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源

翁心源

翁心源,石油儲運工程專家。我國學習和掌握石油管道運輸技術的第一人,發表了我國第一部《油管工程》專著。主持設計和建設了我國第一條輸油管線和油庫系列。指導我國第一條長輸輸油管線和輸氣管道穿越長江等大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為開創我國輸油、輸氣管線工程建設獻出畢業的精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翁心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寧波鄞縣
  • 出生日期:1912年5月
  • 逝世日期:1970年4月22日
  • 職業:石油工程師
  • 畢業院校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
  • 代表作品:主持設計和建設了我國第一條輸油管線和油庫系列
概述:,人物生平,個人履歷,家世背景:,美國求學,回國設計建造輸油管道,父親翁文灝回國,多次參加國家石油項目,技術成就,石油儲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結構力學上的深邃造詣,個人簡歷,

概述:

翁心源,為中國著名石油工程師,尤擅長管道設計,有“中國輸油第一人”之稱。我國學習和掌握石油管道運輸技術的第一人,發表了我國第一部《油管工程》專著。主持設計和建設了我國第一條輸油管線和油庫系列。指導我國第一條長輸輸油管線和輸氣管道穿越長江等大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為開創我國輸油、輸氣管線工程建設獻出畢生的精力。

人物生平

浙江寧波鄞縣人,是地質學家翁文灝的長子。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部總工程師。抗日戰爭時期曾編寫有印度至中國陸上管道設計的方案(全英文),用於石油運輸,但並沒有建成。曾被資源委員會遣派,赴美國考察石油工業。是中國石油公司上海煉油廠建廠委員會委員,並任副主任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1970年,在湖北潛江五七幹校被連續批鬥三天后,落水溺亡,享年五十八歲。翁心源去世對暮年的翁文灝有很大打擊,其作有“悲懷”題的詩十餘首。

個人履歷

家世背景:

翁心源,字同書,1912年5月11日生於浙江省鄞縣的一個紳士世家。翁心源青少年時期隨父在北京讀書,從小勤奮刻苦,成績優異。1927年,他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經過一年初習班、兩年預科和四年本科的學習,1934年7月以總評第一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投身鐵路建設,先後參加粵漢鐵路株韶段、湘桂鐵路柳南段、滇緬、敘昆等鐵路的修建,任副工程師等職。後因日本侵略軍大舉侵略中國,鐵路建設被迫中斷。當時,全國人民奮起抗戰,作為能源的石油成為最重要的抗戰物資,有“一滴汽油一滴血”之說,因此發展石油工業便成為當時最迫切的任務。翁心源聽從時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長的父親翁文灝的指點,改行從事石油事業,來到了1941年3月剛剛成立的甘肅油礦局工作。1942年3月,當時的經濟部資源委員會為培養建設人才,經考試選拔了一批優秀青年技術人員派往美國學習,翁心源是其中之一。在選擇專業時翁心源意識到,已經投入石油開發的玉門油礦地處西北荒原,交通極為不便,生產出的油品因運輸上的限制,難以發揮應有作用,而管道運輸是石油開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於是他選定了在美國學習石油管道運輸專業,從而成為我國學習石油管道運輸的第一人,肩負起開創中國石油管道運輸事業的重任。

美國求學

在美國學習期間,翁心源不僅勤奮學習書本上先進的理論,也非常注重實際操作,一面認真考察美國油管工程實際狀況,一面進行從玉門到蘭州輸油管道的設計和研究,並於1943年10月寫成專著《油管工程》,系統而簡明地論述了油管工程理論與套用,堪稱是中國油管工程的開山之作。1944年9月至11月在回國途中,他又赴印度考察了中印油管(第二次世界大戰軍用)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並與之對比,以提高《甘肅油管試驗性的設計》實習報告的確切性。他還“深盼同仁中有對油管發生興趣者,能進而加以研究……日後共同參加實建工作,為我國新興之石油工業,解決運輸之困難”。著名石油管道專家梁翕章、張英,就是先後在他的鼓勵和影響下從事石油管道這一行的。

回國設計建造輸油管道

1944年12月翁心源回國後,便攜夫人和兩個年幼的女兒,坐卡車長途跋涉到了玉門油礦,並立即開始進行從八井區輸油總站到四台煉廠輸油管道的設計。他經常頂風冒雪帶領技術人員一起到現場測量、監督施工,當年就建成投入使用。這條4.5km 長的管道,被人們譽為“地下油龍”。這是翁心源主持修建的中國第一條輸油管道,也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輸油管道。
1946年6月,隸屬於經濟部資源委員會的中國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翁心源出任工程室主任。他先後主持了石油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儲油所、售油站、油庫及加油站的設計、建設工程,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一系列油品的儲存、銷售設施,打入了我國沿海、沿江地區的油品市場並占有了一定比例的營業額,結束了洋人在這些地區的石油市場一統天下的局面。
1949年上海臨近解放,翁心源積極參加了石油公司所屬的上海高橋東西兩廠的護廠鬥爭,千方百計保住了各種儲油設備和器材,使之免遭國民黨軍隊的破壞,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對這次護廠工作,中共中央組織部和統戰部1993年5月聯合下文指出:“對原國民黨資源委員會人士中,在組織、領導護廠中有重要貢獻或立功表現的,可視為我黨地下工作人員”。翁心源就是其中之一。

父親翁文灝回國

上海解放後,在孫越崎、邵力子等知名人士的鼓勵下,避居香港的翁文灝寫信給翁心源,表示了回國的願望,來信很快由翁心源遞交有關部門,並轉呈中央,中央同意翁文灝回國,並派翁心源親赴香港,將詳情面告父親。後由於某些原因翁文灝未能及時回國,但翁心源一直與父親保持聯繫,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經過多方努力,翁文灝終於在1951年3月7日回到新中國。由於翁文灝不僅是第一個回國的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更是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因此,他的回國不僅在海外引起一陣波瀾,對台灣也有巨大的震撼。翁文灝回國後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貢獻。毛澤東主席在《論十大關係》中也特意提到翁文灝是“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多次參加國家石油項目

1950年4月,翁心源奉命赴北京參加第一次全國石油工業會議的籌備工作。會後,被任命為石油管理總局計畫處處長,其間參加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制定,還負責石油工業年度計畫的編排和實施。1955年石油工業部成立後,他擔任基建司總工程師,先後組織了多項油氣長輸管道儲運工程以及新建煉油廠等國家重點工程的設計審查、施工質量和驗收投產等工作。1960 年,他帶病參加了大慶石油會戰,親自組織、參加了薩爾圖油田地面工程的規劃和建設。1964年以後,他開始從事石油科技情報信息工作,擔任石油情報所第一任總工程師。“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衝擊,1970年在湖北省潛江石油部“五七幹校”去世,享年58歲。

技術成就

建設中國自己的油庫系統,是翁心源強烈的願望。1946年6月,翁心源出任中國石油公司工程室主任,主持石油公司所屬各地儲油所及售油站建設工程。他首先對這些儲油所做了全面考察規劃,充實完善了原有的一些設施,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工程隊,從增建油罐開始,擴建了剛從日本人手裡接收過來的上海營業所高橋東西兩廠的灌裝車間、油輪的裝卸碼頭和油罐進出油系統,初步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成品油銷售體系的油庫。又從美國訂購了一套制桶設備,用半年時間在西廠建成了我國第一套先進的制桶生產線,使東西兩個廠逐漸完善。與此同時,又擴建了天津、北京、杭州、台北、台中、苗粟等地的油庫,還在上海、南京、武漢、廣州、青島、台灣等地建設了12座加油站,這也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最早的加油站。翁心源不僅有工程建設的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又有儲運專業知識和技術,在建設這些儲運工程中他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儲油所、油庫、加油站等一系列儲存、銷售設施。到1947 年底,中國石油公司占領了我國沿海、沿江地區四分之一以上的油品營業額,結束了洋人在這些地區的石油市場一統天下的局面。

石油儲運

石油儲運在當時是一門新學科、新技術,為了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翁心源把在美國學習所得,寫成儲運活頁專輯共10餘冊(中英文),供工程室及所屬油庫人員學習,其中輸油及油庫建設與管理等知識均很詳盡,儲油區的油罐布局以至鋼油罐建造、水消防等,相應配套,都很實際,讀者便於引用,填補了當時尚無此類書籍的空白,許多人從中受益。他還親自領導彙編出版了一本圖文並茂的《中國石油有限公司業務設備現況報告》(其中繪出包括油庫地點、儲油容量、碼頭裝卸能力等布置詳圖),既供參閱之用,又便於查找各油庫、站、所的概況,同時也為解放時接收清點資產起到了重要作用。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翁心源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油罐基礎建設方面的陳規是按承載力設計重力基礎,費工費料且工期長。翁心源運用油罐盛油呈平均下沉的原理,採取淺挖槽,墊砂層的方法,經一定時間,基礎受油重壓力逐漸下沉。沉實的基礎,承力堅實可靠,再連外接管時,既避免了上下錯位,又防止了水平位移。翁心源還將沉降量的理論,用於建造50多米的煙筒上。事先,他查明了當地地層為淤積沉積,是適合採用預設沉降量的土壤。實踐證明,由於算準下沉量(下沉深度),預留出煙道口,結果未發生尺寸差錯。

結構力學上的深邃造詣

沿長江的油庫碼頭棧橋大多數距岸邊較近,有較好的受力條件,且多為木結構;而距岸邊較遠的碼頭棧橋一般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在建造南京浦口油庫碼頭棧橋時,要求能泊3000t油輪吃水深度,而且遠離岸邊約數百米,如按常規設計,應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而翁心源根據江流平穩、少浪、棧橋雖長但承重輕,只有四根不粗的油、水管等有利條件,決定仍採用木結構。實踐證明,在較深水域建木棧橋是可行的,不但大大節省了建造費用,而且縮短了工期。這項工程充分體現了翁心源在結構力學上的深邃造詣。

個人簡歷

1912年5月11日 出生於浙江鄞縣。
1918-1924年 在北京師大附國小習。
1924-1927年 在北京師大附中學習。
1927-1934年 在唐山交通大學土木系學習(一年初習、兩年預科、四年本科)。
1934-1937年 任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局實習技術員。
1937-1938年 任湘桂鐵路柳南段工程處工程師。
1939年 任滇湎鐵路工程局工程師。
1940-1941年 任敘昆鐵路工程局工程師。
1942-1944年 任資源委員會甘肅油礦局派往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實習石油運輸和油管工程副總工程師。
1945年 任甘肅油礦局玉門油礦工程師。
1946-1949年 任中國石油公司工程室主任。
1949-1950年 軍管中國石油公司(上海)留用。
1950-1952年 任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局計畫處處長。
1953-1955年 任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局基本建設處總工程師。
1956-1963年 任石油工業部基本建設司總工程師。
1964年 任石油工業部編輯室總工程師。
1964-1970年 任石油部科技情報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70年 在湖北潛江石油部“五七幹校”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