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墾務局

美國墾務局

美國墾務局創建於1902年,下屬於美國內政部。後改稱水和能源服務部WPRS。在美國西部地區17個州的大壩、水電站和渠道的建設中它是久負盛名的。這些水利工程促進了人們在美國西部建立家園並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大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墾務局
  • 外文名:Bureauof Reclamation (USBR)
  • 創建於:1902年
  • 成就:600座大壩和水庫
  • 所屬國:美國
基本概況,歷史發展,墾務局技術服務中心,文化資源管理,

基本概況

墾務局已經建設了600座大壩和水庫,包括著名的科羅拉多河上的胡佛壩和哥倫比亞河上的大古力壩。
今天,墾務局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水批發商。它為3100萬人民供水,並為美國西部地區的14萬農場主(每5個農場主中就有一個)的1000萬英畝的農田提供灌溉水,這些農田生產全國60%的蔬菜和25%的水果和堅果。
墾務局還是美國西部第二大的水力發電生產商。它的58個水電站年生產電力超過400億度(千瓦時),為國家創造了10億美元的電力稅收,為600萬家庭提供充足的電力。
現在,墾務局已經成為一個水管理機構。它為滿足美國西部各州、土著部落和其他各用戶對水的需求,以及均衡各方面對水的競爭性的需求制定了無數的計畫、倡議和行動綱領。它的任務是在幫助滿足日益增加的對水的需要的同時,保護環境和它所建造的這些公共設施的投資的利益。
墾務局特別重視完成它的供水、水保護和水的再利用的職責。與此同時,非常注意與客戶、各州和印第安部落發展夥伴關係,以便於尋找途徑,將有限的水資源用來為競爭各方創造更多的利益。

歷史發展

194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並邀請該局總工程師、世界知名水利專家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來華考察。薩凡奇在三度實地考察三峽地區後,寫出了《揚子江三峽計畫初步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可行,並安排開展前期工作,但後因中國內戰,此事無果而終。

墾務局技術服務中心

承擔水資源管理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以及水電能源管理領域技術諮詢服務的機構。成立於1995年,由美國內政部墾務局直屬的原工程研究中心等技術研究部門組建而成。位於科歲拉多州丹佛市。
該中心人員約670人,下設安全辦公室和委託業務辦公室以及分屬5個技術部門的34個研究小組和試驗室。5個技術部部門為:
(1)土木工程部。包括結構分析組,結構與建築學組,水道與混凝土壩組,輸水設施組,施工管理組,估算、技術規範和評價組,材料技術與研究試驗室。
(2)環境資源部。包括生態規劃與評價組,生態研究與調查組,水處理技術與研究組,技術交流組,遙感和地理信息組,經濟學組,可視圖像組,漁業套用研究組。
(3)土工部。包括土力學工程組,工程地質組,地球物理學、古水文學及地震構造學組,地球科學與研究試驗室。
(4)基礎設施部。包括機械設備組,水力設備組,電氣設計組,水電研究與技術服務組,結構狀況與檢測設備組,檢查與事故處理組。
(5)水資源部。包括河流系統與氣象學組,供水、用水及節水組,洪水水文學組,泥沙與河流水力學組,地下水與排水組,水資源研究試驗室,試驗車間組,土地適用性與水質組,水資源管理與規劃組。
該中心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壩及輸水設施結構分析和評價,建築物規劃、設計及施工,附屬水工建築物結構與水力學分析、評價及設計,公路和橋樑設計,魚道設計,施工管理,施工費用估算,技術規範編制,價值分析,建築材料評價試驗,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水生害蟲控制,漁業研究與評價,水庫監測研究,水質監測與研究,淡化水處理系統研究與設計,靜態穩定性分析,滲漏與排水分析,沉降與承受能力分析,土工合成材料設計,結構及基礎的模擬,地球物理試驗與分析,地質和岩土狀況的三維模擬分析,水力設備的機械技術,水輪機和閘門壽命分析,水電站自動化控制,水權與水管理,降水預測,用水需求和用水效率分析,水庫運行管理,特大洪水研究,早期預報系統規劃、設計和建改,河流和水庫的泥沙控制等方面。
該中心定期為墾務局人員和社會公眾提供技術培訓。出版物有技術報告、技術手冊、技術規範等。

文化資源管理

美國墾務局認為,其轄區內的文化資源如考古遺址和具有歷史價值的水利工程、建築物、景觀和物件等,都是美國國家遺產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作為聯邦政府機構,他們有責任本著讓後代得以了解和認知的精神,來保護和管理它們。鑒於此,1974年墾務局設立了文化資源管理項目(Cul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gram)。該項目的主要職責是:①認定、評估和保護轄區內的文化資源;②管理博物館藏品(已有800多萬件藏品);③與相關利益方協商;④推動遺產教育。該項目設立後的30多年間,墾務局在文化資源管理方面主要圍繞“保護我們的過去”和“提升我們的過去”這兩種理念做了大量工作。
為“保護我們的過去”,墾務局對轄區內的文化資源進行認定和登錄,通過調查、登記和建檔等工作,了解掌握轄區內文化資源的基本情況,並通過較為寬鬆的保護措施,促進公眾自覺保護意識的提高。從1961年開始,墾務局就陸續將轄區內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化資源列入國家史跡名錄,這些文化資源主要包括以下3類:
(1)水利工程。墾務局把那些能夠展現其在大壩和灌溉系統設計與建設方面成就的土木工程作為重要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列入國家史跡名錄。其中,著名的有胡佛、大古力和沙斯塔(Shasta Dam)等大壩,以及具有歷史價值的灌溉系統。
(2)建築物。墾務局還把工程施工建設和運行管理過程中修建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各種建築物列入國家史跡名錄。
(3)考古遺址。列入國家史跡名錄和國家歷史地標的考古遺址主要包括記載墾務局轄區先人活動信息的考古遺址與歷史區。
2003年3月3日,布希總統簽署《保護美國》總統令,強調聯邦政府在保護具有歷史價值的遺產方面的領導作用。《保護美國》的目標之一就是推動具有歷史價值的遺產使用與修復的結合,推動發展遺產旅遊的機會。作為聯邦政府機構,墾務局圍繞“提升我們的過去”的理念做了大量工作:
(1)向公眾開放墾務局具有歷史價值的水利工程和建築物公眾可參觀墾務局水利設施中最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信息的遺蹟,如胡佛大壩等。
(2)修建博物館和遊客中心墾務局很多工程所在地擁有遊客中心和博物館,採用各種方法與技術來展現其建設歷程與科技成就,以及所在區域自然、歷史和文化等內容,並為遊客提供娛樂、休憩場所。
(3)鼓勵公眾參與保護與監測墾務局與州立史跡保護處(Historic Preservation Office)合作開展野外活動,鼓勵公眾參與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監測等工作。公眾也可就自己關注的墾務局擬建工程對文化資源的影響加以評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