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街道辦事處

羅星街道辦事處

羅星街道設立於2009年7月,位於嘉善縣城南部,“羅星”因古蹟羅星台得名。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令王察言募民築墩阻市河東流水勢,墩名羅星台。1950年置鄉時即以“羅星”為名。羅星街道自古以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歷代名人有元代銀器鑄造名匠朱碧山;明代狀元、禮部尚書錢士升;明末女畫家、女詩人吳黃;民國實業家孫彥才、愛國工程師孫文耀、國務總理錢能訓、外交大使錢泰、慈善家錢銘伯;文史大家、愛國者、民主鬥士張天方;嘉善第一個女律師夏同文;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臨等。

羅星街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方便快捷,區位優勢明顯,是嘉善新城開發區和縣政府所在地,轄4個行政村和11個社區,區域面積39.5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63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星街道辦事處
  • 地點嘉善縣城南部
  • 設立時間:2009年7月
  • 屬性:非盈利
  • 區域面積:39.50平方公里
  • 戶籍人口:4.63萬
街道職能,街道領導,一二產業,第三產業,

街道職能

一是促進經濟發展。制定實施本街道經濟發展規劃,發展街道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外商投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推進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鼓勵興辦各類協會和中介組織,發展現代農業和二、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二是加強社會管理。制定實施本街道社會發展規劃,負責管理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負責轄區內安全生產、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衛生、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統計信息、市場監管、計畫生育、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水政水務、社區管理、村莊建設、道路建設、交通秩序等管理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行政執法工作;負責街道財政、村財務和公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減輕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機制,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和保障體系,建立防災減災等區域性、突發性事件的處置工作機制。
三是搞好公共服務。加強社區和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農村社會公共事業和集體公益事業,組織引導失地農民、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舉辦為“三農”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和經濟實體。
四是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合協調平安建設工作,強化信訪、調解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法制宣傳和普法教育,提高幹部民眾的法律素質,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和公民的合法財產權,保障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五是鞏固基層政權。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強化人大的監督職能,切實加強和改進對村級黨組織的領導和對村民委員會的指導,擴大和健全農村基層民主,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

街道領導

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永根同志:主持辦事處全面工作,兼管財政工作;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增水協助主任分管工業、發展和改革、質量監管、服務業(三產)、統計、環保、科技、消防、安全生產工作;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鄒銘同志協助主任分管農業(漁業)、水利、電力供銷、農合聯、生態建設、土地復墾、國土工作;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俞美琪同志協助主任分管教育、衛生、計生、合作醫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強同志協助主任分管城建、城管、交通、兩違整治、城鄉供水一體化(給排水)、市場監管工作。

一二產業

工業上形成了五金機械、紡織服裝、複合軸承等特色產業,產品遠銷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農業上大力發展“銀嘉膳”甜瓜、“小蜜蜂”葡萄等設施栽培,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甜瓜之鄉”稱號。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1.42億元,同比增長18%;固定資產投入:36.5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工業性投入5.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25元,同比增長17%。契約利用外資:5587萬美元, 完成全年任務的279.3%;實際利用外資:1399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 107.6%;實際利用縣外內資:8.02億元,同比增長91%。

第三產業

三產服務業上依託嘉善新城建設,正在形成總用地面積2400萬平方米,集行政、居住、商貿、旅遊、文化和科技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江南水鄉生態型綜合新區,擁有居住商辦、教育產業、科技產業創新等三大功能區。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47億元,同比增長10.4%;財政總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35.7%
五星級的羅星閣賓館、四星級的世博大酒店,以及喬克國貿中心、浙北果蔬市場等項目都已先後入駐,上海衫達大學光彪學院、孫道臨紀念館(電影城)、博物館、體育館、文化中心、圖書館等文體設施齊全,形成景觀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城市中心區和城市門戶,及配套完善、適宜居住的和諧社區,羅星街道正日益成為嘉善城市的新名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