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盛教

羅盛教

羅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羅雨成,1931年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圳上鎮(原松山鄉)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羅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免試升入湖南省立九師簡師班學習,畢業後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羅盛教。195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7軍第141師偵察隊文書。1952年1月2日,羅盛教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崔瑩而英勇獻身。羅盛教犧牲後,朝鮮政府為他修建了紀念碑和墓,並授予羅盛教一級戰士榮譽勳章和一級國旗勳章,志願軍政治部授予羅盛教“中國人民志願軍愛民模範”稱號,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為羅盛教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盛教
  • 外文名:Luo Shengjia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省新化縣圳上鎮桐梓村
  • 出生日期:1931年
  • 逝世日期:1952年1月2日
  • 職業:中國人民志願軍
  • 畢業院校:湖南省省立十三中
  • 信仰:馬列、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犧牲生命救朝鮮落水兒童
  • 身高:165cm
  • 體重:51kg
人物生平,出身貧苦,學習刻苦,參軍入朝,勇救兒童,愛民楷模,最後的留影,後世紀念,外界評論,舞劇,

人物生平

出身貧苦

羅盛教,原名羅雨成,1931年生於湖南省新化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少時在維新、文德國小讀書,後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家。1946年入省立九師附小(吉首大學師範院附屬國小)就讀。1947年免試升入省立九師,畢業後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並改名羅盛教。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國小,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學習刻苦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湘西重鎮沅陵解放了。這年11月,羅盛教邀集幾位同學欣然步行來到沅陵,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並考入湘西軍政幹校學習。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漏,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裡,終於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0年3月畢業,分配在四十七軍文書訓練班學習。同年7月1日,羅盛教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學習期滿後,派在四十七軍一四一師直屬偵察連任文書。旋隨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區的剿匪戰鬥,被分配到湖南省沅陵縣烏宿區及毗鄰的古丈縣,參加四十七軍司令部直屬偵察隊剿匪。

參軍入朝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羅盛教回響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在朝鮮前線,他親眼目睹美帝國主義對朝鮮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對朝鮮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鮮人民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更使羅盛教深受感動。一次,部隊在一個風雹交加的黑夜行軍,伸手不見五指,一位朝鮮老大娘頂風冒雹地站在那裡,手提保險燈為戰士們照路,並不斷提醒志願軍戰士們:別掉進泥坑裡。羅盛教覺得只有用殺敵立功的實際行動,才能報答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幾次要求上前線,可是指導員總是耐心地勸說他:“你的決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現在擔任文書工作,對消滅敵人是有保證作用的!”羅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圓滿完成本職工作外,還經常冒著炮火到前沿陣地為戰友送飯,搶救傷員。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童。
羅盛教畫像羅盛教畫像
在朝鮮的日子裡,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勇救兒童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從那裡傳來了呼救聲,其中一個名叫崔瑩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羅盛教出早操後,路經那裡,聽到喊聲,立即向出事地點飛奔,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邊跑邊脫掉棉衣棉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潛入水中找尋,跳進了冰河。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裡。又過了一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崔瑩托出水面。當崔瑩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幾經周折,羅盛教凍得全身發紫,渾身打顫,難以支撐,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中,用盡最後的氣力,過了很久用頭和肩將崔瑩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崔瑩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把羅盛教救了出來,但羅盛教因氣力耗盡,無力浮出水面,最終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21歲。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羅盛教救落水兒童羅盛教救落水兒童

愛民楷模

為了紀念羅盛教和羅盛教勇救落水兒童的善舉,1952年2月3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表彰羅盛教偉大的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一級愛民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授羅盛教“模範青年團員”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並將其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崔瑩的家鄉石田裡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在山上建立了羅盛教紀念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鐫刻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羅盛教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羅盛教烈士紀念碑羅盛教烈士紀念碑

最後的留影

湖南省沅陵縣史志辦2012年12月7日透露,該辦發現了原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烈士生前的最後一張留影,系1950年“五·四青年節”攝於湖南省沅陵縣。
1950年“五四青年節”,羅盛教在沅陵縣城攝下了一張照片,上書:“五四留影於沅陵”,羅盛教將此照片寄給了家中,也成為羅盛教生前的最後一張留影。
1953年11月中旬,烈士的父親羅迭開作為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成員抵朝鮮慰問期間,時任志願軍某部後勤處副團職助理的李春田負責接待工作,與羅老先生結下了深厚友誼,11月23日臨別時,老人從衣袋裡掏出這張照片題字後送給李春田作為留念。從照片背面的重複題字可看出,老人最初是準備將它送給崔瑩的,照片背面書寫“瑩兒留念:你的爸爸迭開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結果未能遂願,最後將它轉贈給了李春田。又在照片背面加寫“李春田留念 光榮歸於祖國最優秀的兒女中國志願軍 祝在今後鬥爭永遠勝利健康”。

後世紀念

羅盛教紀念館是為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搶救朝鮮落水兒童獻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羅盛教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中國湖南省新化縣資江大橋西側。1983年9月籌建,1985年4月開放。
羅盛教紀念館前的羅盛教雕塑羅盛教紀念館前的羅盛教雕塑
羅盛教生前所在部隊也為他建立了紀念館,該紀念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68310部隊內。
該館陳列分“童年和少年時代”、“從普通士兵到國際主義戰士”、“烈士精神代代相傳”三大部分。展品有:烈士的遺像、遺詩、遺物(複製品),毛澤東、 周恩來、葉劍英和金日成接見烈士父親羅迭開的照片78幅,被羅盛教援救的朝鮮兒童崔瑩專程探望中國雙親、朝鮮特使造訪烈士故鄉以及羅迭開兩次訪問朝鮮的圖片等51幅,朝鮮政府授予羅盛教的一級國旗勳章,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羅迭開的二級國旗勳章,及羅迭開出席全國各種會議的證件和獲得的勳章等實物。

外界評論

在20世紀50年代,有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之稱的羅盛教,曾經教育和激勵了一代年輕人。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在羅盛教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典型的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淹亡事故
1952年新年伊始,正值朝鮮半島冰天雪地的時節。與自然氣候相仿的是,韓戰也進入了十分艱苦的相持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四十七軍141師與兄弟部隊經過英勇作戰,剛剛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部隊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進行休整。 時任 141師師長的葉健民(後來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與師里其他領導分別下到各團,指導部隊對前一階段的作戰進行總結。
羅盛教故居羅盛教故居
作為一師之長,葉健民在團里“蹲點”期間,要經常返回師機關處理一些急需辦的工作。這天,他乘坐吉普車剛從團里趕回位於平安南郡石田裡的師部駐地,透過車窗,他看到師部門口裡三層外三層圍了許多朝鮮老百姓,他們的面部表情既激動又悲痛。
“出了什麼事?”葉師長問隨行的參謀人員。
參謀人員搖搖頭。
葉師長叫車子停下,讓參謀人員下車打聽一下。一會兒參謀人員回來報告說,師偵察連有個叫羅盛教的戰士,為救一個名叫崔瑩的朝鮮少年犧牲了。今天這些朝鮮老百姓自發地來到部隊,是請求部隊用朝鮮人民的風俗習慣安葬這位捨己救人的年輕戰士的。
葉健民想起,幾天前曾看到過師里印發的一份事故通報,裡面提到了一位名叫羅盛教的戰士發生淹亡事故的經過。在戰爭條件下,各種事故很難避免,加上當時還有許多重要工作,這個“普通的淹亡事故”並沒有引起過多的注意。但是從今天朝鮮老百姓自發前來師部請願的情況來看,師長葉健民感到這可能並不是一起普通的淹亡事故,否則不會在朝鮮民眾當中引起這樣強烈的反響,他立即囑咐部下詳細了解一下情況後再向他報告。
不多時,了解情況的參謀人員回來向葉健民報告說,這些朝鮮老百姓一致要求為羅盛教請功。其中有一位 55歲的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動獻出了自己的墓地。老人說:“這塊墓地原本是給我自己準備的,現在我要讓給羅同志,羅同志與我的兒子沒有什麼區別……”還有一位鬍鬚花白的朝鮮老大爺流著淚對部隊的同志說:“羅同志是為救我們的孩子犧牲的,請志願軍把他的遺體交給我們,我們要按照朝鮮最隆重的葬禮安葬他!”
聽到這些情況,葉健民師長立即讓人找來師宣傳科長和直工科長。葉健民問:“你們是否知道羅盛教究竟是怎樣犧牲的?”
直工科長回答:“知道這件事,他是掉進冰河裡溺水而亡的。我們已經按照慣例把羅盛教作為非戰鬥減員上報軍里了,並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團作了通報。現在還沒接到什麼情況反映……”
按理說,師里向上向下的通報已經發出,如果再作什麼改變,勢必對本師造成不利的影響。但作為一名抗戰時期投身革命的老軍人,多年的戰場經歷使葉健民養成了實事求是、毫不含糊的工作作風。他感到作為師長,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件事弄個水落石出,即使是弄錯了,也要有勇氣堅決糾正過來。
真相
後來才知道,師直工科和宣傳科在處理羅盛教事件的時候,主要是依據下級的電話報告給事故定的性。對此,葉健民當然是不滿意的。他對兩位科長語重心長地說:“機關幹部辦事情不能光聽匯報、看報告,一定要有深入細緻的工作作風。這樣才能不辜負廣大官兵對我們的希望啊!” 第二天,葉健民專門帶著兩位科長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驅車來到羅盛教救人的現場——石田裡泥棟河邊進行實地察看。
被救的朝鮮少年崔瑩的母親聽說羅盛教的師長來了,連忙帶著小崔瑩趕到出事地點。一見面,母子倆就跪地向葉師長深深地施禮,而後又用朝鮮語夾雜著漢語,聲淚俱下地講述了羅盛教捨身救人的詳細經過:1952年1月2日早晨,第141師偵察連文書羅盛教獨自一人來到冰河上練習投彈。這時,突然傳來少年的呼救聲,正在冰面上滑凍的朝鮮少年崔瑩壓碎了冰塊,失足掉進了2.7米深的冰窟窿中。與崔瑩一同滑凍的三個朝鮮少年一時手足無措,急得大哭起來。
聽到哭喊聲,羅盛教立刻趕了過來,雖然他聽不懂朝鮮語,但當他看到了三個朝鮮少年的手勢和破裂的冰面時,明白了一切。他一邊奔向冰窟,一邊脫下棉衣,然後縱身跳進了冰冷徹骨的河水中。不諳水性的羅盛教在水中摸索著,當他抓到了小崔瑩後,立即將他托向水面。由於冰窟邊緣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崔瑩的體重,崔瑩又落入水中。
一次,兩次,三次。小崔瑩三次被托上冰面,又三次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的體力已消耗殆盡,四肢變得麻木而僵硬。但他仍然以極大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下,用盡最後的力氣用頭將孩子頂出水面。
此時,聞聲趕來的偵察連理髮員宋志雲拖過來一根電線桿,小崔瑩抱住了電線桿被拖上了冰面。但當宋志雲返身準備再救羅盛教時,發現精疲力竭的羅盛教已經被水流沖入了厚厚的冰層之下……中國人民的好兒子羅盛教,為了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朝鮮少年的生命,獻出了自己年僅20歲的青春年華。
聽完崔瑩母親的介紹,葉健民的心情十分激動。他身不由己地走近烈士獻身的地方,俯下身來。葉健民看到,小崔瑩落水和被托出水面的那個冰窟還沒有完全封凍,從冰窟邊緣犬牙般的形狀來看,小崔瑩是在數次被托上冰面又數次落水的情況下被救上來的。而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下,人在水中所能堅持的極限時間頂多只有三五分鐘,超過這個時間,人的四肢將變得生硬僵直,從而喪失自救能力。如此看來,羅盛教完全是為了救人而光榮犧牲的,而並不是通報所說的“淹亡事故”。當時在場的宋志雲和三個朝鮮少年所提供的情況,也充分證明了葉健民的推斷。
葉健民離開時,小崔瑩的母親眼含熱淚地懇求道:“元善女大娘已獻出了自己的墓地,我們要用朝鮮人民的葬禮,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羅同志,讓他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吧!”十里八鄉的朝鮮老鄉也趕來了,他們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羅盛教這名普通中國士兵的讚揚和敬佩之情,一致要求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
現場的勘察和朝鮮民眾的強烈要求,完全改變了葉健民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他為有這樣的好戰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葉健民也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糾正這一事件的結論,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英雄、記住英雄、學習英雄、擁戴英雄。
“事故通報”
回到師部,葉健民立即將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告訴了時任師政委的彭清雲同志。兩個人經過商量,決定在重新向上級報告關於羅盛教這個正面典型的同時,在全師官兵中開展一次國際主義、共產主義教育,激發全體官兵高昂的士氣和勇於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決定得到了其他幾位師黨委委員的一致贊同。
當天夜裡,一份由師長葉健民、政委彭清雲簽名的有關羅盛教捨己救人的報告材料擬寫完畢。與先前不同的是,“事故通報”變成了請功報告。
第二天,師黨委召集了全師司、政、後機關各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和各團營以上幹部會議。會上,先由政委彭清雲宣讀了師機關對羅盛教救人事件的調查結果,並表明了師黨委對羅盛教救人事件的鮮明態度,認定它是一個國際主義的英雄壯舉。接著師長葉健民代表師黨委,宣布了關於在全師官兵中開展向羅盛教烈士學習的三項決定:
一、羅盛教的犧牲,與戰場上的英雄一樣,是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打擊美帝國主義侵略,履行國際主義義務的壯舉。他捨身救朝鮮少年,正是顯示了我志願軍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崔瑩全家和石田裡村民用朝鮮人民隆重的葬禮安葬羅盛教的請求和元善女大娘捐墓地的行動,是朝鮮人民熱愛志願軍,體現革命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行動,我們要感謝和支持,並參加朝鮮人民為羅盛教烈士舉行的葬禮。全師舉行一次隆重的追悼大會,表彰羅盛教的英雄事跡,頌揚朝鮮人民對志願軍的擁護與愛戴。
三、師黨委決定撤銷事故通報,由師政治部整理羅盛教生平英雄事跡印發連隊,在全師掀起學習羅盛教,熱愛朝鮮人民,熱愛朝鮮一草一木,珍惜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活動的熱潮,爭取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創建功勳。
儘管當時戰火紛飛,各種條件都非常艱苦,部隊整訓工作也十分緊張,師黨委還是決定用最高的禮儀和規格,為羅盛教舉行最隆重的追悼安葬儀式。
經過充分準備,羅盛教追悼大會在141師駐地石田裡隆重舉行,2000多名部隊官兵和數百名當地的朝鮮民眾參加了追悼大會。在哀樂聲中,人們向英雄默哀三分鐘。爾後,師炮兵鳴炮21響,向中朝兩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致哀、致敬。
最後,按照朝鮮人民的禮儀,英雄的遺體被安葬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的一座小山坡上,人們在英雄的墓地周圍還種下了象徵萬古不朽的松樹。
會後,師政治部組織人員對羅盛教生前事跡進行了認真總結,發現在這個普普通通的士兵身上,竟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一個差點被埋沒的英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這份幾千字的總結材料被逐級上報到軍部、十九兵團部和志願軍總部。在材料的後面,還附有一份第141師黨委為羅盛教烈士請功的報告。
第141師上報的關於羅盛教的事跡材料,引起了第十九兵團和志願軍總部首長的高度重視。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頒布命令,為羅盛教烈士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一級愛民模範”光榮稱號。共青團中央追認羅盛教烈士為“模範青年團員”的榮譽稱號。羅盛教這個名字,很快就在廣大志願軍官兵和祖國大地上傳開了,國內各行各業也掀起了向英雄學習的熱潮。羅盛教這位年僅20歲的志願軍戰士,在很短的時間裡成為全國婦孺皆知的英雄。
金日成主席為羅盛教題詞金日成主席為羅盛教題詞
朝鮮方面對羅盛教的事跡,也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朝鮮勞動黨主席金日成了解此事後十分感動,他親筆為羅盛教烈士紀念碑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分別授予羅盛教烈士“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所獲得的朝鮮方面授予的最高榮譽。

舞劇

中文名稱: 羅盛教外文名稱: Luo Shengjiao
1966年英雄的母親與貴州省甕安中學學生合影1966年英雄的母親與貴州省甕安中學學生合影
類別: 傳統舞劇
劇情介紹
第一場
抗美援朝的戰爭歲月。遠處是白雪覆蓋的高山和松林;近處是朝鮮X村莊的一角,一條冰河橫過村頭。朝鮮兒童們在冰上遊戲。格外活潑的是小崔瑩。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羅盛教早操以後來到這裡,孩子們拉住他歡舞。驟然,敵機襲來,英雄護衛著孩子們。遠處,燃起熊熊大火。羅盛教急忙送走小朋友,向著火的村莊奔去。
敵機飛去,孩子們又慢慢地摸回冰河上。突然,敵機飛回向孩子們投彈射擊。冰河炸裂,小崔瑩猝然陷入冰河中,孩子們四處呼喚求救。羅盛教跑來,不顧刺骨的寒流,衝進冰穴,潛入水下……第二場
冰層下,寒流滾滾。掙扎的小崔瑩被沖向遠方,漩入河底。
羅盛教鑽入水中,急追,摸遍石頭,衝破寒流,漸漸接近孩子,突然,一個大漩渦打得兩人分手。幾經得而復失,孩子隨波飄流,失去知覺,羅盛教也被凍僵。終於在河底英雄拉住崔瑩,艱難地游向冰層缺口,將崔瑩托出水面,而羅盛教卻被激流捲走。第三場
山頂,常青的松樹叢中是羅盛教的墓碑,溪水從墓前山腳下流過。清晨,崔瑩在剛剛建好的墓碑前思念叔叔——眼前出現一幅幻景:羅盛教來了,和以前一樣地與孩子們出操、投彈、唱《東方紅》、唱《金日成將軍之歌》……
旭日東升,崔瑩從夢幻中醒來,看見父母端著祭品來了,少女們捧著鮮花來了,孩子們采了野果來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戰友們也來了,向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致哀、宣誓:為了正義與和平,中朝人民並肩前進。
責任者
演出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團
責任描述
創作者編導:陸靜、張世零、張文明。作曲:陸原、田耘、陸明。舞美設計:劉世采。
演出者主要演員:張文明(飾羅盛教),陳良環(飾崔瑩)。
樂隊:總政歌舞團管弦樂隊。
指揮:田耘、胡德風
演出介紹
本劇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的真實事跡創作的,是建國後最先創作的舞劇之一,1952年參加全軍第一屆文藝會演。此後,在全國演出近二百場,得到各方面好評。1952年、1953年兩度隨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演出,在平壤金日成首相觀看本劇後給予很高的評價。後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電影,在全軍廣泛放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