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9毫米伯萊塔(M9)手槍

義大利9毫米伯萊塔(M9)手槍

義大利M951型手槍的改進型,結構簡單,外型美觀,大小適中,動作可靠,火力猛。參加美國三軍選型試驗,最後中標,被美軍定為M9手槍。發射9毫米槍彈,初速390米/秒,彈匣容量15發,槍長217毫米,槍重1.1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伯萊塔M9手槍
  • 英文名稱:BERETTA M9
  • 前型/級:BERETTA 92SB/92SB-F/92F
  • 次型/級:BERETTA M9A1
  • 研製時間:1978年
  • 服役時間:1985年
  • 定型時間:1985年
  • 國家:義大利、美國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膛口弧形,頂部開口,性能數據,服役事件,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1978年,美國空軍提出需要採用一種新的9×19mm口徑半自動手槍,用以取代老舊的.45 ACP口徑柯爾特M1911A1半自動手槍。JSSAP(三軍輕武器規劃委員會)代表空軍向幾家著名的槍械公司發出邀請。對比試驗是1979年在Eglin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武器試驗室進行的,由JSSAP主持。義大利伯萊塔公司最初提交的是92S型,但美國空軍需要像M1911A1那樣的拇指操作式彈匣卡筍,因此伯萊塔公司重新設計了可以用拇指卸下彈匣的92S型,改稱為92S-1,為了讓左撇子也能使用,彈匣卡筍左右邊都可以操作。除此之外,伯萊塔92S-1型還在握把上增加了凹槽防滑紋,並增大了瞄準具以方便快速瞄準。
早期的M9早期的M9
一批改進後的空軍M9(AF.mil)一批改進後的空軍M9(AF.mil)
伯萊塔92S-1在1979年提交給美國空軍進行測試,而其他的競爭對手包括:柯爾特公司的SSP,史密斯-韋森公司的M459A,FN公司的DA、FA,西班牙的Star M28,HK公司的P9S和VP70,此外FNM1935Hi-Power和柯爾特M1911A1也一起參加了對比試驗,目的是作為性能參照。
在1980年底,美國空軍官方正式宣布了試驗的結果,伯萊塔92S-1被評定為比其他型號稍好。此時,其他軍種也正好需要尋找1種新的輔助武器,以代替軍隊已經使用多年25種以上不同型號的半自動手槍和轉輪手槍,並把這些武器所使用的100種以上的彈藥類型統一改用一種口徑的彈藥。最主要是代替服役了70年之久的老1911手槍,根據總審計長在1982年3月8日的報告(PLRD-82-42),美國軍隊里共有417,448把在冊登記的.45口徑手槍。然而,當1981年美國空軍宣布的手槍試驗結果被JSSAP正式接受時,美國陸軍卻質疑這個試驗計畫的有效性,陸軍強調空軍是採用了錯誤的“泥漿類型”才導致伯萊塔手槍勝出的。
在反對聲音下,美國國防部受美國陸軍要求,開始進行一系列新的更極端的試驗,這次試驗計畫非常嚴酷,以致於在對比試驗結束後,所有參加對比試驗的手槍都不合格。但即使在這樣的結果下,伯萊塔手槍仍然是表現最好的一組。在1982年5月,美國軍方又設立了一個新的試驗計畫,這個新計畫修訂了可靠性的標準,使之降低到接近現實環境中的程度,但是仍然沒有任何手槍能通過試驗。
1983年,由於美國國會施壓的作用,JSSAP再次選擇由陸軍進行一次新的手槍試驗計畫,命名為“XM9制式手槍試驗(Service Pistol Trials——SPT)”。陸軍在1983年11月正式向美國國內外的輕武器廠商提出XM9-SPT的招標請求,要求每個製造商在1984年1月底的截標日期前提供30把樣槍、備用零件和使用手冊以及培訓測試人員的廠方代表、10把用於培訓測試人員的手槍。共有8家製造商投標,分別為:S&W 459A,伯萊塔92SB-F,SIG-Sauer P226,HK P7M13,沃爾特P88,斯太爾GB型和F型,白朗寧FN-DA,柯爾特SSP。
伯萊塔92SB-F是92SB的改進型,主要特點是扳機護圈前端形狀改為內凹的設計,以便能夠雙手握持射擊,在生產工藝上採用了槍膛內鍍鉻和“Bruniton”處理。後來伯萊塔公司覺得92SB-F這個名字太長,才重新更名為92F。
XM9-SPT在1984年初正式開始,測試項目包括了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彈道性能、耐用性、射擊精度等等。這次試驗在1984年8月完成,8家廠商所提交的測試樣品中,有四家由於技術達不到要求,另外兩家剛開始就被取消資格,剩下的兩家分別是SACO防務(在當時SIG-Sauer的手槍是由SACO防務公司進口到美國的)和伯萊塔公司。在經過價格對比後,陸軍在1984年9月選擇了伯萊塔92SB-F。

技術特點

膛口弧形

伯萊塔槍管的膛口弧形(線膛和槍管前端面之間擴大的腔體)比其他大多數工廠武器上的膛口弧形都要挖得深。膛口弧形的作用是為了保護陽線和陰線,如果它們損壞會嚴重降低精度。伯萊塔手槍的膛口弧形被深挖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槍口防止因為跌落或其他外物損壞槍口。

頂部開口

關於92系列手槍最大的誤解就是它們的頂部開口的設計,一般認為是為了減輕套筒的重量(比不開口的輕),或是為了減少卡殼的機會。其實頂部開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提供一個180度的拋殼口,這是一個4英寸長1英寸寬的全開式的拋殼口,與之相比,其他廠商手槍上的拋殼口比92系列手槍上的小得多,為什麼美國軍隊在測試中M9平均發射21,000發彈才出現一個故障?這顯而易見。180度拋殼口的另一個好處是,慣用右手的射手可以方便地槍向自己內側傾拉套管來排除卡彈故障(就是右手把槍向左傾側的同時,左手拉開套筒,彈殼能掉出來)
伯萊塔手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開口套筒伯萊塔手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開口套筒

性能數據

全槍長
217mm
全槍高
140 mm
全槍寬
38 mm
空槍重(含彈匣)
960g
全槍重(滿彈匣)
1,145g
槍管長
125mm
瞄準基線長
158 mm
膛線
6條,右旋,纏距250mm
初速
375 m/s
彈匣容彈量
15rds
最大射程
1,800m
最大有效射程
50 m
扳機扣力(單動)
5.50磅
扳機扣力(雙動)
12.33磅

服役事件

1987年,一些新交付的伯萊塔手槍出現了問題,使反對者有了可乘之機。首先出問題的是在1987年9月,一把民用型的伯萊塔92SB手槍的套筒在與閉鎖卡鐵連線的位置斷裂,斷掉的半個套筒向後飛出打傷射手(一名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成員)。然後在1988年1月和2月,有2把軍用型的M9發生了同樣的事故,兩個海軍特種部隊射手受傷。在這三起套筒斷裂的事故中,三名射手都被劃破了臉,其中一個被打掉了牙齒,另外兩個必需縫針(反對者趁機謠言滿天飛,有的說法是有幾個海豹隊員被打至殘廢甚至死亡)。
美軍使用M9美軍使用M9
同一時間,美國陸軍正在用批量生產的民用型92SB和軍用型M9進行槍管試驗(與套筒毫不相關),但卻同樣出現了套筒斷裂的事件:當時陸軍用3把M9各發射了10,000次,然後在用磁性粒子檢查武器的表面時,他們發現其中一把手槍的套筒上出現裂痕。於是試驗人員決定繼續打這3把M9直到套筒損壞為止。有一把手槍在打到23,310發時套筒斷裂,另一把是在打到30,083發時,還有一把是在30,545發時。
對海軍特種部隊和陸軍的斷裂套筒進行檢驗後,發現金屬韌性過低是套筒斷裂問題的主要成因。陸軍接著開始調查套筒的製造過程。調查報告(NSIAD-88-213)指出,由於在阿科基克的廠房還沒有完全建立起M9的生產線,因此當時M9手槍的底把是在美國生產,而套筒則在義大利生產。根據皮卡汀尼兵工廠的冶金實驗室的報告檔案,認為義大利套筒的金屬韌性低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含有碲(Te)的鋼材。
伯萊塔公司最初指責是彈藥的使用而導致套筒斷裂,他們得知事故中都使用了非北約標準的彈藥和M882彈,他們認為這兩種類型的彈藥的壓力過高,才導致套筒斷裂。但陸軍則堅持套筒斷裂是由於金屬硬度不夠而非高壓彈所致,M882彈的膛壓也並不是很高,因此冶金問題是M9手槍事故的唯一解釋。據傳當時有一名海豹隊員是這樣發誓不使用義大利套筒的M9:“沒吃過義大利的鋼鐵,你就不算是海豹隊員。”
國會聽了幾個審計總署的報告和審計總署職員的證詞。報告中共有14例套筒斷裂事故:3例是由海軍特種部隊在野外試驗中發生的,另外11例都是在實驗室測試中發生,套筒事故引起的受傷只有3例。伯萊塔公司按照陸軍的要求,改變了M9手槍的設計,增加了一個套筒阻擋裝置,即使套筒斷裂也不會再飛去打傷射手,按這種標準生產的92F被改稱為92FS。由於伯萊塔公司在美國的廠房的生產線已經全部建好,因此在1988年4月後,所有的M9/92F套筒都在美國生產,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套筒斷裂的事故(那個套筒阻擋裝置算是白增加了)。

總體評價

各項指數(滿分為10分):①精確指數10;②耐用性10;③威力指數9.5;④人機工效指數10。
綜合指教:10(綜合指數並不是單純對上述四項指數的平均,而是對槍整體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