濕5-6小時(冬天時間要長)。再放入鍋內將糯米蒸熟(大鍋一次可蒸32-37斤糯米),將蒸熟的糯米(糯米飯)加冷水、麥芽,溫度保持在30℃左右,再把麥芽拌糯飯,放在鍋內進行發酵處理,時間為10個小時,溫度保持在50℃(不能低於50℃,以手敢伸進糯飯中而不燙手為準)如溫度低了,做出的糖則帶酸味;溫度高了,做出的糖則特硬,成了"牛筋糖",無法製成"灌芯糖"。接著把已發酵好了的糖料過濾,並在鍋內煎熬,最後糖、水分離。除去水,餘60%的糖(即稀糖)再放大鍋內,先燒大火,後用文火(即小火),當用筷子挑糖能滴"水"成珠時,熬糖便告成功。在制"灌芯糖"的序中,熬糖是關鍵。"這主要要掌握火候、時間和溫度,要做到恰到好處,不應顧此失彼。
2、灌糖,將熬好的米糖約5-6斤(1斤糯米能做出7兩米糖)反覆拉搓成一個白色大橢圓形(俗稱"糖斗"),在"糖斗"的中心壓出個窩,將餡料(芝麻、或豆末粉、或炒熟麵粉和白糖,高檔一些的還加橘餅末)倒進窩內,然後封口,雙手交替將"糖斗"掛在特製的木鉤上,反覆搓拉,邊搓邊拉,約經半小時,則把“糖斗"拉成長條,越撿越細,最後拉成手指粗的細條時,製糖者隨即用粗線一頭咬在嘴裡,一頭用手抓住,圍著拉好的糖條繞一圈一拉,糖就割斷為一支一支1.5寸左右長潔白的"灌芯糖"了。待冷卻後,再裝人鐵皮製的果品箱內。
3、保鮮:將製成的“灌芯糖”放大幹燥的鐵皮果品箱內,箱底墊上爆米花或炒熟麵粉,放一層糖,撒一層爆米花或熟麵粉,以保持乾燥無水分,將箱口密封后,可保鮮四個月左右。郵寄或攜帶外地,為饋贈節日禮品,頗受親朋摯友歡迎。
立冬日,老場有打麻糍“補冬”的習俗。其實所謂的麻糍粿就是大家熟悉的糍粑。在人們看來,冬季吃麻糍有進補的作用。麻糍是流行於鄱陽蘆田特色小吃, 就是將蒸熟蒸爛的糯米放在特製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質的錘子先搗爛,之後用力捶打,之後將大團的麻糍粿用洗淨的手捏成3厘米左右的小團,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種甜食。麻糍也成了辦喜事必備的餐桌美食之一。

自然風景

村內低山丘陵為主,主要有先峰嶺、存子峰、老虎岩等山,村前有良田百畝,種下水稻時從村口望去是一片綠色的海洋,秋收季節就是金燦燦的一片,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風景,山中有迎春花,山腳有油菜花,油菜花邊就是村裡的南水庫(村裡有兩個水庫一個在村北一個在村南,水庫主要用來灌溉農田調節水利等作用),春天來臨時鳥語花香山水一色,仿佛到了陶淵明所說的世外桃源。從水庫往村里走過來就是村中彎彎曲曲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嬉戲,還有許多小龍蝦,可見河水水質良好,該河水源於櫟林方家,流經朱家、吳家、中莊、老場、存子峰入大塘河(大塘河邊原建有自前橋碼頭,現橋還在,碼頭消失了。),經塌腳湖匯入樂安河,小河上架有三座橋,最老的一座叫“老橋頭”(聽老人傳,也叫“探母橋”,最早是為方便蘆田應家應氏子孫回來探望老母而修建。),其餘兩座叫“新橋頭”,在橋邊都建有洗衣服的青石、紅石碼頭。
存子峰來歷
存子峰(當地人也把此山叫:“廟弄”。)據傳一群妖怪到凡間做亂,天庭震怒,著一神仙下凡捉妖。追至老屋場附近,拿住三妖(虎精、兔精、豬精),余妖逃竄。神仙便留下一金缽,震住三妖。天長日久,三妖便化成了“老虎岩”、“兔子山”、“豬山”三座山;金缽便化成了“存子峰”。時至今日,“存子峰”依然橫艮在老屋場村與“老虎岩”、“兔子山”、“豬山”之間,永遠庇護老屋場滿門大眾。存子峰(山頂有廟,已毀。)、筆架山、高山;稍遠處的老虎岩、禾窋嶺、兔子山、豬山、月亮山、怪石異洞、山泉、原始過山車、參天古木、野果墨扎等,是春遊踏青的理想去處。
存子峰存子峰

人文景觀

老屋場村有近1700 年的歷史,曾是峨冠博帶、縉紳滿門的官僚世家,古甚多,現今大多不復存在,值的高興的是但民國時期的古典民居還些保存,進入新世紀新時代村中陸續建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俗稱戲台)、應氏祠堂、百年老橋,以及即將在村戲台邊建造村民休閒健身場地等等。

歷史文化

老屋場村:鄱陽應氏脈源地,31 世寧一公始遷老屋場(原應氏先祖居住村落——廣石、莊前、槐樹下,大栗樹下,現已合併其中。),村落綿延1700 載,是鄱陽縣境內古老村落之一。整個村落按七條巷八大塊依地勢—座東北、朝西南順勢而建。全村共有應、李、程、錢、蔣、袁等6 大姓氏,分成“吉甲”、“上四甲”、“下四甲”、“五甲”、“前頭房”等五大宗族股房。屬以家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的村落。
江西鄱陽廣石應氏始祖應韜在河南汝南祖輩:應順(東漢珣)→應疊→應郴→應奉→應劭→應→應璩→應純→應紹→應韜(東晉)。
江西鄱陽廣石應氏離開河南汝南已近1700年,但是傳世家譜側邊還是載有汝南應氏家譜字樣,足見應氏族
人故土難忘之情。鄱陽《汝南應氏家譜》載的應氏先祖1-30代只有比較簡單的世系資料,無文獻資料,具體詳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老屋場人依託交通(水路)便利,秉承——勤勤儉儉持家、和和睦睦相處、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讀書的家訓,在一派欣欣向榮、安居樂業的祥和美景下生息繁衍數十代。現今的老屋場村由老屋場老村與嶺背新村、茶葉頭新村組成,全村達兩百戶近千人煙。

建制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老屋場村曾先後設老場大隊;老場革委會一隊;在人民公社的歲月里,老屋場村共分為四個生產隊:老一隊、老二隊、老三隊、老四隊;現劃兩個村小組:老一組、老二組,隸屬於鄱陽縣蘆田鄉礦山村委會。

應氏家族

江西鄱陽廣石應氏早在東晉就已在鄱陽廣石(今鄱陽蘆田鄉老屋場村附近)居住,距今近1700年,可以說應姓也是鄱陽比較古老的姓氏。鄱陽廣石應氏始祖應韜,河南汝南南頓人。西晉黃門郎應紹之子。據《晉書.應貞傳》:應貞,字吉甫,汝南南頓人,魏侍中應璩之子也。弟純。純子紹,永嘉中,至黃門郎,為東海王越所害。純弟秀,秀子詹,自有傳。"韜公父親應紹,晉懷帝永嘉中,任黃門郎,“八王之亂”時,受長史潘滔等誣陷,被司馬越所害。其子韜公任鄱陽參軍,尋鄱陽廣石今蘆田鄉老屋場附近),根據歷代族譜所載,集應氏前輩長老所說,鄱陽廣石應氏在當地也叫做“九應五族下”九應包括:莊前、槐樹下、老屋場、中莊、蘆田應家、東岸、西岸、石門樓、橫江等九個歷史較為久遠(有證可考幾百年歷史。)的應氏聚居村落,其中以老屋場村歷史最為(170年),伴隨整個鄱陽廣石應氏。除了以上九個村落,還包括店上、大栗樹下、樂平謝家塢、鄱陽三廟前南港、都屬鄱陽廣石應氏苗裔。隨著歲月變遷,時代更迭,有些村落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比如廣石、莊前、槐樹下、大栗樹下,已經被老屋場村合併;橫江、石門樓、洄源等應氏聚居地,現已無應氏居住。根據各村族譜譜序記載,鄱陽各地應氏都可追溯到南宋31世寧一公叔興。山川秀美,遂安家鄢。

鄱陽九應

應姓是個古老的姓氏。江西鄱陽汝南應氏早在東晉就已在鄱陽廣石(今鄱陽蘆田鄉老場村附近)居住,距今近1700年,可以說應姓也是鄱陽比較古老的姓氏。鄱陽汝南應氏始祖應韜,河南汝南南頓人。西晉黃門郎應紹之子。
據《晉書.應貞傳》:"應貞,字吉甫,汝南南頓人,魏侍中應璩之子也。弟純。純子紹,永嘉中, 至黃門郎,為東海王越所害。純弟秀,秀子詹,自有傳。"韜公父親應紹晉懷帝永嘉中,任黃門郎,“八王之亂”時,受長史潘滔等誣陷,被司馬越所害。其子韜公任鄱陽參軍,尋鄱陽廣石(今蘆田鄉老場附近),山川秀美,遂安家鄢。始祖韜公,繁衍至今有58代,現在蘆田鄉應氏後裔已有遷至鄱陽三廟前鄉和樂平等地。蘆田本鄉應氏號稱“九應五族下”,“九應”指老場、槐樹下、蘆田應家村店上中莊、西岸、東岸、石門樓、橫江九個較大的村落,其中以老場村最為古老,“五族”,五個大較古老的分支,現今天也稱之為“九應八族”,人數有上萬餘人。
鄱陽應氏輩份排行與來歷
寧東怡悅性,愷征系倫俊;譜詔巨美尊,高士登台翰;
忠臣贊治良,韶華超世彥;貴達仰隆光,文章伊古重;
乾坤會浩揚,萬國宗堯舜;群方賀禹湯,聖賢崇孔孟;
德化樂周唐,韓耀家省復;獻策上金鑾,御璽宣魁偉;
玉印選琅鋣,豪傑新興鼎;義禮定綱常,爵祿為卿相;
此排行表總共105個字,從應氏31世祖寧一公始起,
至今已經到“超'字輩,表示從寧一公到現在,已經繁衍至28代了。此排行表是宋朝嘉定年鄱陽應克中和鷹潭貴溪應夢武(1211登榜)俱中進士,通信定稿的。距今有800年歷史,兩宗從此統一排行。另查老譜,鄱陽廣石應氏27-30世排行依次是邦、伯、原、祖,其餘26代排行無考證。

民俗文化

關門吃年飯
團圓飯鄱陽廣石應氏後裔至今都還保留這一傳統習俗,臘月二十九至臘月三十晚吃年飯(當地人稱“玩年”)時,關門、忌生人。“在臘月三十早上吃年飯前,一家之主須在天亮前到外面去“采”人一顆菜或“拔”人一根蔥或“扯”人一把稻草或“拿”人一塊磚頭。祈福來年好運,家人安康,六畜興旺。
耍龍燈(註:此習俗現基本失傳。)
春節期間,應氏族人每戶一擔燈(每個男丁一盞),有繩串聯,從“自前橋”旁“寺里”村發燈,一路北上,耍到“橫丘里”旁的“白鹿埠”為止。行進路上,力求燈不能滅,祈福來年好運。
禾窟嶺 (“禾窟”收割稻子的脫料工具)
傳說當年黃巢興兵造反,兵過之處,殺人搶糧,兵過鄱陽廣石時,鄱陽廣石應氏長老用“禾窟”裝雞蛋放在一山腳下,兵過時,一兵一蛋,兵完蛋盡。黃巢領軍將領大驚,派人打探是誰所為,得知是鄱陽廣石應氏所為,遂令軍隊和平通過廣石一帶,不得殺戮。使得鄱陽廣石應氏與附近居民逃過一劫。為此,鄱陽廣石應氏便把那座山叫做“禾窟”嶺,以紀念此事。
家弦戶誦
  • 一族四世盡登科,文風尉然近百載的世代書香之族。
  • 一家三世擁鸞翔鳳翥、鐵畫銀鉤、落紙雲煙之才。
  • 立地書廚、才貫二酉,祖孫三代尊先生,桃李滿天下的書香門第。
  • 八百孤寒出同門,人才輩出、日升月恆、欣欣向榮之旺族。
  • 占辨日炎涼之才、得七行俱下之能、遺敏而好學之本的文壇怪才應“嘆惜”。
  • 擁顧曲周郎之能、能品竹彈絲之事、匯唱念做打於一身的梨園子弟應勇山。
  • 無烏衣子弟之顯赫、鮮書香世家之薰陶,轉借慧心妙舌之才、尊移樽就教之法、依不吐不茹之本,打理村里眾事四十載的寒門三兄弟。
  • 叔賢侄慧,侄遭變故成孤兒,叔無償資助侄完學業,成美行加人之舉。
  • 誠如以上在當地流傳的佳話美談不勝枚舉,今又添外出闖蕩、生活的有志好兒郎以造福桑梓的實際行動回饋故里。
  • 老屋場村雖不大,但精幹;雖不富有,但志在;雖不顯赫周里,但文風尚在;
  • 雖受社會中不良習氣的侵蝕與傷害,但淳樸、憨厚、堅韌性格的民風沒被徹底破壞;
  • 老屋場人雖有小慚小好、大慚大好的困惑,但更能使用與世推移的理念去觀察、生活;
  • 雖也嚮往那種大富大貴奢華排場,但更享受清靜、祥和、童叟無欺的樸實年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