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歷年

羌歷年

羌歷年,羌語稱“日麥節”(現居阿壩州內茂縣的羌族自稱“日麥”)、“日美吉”,意為“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等,是羌族一年中慶豐收、送祝 福、祈平安的最為隆重的節日。大型活動有感恩,祈福和吉慶的程式。時間為每年農曆十月初一,一般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羌歷年”主要分布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松潘汶川理縣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區地。

羌歷年於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羌歷年
  • 羌語:“日麥節”
  • 現居:阿壩州內茂縣的羌族自稱“日麥”
  • 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
簡介,起源,分布區域,風俗習慣,羌歷年現狀,

簡介

關於羌歷年的來源。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相傳玉皇大帝的么女木姐珠。因看上人間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執意要下凡同斗安珠結婚。臨行前,父母陪奩了樹種、糧食、牲畜等。木姐珠來到人間,很快繁衍了人類,所帶的樹種很快長成了森林,糧種給人間帶來了五穀豐登。她懷念父母恩惠,把豐收的碩果、糧食、牲畜擺在原野,向天祝祈。這一天,正好是羌歷年十月初一。以後,羌族人民就把這一天作為自己的節日。

起源

羌歷年其實起源於對大自然的敬畏、感恩與崇拜,即所謂“祭天還願” 羌歷年據說來源於一個美麗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的么女兒木姐珠愛上了人間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後,便不顧天條律令,執意下凡和他結婚,一到人間,她就把出嫁時父母贈送的樹種、糧種種植在山野田園,把牲畜放入草地,到了秋天,樹種很快就長成了森林,糧種帶來了五穀豐收,畜禽也生長興旺,人類繁榮昌盛,大地一片生機,她為了感謝父母恩惠,就在一天把豐收的果實、糧食、牲畜擺在原野祭祀上天,表達心中的感恩情懷,以後又在每一年的那天都要舉行相同的儀式,而那天正好是十月初一。以後,羌族人民就把這一天作為自己的節日。
同時,天神木比塔也覺得人間辛苦了一年,在萬物歸倉之時應該放鬆歡慶一番,就指點羌人說:“你們應該過年”。在得到了天神的授意後,羌人就以使用的太陽曆(夏曆,一年按十個月計)為依據,由釋比用羊角卜掛和用鐵板算推算出十月初一是個好日子,就讓那天作為了新年的開端。因中國歷算到了秦漢才改為使用一年十二個月的月亮歷(農曆),所以羌歷年早在秦漢以前隨著羌人從遊牧文明進入農耕文明時就存在了。
直到明清時期羌族人開始過春節並把它稱為“過大年”而稱羌歷年為“過小年”之前,羌歷年一直是羌族人最隆重的節日,因為到了農曆十月初一,經過了春天的耕種和秋天的收割,辛勞了一年的人們已進人農閒時節,耕牛也被放上山野享受著悠閒時光,所有的都是讓人高興的事情,除了載歌載舞歡慶豐收,已沒有什麼方式能表達心中的喜悅了,加上羌族實行多神信仰,相信萬物有靈,認為風調雨順、吉祥安康是眾神保佑的結果,所以過年是歡樂而神聖的,“祭天還願”總是貫穿始終。

分布區域

北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 地西北部,隸屬四川省綿陽市,東接江油,南臨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幅員面積2869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其中羌族9.1萬,占全縣總人口56.9%羌族總人口占全國羌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對獨立的封閉的環境中,因而形成了自己 獨特的傳統文化。在節日慶典方面,便鮮明地反映了羌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其中最為盛大隆重的就是“羌歷年”。

風俗習慣

羌族最早是以太陽曆推算年月。秦朝時期,太陽曆改為月亮歷(即現在的農曆)。據傳,在秦漢前,羌族已有這個習俗。羌族原始宗教巫覡上壇經典《木姐珠》的口碑傳承了一個關於羌歷年習俗的頗具神話色彩的解釋。說阿巴木比塔么女木姐珠,執意下凡與羌族青年斗安珠結婚,父母拗不過女兒,以糧種、樹種、牲畜作為陪奩。至此,結合的年輕人,繁衍了後代,樹木成材, 農牧年年豐收。女兒感恩父母,供置豐收碩果,向天祈禱,這天正是十月初一。 還願,祈祥,慶吉,是許多民族年節的重要內涵。而羌歷年的傳統過法,是非常有特色的。節前,家家戶戶清掃房屋,趕製新衣,備辦年貨,也有選擇年節舉行婚禮的。
年節這天早晨,主人要給辛勤操勞為奪取豐收立下汗馬功勞的牛馬以最好的飼料犒賞。過去,從這天開始,牛馬羊敞開放了,甚至到地頭吃了懶人未收割的莊稼,也勿須賠償。
祭祀是羌歷年最重要的活動,寨上村民盛裝參加,這期間勞動停止。祭祀儀式也因地域支系不同而大同小異。由許(端公)宰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則以面做的小禽畜作為祭品 供奉天神和祖先。有的村寨要祭山神。每家派人攜面制祭品參加。當神林中敲擊的皮鼓聲響起神杖彩帶激烈揮動時,端公的跳神便把村民帶進了莊重肅穆充滿虔誠和期冀的氣氛中。 宰羊時,端公用冷水淋灑羊頭,羊頭不停擺動,說明山神領受了,可殺;不擺動,則不敢殺。羊血灑於神壇前,羊頭躬敬山神。敬神的肉將分給各家各戶帶回享用。跳神後,各戶代表,於神林中圍坐吃煮熟的羊雜羊肉,豪飲咂酒。
有的村寨當年若無成人死亡,還將在牆上繪製白色吉祥符號以慶人畜興旺,莊稼豐收。祭祀活動結束後,全寨青壯男子匯同老人組成慶吉隊伍,載歌載舞到每家每戶祝賀,並由老人領唱,眾人合唱喜慶歌。有的則匯聚寨子壩中,歡跳沙朗、鍋莊,暢飲咂酒。也有相邀家中,圍著鍋莊火塘跳舞唱歌,盡興方休。羌歷年的慶吉活動,少則兩三天,多則六七天。 由於歷史的原因,羌歷年曾被極左的塵煙抹去。1988年10月,阿壩州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出《關於羌歷年放假的通知》,這是根據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後的“自治條例”有關規定研究決定的第一個羌歷年,全州放假兩天。這天,州府馬爾康數千藏、羌、回、漢各族人民聚濟一堂歡度佳節。茂縣、汶川、理縣、北川四縣,並在茂縣舉行了慶祝羌歷年暨經濟、文化、技術交流會。1989年的羌歷年,五萬餘人歡聚汶川縣,古老的傳統節日,將民俗、文化、商貿、科技活動融合一起,促進了文化、經濟、科技的交流發展和繁榮。和漢族一樣,羌族也過春節。過法與漢族農村場鎮大同小異。但宰殺年豬卻從十月開始至冬臘月。一般宰殺兩三頭,富裕羌民要宰四、五頭。所宰年豬自家消費至來年乃至更長時間。春節要吃團年飯,酒宴擺“九大碗”,開宴前先敬祖先放鞭炮,喝咂酒、白酒,春節家家戶戶貼鬥神,喜門簽和春聯。大年三十團年一般不接待客人。有的村寨初一開始跳鍋莊、沙朗唱酒歌,也有的玩龍燈。初三一早上墳祭祖,之後開始串門走親戚接待親朋好友。
過年期間,無論到哪家,主人都會擺上肥而不膩香滑可口的豬膘肉和洋芋糍粑款待客人,並勸飲咂酒或白酒,熱情備至,足可領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的羌家古風。1995年筆者春節在茂縣黑虎鄉羌寨看到老人向晚輩送大麵餅的習俗;更有幸在大年十五赴太平楊柳村羌寨遇到“跳甲”,據說這是三年豐收又無成年人死亡才舉行的活動。跳甲,是羌族古老的召集性集體舞蹈。身著盛裝的羌族村民,用激越的舞蹈展示了古羌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人感受到羌族傳統習俗的豐富多彩和節日的喜慶,更讓人沉浸在醇厚濃郁的人情鄉情之中。

羌歷年現狀

1987年農曆十月初一,省民委在成都舉行了慶祝羌年大會。自次以後,羌族地區就統一以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為“羌年”,開展慶祝活動。1988年茂縣、汶川、理縣、北川4縣政府聯合舉辦了為期4日的“日麥節”(羌歷年)活動,同年,該活動被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確定為羌族同胞的法定節日。
自此,羌族傳統節日“日麥節”(羌歷年)方得到了有 效保護。十幾年來北川的羌歷年慶祝活動從未間斷。和過去不同的是,慶祝活動不僅以村寨為單位,還以鄉鎮組織,在縣城舉行的全縣慶“羌年”活動尤為隆重。
羌族文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嚴重破壞,亟待搶救,據報導,目前正在論證建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