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CMB),其他中文翻譯包括“洛氏駐華社”,“中國醫學委員會”和“中華醫學基金會”等。始創於1914年,是一家獨立的美國基金會,通過資助醫學、護理以及公共衛生研究和教育來改善中國及其亞洲鄰國人民的健康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
  • 外文名:China Medical Board,CMB
  • 成立時間:1914年
  • 組織性質:獨立美國基金會
組織概況,發展歷程,組織使命,組織業績,百歲華誕,機構人員,項目資助,

組織概況

發展歷程

創立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創始於1914年,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第二大項目,並於1928年在紐約改組為一個獨立的基金會。CMB最初的職責是創建並運營北京協和醫學院,該使命從1914年一直延續至1950年。自1950年從中國撤出後,CMB便開始在日本、韓國、香港、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促進其醫療能力建設。自從1980年應邀返回中國後,CMB在華的資助對象逐步擴展到目前的二十餘所醫學院校,幫助他們改善提高醫學教育和研究水平。除此以外,高棉、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其它十幾所醫學院校亦是我們的資助對象。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

組織使命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的使命是促進中國及東南亞地區衛生事業的發展,推動公平、優質的醫療服務。在這個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基金會秉承精誠合作的精神、立足衛生公益事業的戰略前沿,致力於專業教育、政策研究、全球衛生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建設。

組織業績

在近一個世紀的慈善事業中,CMB已為從遠東至東南亞的眾多醫學院校提供了數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和技術支持。CMB擁有超過2億美元的資產,每年資助額度超過1000萬美元。CMB總部位於美國麻塞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在中國北京設有代表處,擁有一支出色的贈款管理和項目支持團隊。在理事會主席領導下,CMB共有十餘名員工,其中半數在亞洲任職。CMB的管理架構設有理事會,由12名理事組成,負責制定機構的大政方針。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
2008年CMB推出一項全新的資助戰略,以期加強中國和亞洲機構在“關鍵能力”上的科研能力,來面對21世紀最大的健康挑戰——即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使所有人公平地享有初級衛生服務以及預防性衛生服務,使所有人受益於知識進步。要實現該目標,具體的措施就是加強衛生政策、衛生體系、以及醫學教育領域的能力建設,通過提高研究能力來推動實現衛生公平。

百歲華誕

2014年CMB百歲華誕。為了紀念這個歷史性的時刻,CMB理事會籌備一系列活動來回顧CMB過去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百年的使命和戰略。

機構人員

CMB目前設有三處辦公室,分別位於波士頓、紐約和曼谷,主席為陳致和(Lincoln Chen)。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為李文凱。現任理事會主席為Mary Brown Bullock,理事會其他成員為:Jane Henney; Thomas S. Inui; Michael A. Duffy; Harvey V. Fineberg; Tom G. Kessinger; Jeffrey P. Koplan; Peter J.Robbins; Tony Saich和Wendy O'Neill Wang。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

項目資助

CMB主要資助中國的13所醫學類院校,他們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寧夏醫科大學九江學院醫學院西藏大學醫學院。在將近100年的慈善活動中,CMB一共向亞洲,特別是中國地區共無償捐贈了近10億美元,為推動亞洲特別是中國的醫學衛生事業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