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蛋白原定量

纖維蛋白原是在肝臟中合成的,在凝血酶催化下,生成纖維蛋白,又可以聚合成細絲狀,再在血漿蛋白穩定因子(因子XⅢ)及鈣離子的催化下,最終成為凝血塊,完成止血過程。纖維蛋白原定量測定是在受檢血漿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後,後者使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通過比濁原理計算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纖維蛋白原定量可用於輔助診斷先天性或後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監測凝血酶治療或防凝抗栓劑治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纖維蛋白原定量
  • 相關疾病:心梗、中風
  • 專科分類:心內科、神經科
  • 檢查分類:生化
測定方法,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

測定方法

纖維蛋白原定量測定方法很多,一般有亞硫酸鈉-雙縮脲法、消化定氮法、加熱法、比濁法、快速法及稀釋全血凝固法等。比濁法原理是用12.5%亞硫酸鈉與血漿中纖維蛋白原作用生成乳白色混濁,混濁的程度與纖維蛋白原含量呈正相關,然後與標準管比濁,測其含量。

臨床意義

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也是一種急性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具有雙重生物活性,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濃度纖溶酶的靶物質,因此纖維蛋白原在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中同時發揮著重要作用。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是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獨立的危險因子,與心肌梗死和中風呈正相關。在某些急或慢性感染、燒傷、休克、嚴重組織損傷及外科手術均可見纖維蛋白原升高。癌腫、腎病綜合徵,尿毒症、血栓性靜脈炎、澱粉樣變性、急性心肌梗死塞後、X線治療後和一些正常妊娠及月經期等也可見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當嚴重肝損傷或肝硬化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時纖維蛋白原的含量下降。纖維蛋白原定量還可以用於溶栓治療、蛇毒治療(如用抗栓酶、去纖酶)的監測。

正常值參考範圍

200~400mg/d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