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畤縣

繁畤(shi)縣,漢朝時所設古縣,治所即今山西省繁峙縣。明洪武二年改稱繁峙縣。《光緒山西通志》卷五四言:“繁畤縣故城,在繁峙縣三里滹沱河南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繁畤縣
  • 外文名:Fan Shi County town
  • 所屬地區:忻州市
  • 設立時期漢朝
歷史沿革,漢朝初期,東魏時期,隋唐時期,五代時期,金元時期,明朝時期,

歷史沿革

據《遷城記》:“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屬晉,為霍人邑。戰國屬趙,稱藿人。秦屬代郡。西漢置鹵城縣,故治在今城關東50千米固伏村,屬代郡。又置霍人縣,故治在今城關東1.5千米聖水頭村東古城坡,屬太原郡。新莽改鹵城為魯城,東漢復舊,霍人縣廢入鹵城縣,改屬雁門郡,建安中年廢。晉復置霍人縣,故治在今城關東30千米代堡,屬雁門郡,永嘉年間廢。北魏僑置繁峙縣於石城縣境,繁峙縣故治在原平縣南板寺村。據《崞縣誌》稱,故治在縣南五十里之繁峙村。板寺即繁峙之訛。隋開皇十八年(598)於霍人縣故治置繁峙縣,初屬代州,後改屬雁門郡。大業十二年(616)繁峙縣徙治今原平市境。唐武德七年(624)蔚州自今陽曲縣境徙治此,八年又徙治今忻州市境。武周聖歷二年(699)繁峙縣歸治今城關南1.5千米杏園村東舊城,屬代州。五代北漢於城關東南40千米冶子場置寶興軍。金貞佑三年(1215)升繁峙縣為堅州,隸太原府。元隸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堅州為繁峙縣,屬太原府,八年改屬代州。萬曆十四年(1586)縣治徙石龍崗,即今城關。民國初年屬雁門道,道廢后直屬省。  抗戰時期屬晉察冀邊區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察哈爾省渾源專署。1949年屬山西省忻縣專區。1958年11月代縣與繁峙合併,屬晉北專區。1961年繁代二縣分置,復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地級忻州市

漢朝初期

漢朝初期,設繁畤縣,治今山西渾源縣西南約四十里。

東魏時期

東魏天平二年(535)於繁畤縣置繁畤郡,領繁畤、崞山二縣,故治在今山西繁峙縣東,北周廢。

隋唐時期

武德七年寄治雁門郡於繁畤縣,隸屬河東道代州。

五代時期

天會三年,仍立繁畤縣,隸代州。貞佑三年,改立堅州。按繁畤縣治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南南關。

金元時期

金貞祐三年繁畤縣改稱堅州,元因之。

明朝時期

洪武二年廢州,改稱繁峙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