羼提波羅蜜

羼提,忍的梵語音譯。

波羅蜜,渡(至彼岸)的梵語。

所以羼提波羅蜜在有的經中翻譯為忍波羅蜜或忍辱波羅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羼提波羅蜜
  • 類型:佛教術語
  • 原文語言:梵語
  • 經文翻譯:忍波羅蜜
簡介,種類,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十法忍,

簡介

忍次第有三種境界,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另外還有十法忍法。音響忍是功夫忍,柔順忍是性德忍,無生法忍是功德忍。十法忍是智慧忍。

種類

音響忍

於法生相,於相有煩惱,忍煩惱不毀於戒,是為音響忍。又稱第一忍。

柔順忍

於法生相,雖於相生著而不生煩惱,其心安和,是為柔順忍。又稱第二忍。
如《大哀經》:“降魔塵勞令欲不起。是為慧業。曉了七覺逮柔順忍。是為智本。”
七覺,七覺支。描述回向修行(比如修功德回嚮往生願)從以念(願)入修到舍掉念(願)不假方便的過程。此經宣講了修柔順忍的過程,就是以降念入修,到最後不假降方便,自然令魔塵勞及欲不起,即得柔順忍。
賢劫經》:“立無盡哀具四等心。四等已具成就五通。五通已成備悉六度。六度已達得柔順忍。”

無生法忍

了知一切法及所生如虛空,一相不生,是為無生法忍。又稱第三法忍。
如《賢劫經》的解釋:“十住本末從初發心。見者喜悅莫不發意。從一住起行菩薩道。布施救窮。三界之匱貧於道者。施以七財。以一切智正真之戒。堅住菩薩無極之慧。不中取證。學仁和意篤信三寶入無極慈。立無盡哀具四等心。四等已具成就五通。五通已成備悉六度。六度已達得柔順忍。已逮斯忍名曰第二。第三響忍。解一切響本悉空寂。三界之音皆虛無實無一真諦。以了是義。因斯漸入無所從生法忍。悉暢三界皆無根本五趣無元。了斯慧者。乃逮無所從生法忍。入諸所生心無所生。猶如虛空無憎無愛。”
大方等大集經》則通過具體事例講解如何是‘無生’:“菩薩成就四法。行羼提波羅蜜與虛空等。何等為四。善男子。若菩薩他罵不報。以分別無我想故。他打不報以無彼想故。他瞋不報以離有想故。他怨不報以去離二見故。是謂菩薩成就四法。行羼提波羅蜜與虛空等。”

十法忍

還有一種十法忍法,以智慧觀照入修得見思清淨,以見思清淨得法忍。修行十法忍,復修功德,乃至具足無生法忍矣,復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空相,觀以實相。
直接以功德入無生法忍的門檻比較高,此十法忍可循序漸進,先由心意識的無生入手起修,更適合大多數人。
《佛說如來興顯經》所講十法忍:
菩薩大士。逮得法忍。有十事。以能具足於法忍者。則無陰蓋。便致一切法忍之地。於諸佛法。而無掛礙。何謂為十。一達音響。二柔順行。三不起法忍。四曰喻幻。五曰野馬。六曰若夢。七曰呼響。八曰若影。九曰如化。十曰如空。是為菩薩逮十法忍。
彼則何謂為音響忍。諸所聞音。不懷恐怖。不畏不懅。喜樂思順。諸所遵行。無所違失。是音響忍。
何謂柔順法忍。菩薩隨順應游法生。而觀察法。造立行等。不為逆亂設使諸法。應柔順者。當度度之。志性清淨。遵修平等。勤加精進。順入成就。是柔順法忍。
何謂菩薩不起法忍。菩薩設睹諸法有所生者。都無處所。不計滅盡。亦無所見。其不生者則無所滅。其無滅者則無所盡。其無盡者則無所壞。其無壞者則無崖底。其無底者則寂然地。其寂然地者則澹泊也。其澹泊者則無所行。其無所行者則無所願。是為不起第三法忍。
何謂菩薩喻幻法忍。曉了諸法一切如幻因緣而成。篤信一法。濟度若干無央數法。以無數法。等入一法。入於吾我。入無所入。諸所建立。導利眾行。悉無所著。猶如巨象眾乘之上。若幻不與眾象車騎步人游居。不與男女童子童女。大小游居。不與樹木枝葉華實。而俱游居。菩薩曉了一切諸法。若如幻者。不合不散不與地水火風。而俱游居。不與晝夜十五日。一月一歲。而俱游居。不計百年千年。不與日月劫數。而俱游居。不與影響諸所見眾。而俱游居。不與若干。亦不若干而俱游居。不以若干入於一事。而俱游居。不與微妙及劣下極。柔軟粗獷。而俱游居。不與鮮少弘多游居。不與有限無限游居。不與若干各異眾會並處色者。而俱游居。其眾會者。不與幻變。而俱游居。其所幻變。不與眾會。而俱游居。無居不居。無所不居。而等濟度。一切諸見。及若干幻。各各異見。於斯諸見。永無所見。乃見一切諸趣根原。是為佛子。名曰菩薩游入如幻。而度於世。世所行塵勞世。國土俗游法世。吾我世。痛癢世。有為世。離有世。合會世。無合會世。分別世。所造行世。是為菩薩濟度世名。則為幻化普入諸世。不客群生。不壞眾生。不受國土。不敗國土。不受於法。亦不壞法。不念過事。於過去事。亦無所想。亦不離想。亦無當來。亦無造行。不墮未然。不住現在。不毀所存。則於佛道。而不馳騁。不想念道。亦不與佛。亦不勸佛而取滅度。不住諸願。不捨所誓。遵修平等。亦不嚴淨。無所掛礙開導國土。勸使進入。無所破壞。住於法本而不動轉。等入吾我。亦不違毀吾我之想陰種諸入。訓誨眾行。蠲除所著。度脫黎庶。於斯諸行。無所依猗。曉了諸法。而悉平等。永不可得。分別諸法但假字耳。聖達明慧。無能逝者。度脫眾生。恆順時宜。亦不依猗群萌因緣。住於大哀。暢宿世行不可計會報應之事。皆令信了。是為幻喻第四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野馬法忍。菩薩曉世一切所有悉為慌惚。猶如野馬。人遙睹之。如江河流而有波起。達士了之炎氣無水。菩薩如是。分別諸法有無眾事。無內無外。不有不無。亦無斷滅。不計有常。不入教誨輕慢之內。觀睹如有。而無惡趣。心不歸外。亦不處內。為一像貌若干之像。知無像貌。一切諸法。具足微妙。皆悉無本。是為野馬第五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喻夢法忍。菩薩觀世。猶如夢想。如人之夢。不處於世。不從世興。不從世生。又夢者夢無有欲界。亦無色界。無無色界。所以謂夢。則無所生。悉無所有。夢無塵勞。則無結恨。又計夢者。既無所生。亦無清淨。夢不見夢。菩薩大士。觀一切世。曉了如夢。亦無明達。亦無闇冥。夢者自然。夢無所著。夢者恍惚。夢者本淨。有所建立。而有此夢。夢無所壞。因所念想故。而有斯夢。設能曉了一切諸法若如夢者。開導世間。是為若夢第六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響法忍。菩薩學法。所入諸音。設有所學。度於未度。學法開化。了於一切。猶若呼響。非不有聲。然本悉寂。亦無所度。菩薩大士。如是色像。察於如來內外諸響。亦不別見內外諸事。亦不知外。亦不以內而了外事。不見所託。曉知言辭進退之宜。是為解知。若干章句。因緣如響。有所啟導。於諸法施。靡所不達。亦無所礙。有所學者。分別曉了一切諸聲。悉無所有。猶如天上殊妙玉女。屬天帝釋。而以一口。身同時鼓出百千妓樂之音。又其妓樂。無所想念。口亦無念。吾今演出百千妙響。菩薩大士。度諸境界。亦無想念。亦無言辭。曉了權宜。成無量音。方便無限。度於世法。亦不退還。常轉諸界。入群黎眾。為諸會者。分別說之。多所開導。則建立之。口暢演現無掛礙音。遍諸佛土。令其信樂。班宣經典。訓導蒸庶。為奮光明。散照未悟。悉使覺了一切諸音。縱有所說。皆無所生。游若干音。都無想念。益加開導。解無所生。宣諸覺場。逮至聖塗。菩薩大士。已住於此等無所獲。令普聽者入於一切諸佛所興。面見諸佛轉於無限。所度法輪。順無想念。是為如響第七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若影法忍。菩薩。不沒於世。不生於世。不游於世。不出於世表。不行於世。不信法界。不壞習俗。又於世界。亦無不壞。不至於世。不貪樂世。不御於世。不長於世。又彼菩薩。不處於世。亦不度世。亦不奉行菩薩之行。無所篤信。於大誓願。不實不虛。不有不無。無虛妄行。則趣一切諸佛之法。普周世間。靡所不遍。於世俗法。亦無所住。不隨俗教。猶若如影。假如日殿。亦如月照。男女樹木。山陵屋宅。諸神宮殿。諸江河流。若干種形。無量因緣。不可盡極。諸所方面。因日光明。悉睹眾像。知其所趣。如清淨水。又如船師。若夜光珠。因其所見。而得自恣。於斯所好。當所施者。其不清淨。無光耀者。悉蒙其明。而蒙暉照。亦無所造。又其光明。亦無所有。無有音響。亦無所生。因其光明。而有所別。然其光明。無所游居。雖為清顯。亦復不與。清顯同處。於光明地。亦謂光明。照若干流。亦無所照。則無所周。影亦不入江河泉源大海淵池。又計其影。亦無所處。亦無所著。其影所現。亦無鮮潔。不有瑕疵。斯影不現。則於彼間。不猗得本。其影廣現。無遠無近。菩薩如是。所開化者。已及彼性。志行所趣。而得自在。所觀眾生道慧之場。有所勸化。他志所行。等無差特。分別己身所游道場。而普審察己界他界。悉無二品。如種樹者。從始生芽。展轉滋茂。稍漸成長。而生莖節。枝葉華實。菩薩如是。於己法界。及與他界。分別諸相。法無有二。則得超入無礙本際。彼菩薩身。則得越過不可思議諸佛國土。見諸佛土。亦無所著。於諸世界。亦不轉移。至諸佛界。亦無所至。法身所至。如日殿影。在所具矣。其身普入。現一切界。有所現生。行無掛礙。亦不分身。亦無所行。無是世間世俗之想。蠲除方土虛無之辭。亦不散身。逮不終始無所不覆。如來之種本際所行。亦不復淨身口意行。便得游入咨嗟無量。淨一切身靡不周達。是為如影第八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化法忍。菩薩普入世俗。若有所至。觀了眾生。一切如化。然不適識。念如化事。所謂化者。則謂一切諸有世界。因所造行。思想所化。皆是一切苦樂顛倒。斯化等類。一切世間。悉緣無明。或以思想。便成塵勞眾想之念。因緣化生。由是建立宣暢咨嗟音響法律。以無想教。而開化之。堅固不退。導令平等。悟諸不覺。立志誓願行如化者。觀察如來大哀之行。黎庶化生。曉了於斯。謂修法輪善權方便。以慧無畏四分別辯。聖達自在。如是菩薩。化度於世。超世功德辯才自由。恢弘無際。入於無量億千之眾。處於其中。而得自恣。悉能曉了。人行天動。睹無聖路。示以大道。如其所行。無所違失。譬如化人。則無所念。亦無所造。不興心事。亦不於法而有所住。不從業起。亦不望報。無所游至不出於世。亦不於世而成正覺亦不念法。不習諸法。亦不久住。亦不須臾。亦無所處。不行習俗。不長世間。無方面辭。不近諸限。亦無不限。不增不損。無有篤信。亦無不信。無有賢聖。亦不凡夫。無有塵勞。亦不結恨。不沒不生。亦無有慧。亦無不慧。亦無所有。亦無微妙。不依猗世。亦不導御。於諸法界。不智不愚。亦無所受。亦無不受。無有五陰。亦不無陰。無有生死。亦不滅度。不有不無。如是菩薩遊行於世。修菩薩行。曉了辯才。不建憍慢。睹見世間。無有自大。遵所修行。不為己身。不為世俗。無放逸者。而無吾我。離著貢高。亦不倚此。亦不依俗。舍其慢恣。無所想念。不處於世。不斷於世。亦不於法而溢自在。不於人界有所猗著。無所開導。亦不處於眾生之界。無有所願。亦無想念。亦無所淨。又於諸法。無所莊嚴。諸佛之法。悉無所有。具足成就。乃至大道。又斯諸法。不有不無。猶如彼化。不有不無。達化菩薩住於法忍。而等曉了一切佛道。已得成就。造立誠諦。斯則菩薩。周攬佛法。如化無處。普於佛道。而無所獲。眾生之行。無諸陰蓋。不起有身。入一切身。而開導之。有所建立。而無所著。若見色者。於色如化。悉無所著。而等具足。真諦本際。自然之明。有所照耀。於解脫法。而無所猗。於一切法。現有所生。而無所生。如彼化人無所識念。本性清淨。有所受言。如所咨講。順一切律。亦無想念。如化感動。變異所造。現來詣此一切如來至聖道場。無諸退緣。亦無所生。興無掛礙。成一切力。悉無所想。如彼化人。其心鹹達。而不蔽礙圍神之山。是為如化第九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空法忍。菩薩觀入眾生之界。猶如虛空無有緣相。一切法眾亦復如茲。入諸佛土。而無有誠。諸法虛空。無有二事。菩薩如斯入無所誓。猶如虛空。苞諸佛土。亦復如斯。無所縛著。興於如來所入之力。而俱游同。猶如虛空所入無二。道亦如斯。無去來今。慧亦如之。皆分別說一切諸法。所入如是。菩薩大士。逮得法忍。猶如虛空所致聖慧。亦復如茲。於斯諸乘。有所致獲。悉如虛空。身口意所獲自在。猶如虛空。所逮諸法。因意所念。而有所成。猶如虛空。於一切法。而無所種。不沒不生。菩薩如是。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不終不始。猶如虛空無有處所無能毀者。於諸通慧。無有處所。亦無所壞。於諸佛力。猶如虛空自然而住。於一切世而無所住。則為自然之境界也。菩薩如是。建立眾生。亦無所立。一切如化。猶如虛空。不起不滅。亦無所生。合受一切世界所有。菩薩大士。如是亦無所住。無所成就。有所嚴淨也。因其普顯一切世界。猶如虛空。無有處所。亦無方面。無有邊際。亦無崖底。暢達深廣。靡不周至。菩薩如是。無有處所。亦無方面而有所至也。於一切法。宣達恢弘。等御諸行。靡不周遍。猶如虛空。有住依立。則無所生。而現眾庶含裹眾形。菩薩如是。不行不住。游隨眾行。而有所現。亦無所生。猶如虛空無有形像。亦無不像。無清淨行。亦無穢濁。因有道御。菩薩如是。無世形像。無度世像。無無量像。因有所現。猶如虛空。無有久固。無須臾立。菩薩如是。不久存立。不須臾住。猶如現影。而無有影。為菩薩行。若曉了此。乃得究竟。行如虛空。現諸塵勞。而無穢疵。現諸結恨而無怨憎。菩薩如是。則以道力。降伏眾魔。一切清淨。其心鮮潔。寂寞恬怕。等苞一切世間所有。又如虛空所裹世間。等無差特。菩薩如是。於一切法。而悉平均。菩薩大士。又於諸法。亦無所礙。無所亡失。猶如虛空等裹一切。欲限虛空無有邊際。菩薩如是。於一切法。志性俱游。又其道心。無有邊際。所以者何。其虛空者。所周平等菩薩於己。而遵修行。成就清淨。造於平等。為一周業。則以一事。轉為無量。普游諸剎。若如虛空。於諸佛土。無所究竟而得具足。於諸方面。而無所住。游入諸方。成就神通。一切諸德。不可限量。殊特之事。自然具足。悉獲諸法至度無極。得堅固術。志如虛空。若如金剛於一切響。無所想念。開導諸音。則不違舍。法輪之轉。假使菩薩行能具足成斯忍者。則得自在。亦無所至。無往無來。悉無所趣。乃得自在。而無所滅。便於無為。而得由己。無所亡失。除無實身。成就真體。順如律教。心無所望。則為一相。其身自在。入於無相。則以無相。無有限量。佛力無限。身普自恣。靡不周達。則護己行。身無所壞。而得由己。堅固平等。有所降伏。一切普入。其因鹹睹。眼則清淨。已無陰蓋離欲之行。亦無不行。猶如虛空寂默無限。所入之處。則以無忍。無所不忍。是所謂功德也。己普辯大。至於澹泊。猶如虛空無有危厄。一切菩薩。曉了所行。入於清淨。心等如空。無所毀失。一切佛法。若巨海。殊特無限。有所游入。無有斷絕。入諸佛土。建立誘導無限國界眾生之黨。虛空無底。離諸色像。無眾音響。察長見諸普隨示現。尋開化之。具足成就。志固如空。無能沮敗。其心堅強。悉得究竟。普等世界。亦如虛空。悉無所有。其堅固者。無趣諸世。除諸恩愛。能具大道。其劫悉燒天地然盡。不燒虛空。虛空總攬含受一切諸佛世界。菩薩如是。入於諸力。建立無上正真之慧。是為佛子。菩薩大士了諸法如空第十法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