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平原起義

義和團平原起義

“反洋教”鬥爭的著名神拳首領朱紅燈(朱逢明)於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初秋,應平原拳首李長水之請,偕同本明和尚(楊俊典,高唐人)關東嶺、朱啟明(齊河人)王子龍、王青山(長清人)、孫治泰(恩縣人)等27名拳首,率眾三百餘人,由茌平來到平原前槓子李莊“設場聚眾”數達千人,公開揚起“義和團”大旗,分渠編隊,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提出了“不貪財,不戀花,尊老愛幼,和睦鄉里,公買公賣,打教堂所獲財務要歸公”為基礎的團規。這就充分說明,將與教會勢力對抗的神拳、大刀會、義和拳、梅花拳等組織,都統一在了“義和團”這支民眾武裝的團體之內。他們的主體成員是農民、小手工業者、小商販、船工、縴夫,還有和尚、道士及少數的明智鄉紳、秀才和有民族觀念的軍伍成員。普遍傳唱“先學義和拳,後學紅燈照(女性稱紅燈照)殺了洋鬼子,滅了天主教”和“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的歌謠,從而奠定了“愛國反帝”的宗旨,並迅即對大戶惡跡教首李金榜進行了兩次有力的打擊,使義和團聲威大震,烽火遍燃,平原的大戶教首董吉公、李玉珂、王福有、唐階獻等都相繼受到打擊,這就是蔣楷在《拳匪紀事》中說的“八月間,搶案四起”的記載。同時期龐莊、十二里莊兩大教堂也受到“義和團”的攻襲。

基本介紹

  • 名稱:義和團平原起義
  • 地點:山東省平原縣
  • 時間:1899年
  • 參戰方:義和團,清軍
  • 結果:義和團獲勝
  • 主要指揮官朱紅燈李長水
十九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各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日趨尖銳。這時期在山東境內就有德、英、美、俄、法、比、荷、瑞、奧、匈十國31個教派、56名外籍神甫,先後建立大小教堂304座,教眾82600餘人,多數為“惡跡豪紳、賭徒、煙棍、犯律者”,並劃分煙臺、濟南、兗州為東、南、北三大教區。山東主教安治泰憑著清王朝“皇封二品”的身份,隨意出入各級衙門。他們“勾結官府,包攬詞訟”,造成了極大的民憤。

山東人民的“反洋教”鬥爭,首先在德國天主教勢力範圍的曹縣、單縣由大刀會掀起來的,很快發展到河南、安徽、江蘇、河北五省的20多個州縣。清光緒二十三年(1879年)以“巨野教案”為由,安治泰向德皇“我們要利用這個機會,奪取膠州灣……都是最有發展的基地”的建議,德國武力侵占了我膠州灣而更激起了山東人民“反帝愛國”的最大義憤。
根據西劉王莊教堂神甫付天德的誣告及教首懇求,平原知縣蔣楷於八月十八日(9月22日)率官兵百餘人去前槓子村莊剿捕義和團,結果官兵傷20人被擊敗,但捕回義和團團民6人押在獄中,因此,使“反洋教”“抗官兵”的鬥爭更烈。八月二十一日(9月25日)蔣楷又率官兵一百五十餘人,二襲前槓子李莊,未進村,就被騎馬率眾的朱紅燈、李長水“擊鼓”為號,首先砍死兩名官兵而投入激戰。蔣楷轎子被砸,爬出後被捕快班頭陳德和救出去逃回縣城。在方誌中寫下了“蔣幾被戕”的史實。
蔣楷受挫難忍,於九月八日(10月12日)向省衙請兵。九月十日(10月15日)濟南太守盧昌詒、後補太守袁世敦奉省憲命率馬、步官兵各一營馳抵平原,先派人去前槓子李“誘逼”未成。當夜,朱紅燈率500餘眾邊走邊曰下傳貼,轉移到“森羅殿”去。九月十四日(10月18日)盧指揮馬、步官兵800餘人由縣城出發分三路向“森羅殿”進剿。此時,義和團已集眾2000餘人。盧至中途,傾接義和團由朱紅燈、王治邦署名的“戰書”,旋見傷兵敗回。袁世敦抽刀督戰。義和團眾在朱紅燈指揮下“分渠編隊,四人一個圓輪”“符咒作法,降神附體”首先將官兵左路旗幟砍倒,奮勇激戰,勢不可擋“雙方混戰五小時”、“各傷亡六、七十人”,王子龍戰死,官兵敗退至平原城外,義和團乘勝而轉移。官兵復回後,枉殺大芝坊村民裴錦才等4人,搶“森羅殿”後回城。因此次兵敗,袁世敦、蔣楷被革職。
“義和團平原起義”的武裝鬥爭,震驚了清王朝及各帝國主義,對運動本身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以“雄邁之勢”熾燃華北,京、津並波及全國。它雖然以“悲壯的結局”而告終,然不能否認這是中華兒女用鮮血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的光輝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