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街道(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轄街道)

羅星街道(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轄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星街道,隸屬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地處嘉善縣南部,東與惠民街道、大雲鎮為鄰,南、西連線南湖區大橋鎮、七星街道,西北、北接魏塘街道,總面積39.5平方千米。2020年末,羅星街道轄區總人口23.7萬人。

元代時期,設有魏塘務,後改設魏塘鎮;1992年6月,羅星鄉併入魏塘鎮;2009年7月,析魏塘鎮置羅星街道。截至2020年6月,羅星街道轄19個社區、4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南門社區晉陽西路31號。

2020年,羅星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9億元,財政總收入4.8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億元;規上工業產值85.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2.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6.3億元;實到外資1718.7萬美元、增長393.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星街道
  • 外文名:Luoxing Sub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
  • 地理位置嘉善縣南部
  • 面積:39.5 km
  • 下轄地區:19個社區、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南門社區晉陽西路31號
  • 電話區號:0573
  • 郵政編碼:314100
  • 人口數量:23.7 萬(2020年末總人口)
  • 車牌代碼:浙F
  • 地區生產總值:89.9 億元(2020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外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所獲榮譽,交通,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元代時期,設有魏塘務,後改設魏塘鎮。
明宣德五年(1430年),建嘉善縣,魏塘鎮為縣治。
清循明制。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縣第一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7月,撤區復稱魏塘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設為魏塘、武塘2個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武塘鎮併入魏塘鎮。
1950年,設立羅星鄉。
1958年10月,羅星、鳳桐鄉及魏塘鎮合併為魏塘公社;同年11月,劃歸嘉興縣。
1961年4月,析魏塘公社置羅星公社。
1979年3月,羅星公社析3個大隊與鳳桐公社析出的7個大隊組建為城西公社(1981年11月,改名善西公社)。
1983年6月,公社改鄉。
1992年6月,羅星鄉併入魏塘鎮。
2009年7月,析魏塘鎮置羅星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羅星街道轄11個社區、4個行政村:玉蘭、柳洲、晉陽、南門、子胥、李家、錢橋、魏南、城南、和合、城西、亭橋、馬家橋、厙浜、鑫鋒,共15個民眾自治組織;下設463個居民小組、8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羅星街道轄19個社區、4個行政村:南門社區、晉陽社區、子胥社區、玉蘭社區、柳州社區、李家社區、錢橋社區、魏南社區、城南社區、和合社區、城西社區、新聯社區、江南社區、泗洲社區、瓶山社區、綠洲社區、新洲社區、星辰社區、星河社區、馬家橋村、亭橋村、鑫鋒村、厙浜村,街道辦事處駐南門社區晉陽西路3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星街道地處嘉善縣南部,東與惠民街道、大雲鎮為鄰,南、西連線南湖區大橋鎮、七星街道,西北、北接魏塘街道,總面積39.5平方千米。
羅星街道

自然資源

2011年,羅星街道有耕地面積2.7萬畝。

人口

2011年末,羅星街道總人口8.6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1萬人,城鎮化率44.1%。另有流動人口4.8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2375人,占49.1%;女性43925人,占50.9%;14歲以下10500人,占12.2%;15—64歲6.7萬人,占77.6%;65歲以上8800人,占10.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61萬人,占99.8%;有土家、苗、蒙古、回、藏、彝、壯、滿等14個少數民族,共151人,占0.2%。其中土家族5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3.1%;苗族38人,占25.2%。2011年,人口出生率7.43‰,人口死亡率2.34‰,人口自然增長率5.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85人。
2020年,羅星街道轄區總人口23.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4萬人,流動人口.09萬人,人戶分離11.2萬。

經濟

綜述

2011年,羅星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3.1億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億元,比上年增長33.9%。人均財政收入35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37元。
2018年,羅星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01億元;財政總收入5.14億元,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7億元。
2020年,羅星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9億元,財政總收入4.8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億元;規上工業產值85.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2.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6.3億元;實到外資1718.7萬美元、增長393.7%。

農業

2011年,羅星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業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的5.3%。
2011年,羅星街道生產糧食7800噸,其中水稻5612噸,小麥1174噸,玉米1014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00畝,產量98噸;蔬菜種植面積2.4萬畝,產量4.5萬噸,其中瓠瓜3.1萬噸,其他1.4萬噸。
2011年,羅星街道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700隻,年末存欄200隻。2011年,生產肉類289噸,其中豬肉190噸,羊肉12噸;畜牧業總產值15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
2011年,羅星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22363噸,其中甜瓜2.0萬噸,小蜜蜂葡萄2363噸。
羅星街道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0.1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11.4公頃,產量265噸;擁有各類捕撈漁船22艘,捕撈水產90噸;水產品總產量355噸;漁業總產值470.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
2011年,羅星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68台(輛)。

工業

2011年,羅星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工業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的20.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職工3967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6家。
2020年,羅星街道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9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羅星街道有商業網點1911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9.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5.0%。2011年,出口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0%,主要產品有五金機械(軸承)、紡織服裝、醫藥等,銷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業

2011年,羅星街道各類存款餘額44.3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9.76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羅星街道有幼稚園(所)5所,在園幼兒2084人,專任教師199人;國小4所,在校生6119人,專任教師29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2671人,專任教師19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900人,專任教師376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10182萬元,比上年增長2.1%。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159萬元,比上年增長1.6%,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7%。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羅星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5個;公共圖書室15個,藏書2.5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羅星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病床260張,固定資產總值3950.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81人,其中執業醫師12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2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7.3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萬人,參合率99.7%。

社會保障

2011年,羅星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戶,人數124人,支出32.9萬元,比上年增長47.5%,月人均221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8戶,人數204人,支出38.7萬元,比上年增長-3.7%,月人均158元,比上年增長9.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7.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474人次,農村臨時救助78人次,共支出19.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0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7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9.7萬元。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2011年末,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0.77萬人;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720人,參保率93.2%。

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羅星街道入選“浙江省文化強鎮(街道)”。

交通

羅星街道境內有320國道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羅星街道因古蹟羅星台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