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氣腫疽

氣腫疽又稱鳴疽、氣腫性炭疽,為羊的非接觸性急性傳染病。綿羊比山羊多發。常發生於山谷低濕的牧場或每年泛濫的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氣腫疽
  • 又稱:鳴疽、氣腫性炭疽
  • 定位:羊的非接觸性急性傳染病
  • 常發生地區:山谷低濕的牧場或每年泛濫的地區
病的傳染,症狀,剖檢,診斷,預防,治療,

病的傳染

低濕的牧場、洪水所淹的地區,病畜屍體污染的地方、飼料和飲水,均能誘發傳染。
傳染的途徑主要是傷口和消化道。
1、傷口傳染。如果皮膚及黏膜有了創傷,芽孢便隨著土壤侵入傷口,而進入體內各部。但此菌是嚴格的厭氧菌,故必須創傷深穿在皮膚或黏膜以下,細菌才能發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通常綿羊是由於剪毛傷、斷尾傷及去勢傷而感染;母羊在生產期間由於生殖道的創傷而受到感染;山羊因抵架而發生的頭部傷口,也能引起此病的發生。
2、消化道感染。和炭疽一樣,如果羊只吃喝了含有芽孢的水、飼料,便可使腸道受到感染。例如健羊喝了病畜屍體所污染的河水,或吃了為屍體所污染的草料,均可遭受傳染。如果羊的胃、腸壁受到異物的損傷,也就造成細菌侵入的途徑。

症狀

病的潛伏期普通為1~3天,間或可以達到5天。病的主要症狀是皮膚的局部有腫脹。羊發病後,步態僵硬,背部軟弱,稍有臌氣,體溫增高,食慾大減或完全停止,口角流出含有泡沫的唾涎,頸、胸部下方腫脹。腫脹部熱而疼痛,其中含有氣體,故當用手指觸壓時,可以聽到捻發音;叩診時,發出輕輕的鼓響音。

剖檢

病部皮膚變硬,色黑,部分腐爛。腫脹部分呈現不潔之棕色或黑紅色,周圍為深紅色或亞黃色。切開病部時,皮下組織有紅色或黃色的膠性滲出物,混雜有出血點和氣泡。下邊的肌肉變成暗紅色或黑色,從內可以擠出污紅色而酸臭的液體,內含多量氣泡,嗅之極像酸敗的牛油氣味。病部淋巴結腫脹,有液體浸潤及出血點。淋巴管腫脹,內含淋巴液和氣體。
胸、腹腔里常含有容量不等的紅色液體。胸膜及心外膜有灰紅色纖維性滲出物。肺小葉水腫,肺小葉間有膠性物質浸潤,脾臟無大變化,或者腫脹而充滿氣泡,故有捻發音。肝臟松而脆,切面上有乾而黃的壞死病灶。胃及小腸往往紅腫或出血。

診斷

因為氣腫疽的症狀及剖檢變化特殊,很容易辨認。

預防

1、因該病主要由創傷傳染,故必須注意創傷的消毒和治療。
2、在常發病的區域及其周圍,每年春、秋兩季必須用氣腫疽疫苗進行預防注射。
3、污染的牧場及低濕地區,都不宜放牧羊只。
4、對病羊屍體應嚴加深埋,嚴禁剝皮和吃肉。病羊的圈舍、場地、用具等,必須用3%福馬林或0.2%升汞溶液進行消毒。對污染的飼料、糞便和墊草等,都應全部燒毀。

治療

1、在病的初期,皮下或靜脈注射抗氣腫疽血清,常常可以獲得良好效果。劑量為30~50毫升。如果病情嚴重,可隔8~12小時再注射一次。
2、磺胺類藥物及抗生素(如青黴素、土黴素)都有相當療效。
若能將抗生素與抗氣腫疽血清同時套用,效果更好。
3、如果沒有條件套用上述療法,可在腫脹部分的周圍,皮下或肌肉分點注射1%~2%高錳酸鉀溶液或0.1%甲醛溶液。嚴禁切開或劃破腫脹處。
如果腫脹位於腿的中部,可用帶子紮緊腫脹部的上方,以免沿循環途徑向上蔓延。
4、中藥治療。
(1)百部15克,黃柏8克,石葦、獨活各6克,龍膽草、花粉、八里麻(百兩金)、血藤各12克,銀花、連翹各9克。煎服或研末用溫水調灌。
(2)天冬、薄荷各6克,馬鞭草、連翹、車前草、黃柏各9克。共研末,用冷開水調灌。
5、根據病情變化,隨時進行對症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