緡姓

緡姓

緡姓是中國姓氏,少見。關於其起源,有三種論說:一是源於姒姓,出自夏朝時期少昊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二是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之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三是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緡公,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緡姓
  • 類別:中國姓氏
  • 來源1:姒姓
  • 來源2:子姓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第五個淵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緡[緡、愍、緜,讀音作hūn(ㄏㄨㄣ),亦可讀作mín(ㄇㄧㄣˊ)]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時期少昊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緡,為古代邑名(今山東金鄉)。夏朝,少昊之裔的封地在緡,建緡侯國,其後裔子孫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有緡氏。據史籍《漢書·地理志》記載,有緡氏部族活動在今天的山東省金鄉縣的位置。有緡氏部族與夏王朝國君世有聯姻關係。夏朝早期的國君相,其夫人後緡就來自有仍(緡)氏。據史籍《左傳》記載,夏朝太康失位後,後緡的兒子少康最終復興夏朝,可見有緡氏戰功赫赫。這種聯姻關係世代相傳。在史籍《左傳·昭公十一年》中記載,夏桀曾以武力攻擊有緡氏,滅之。
在夏朝末期即公元前十六世紀,發生了著名的“桀攻有緡氏之戰”。夏桀荒淫無度,殘暴異常,致使人民怨聲載道,諸侯時有反叛。夏桀為炫耀權力,命諸侯在有仍氏國(今山東濟寧)盟會。當年的有緡氏是夏朝東部較大的諸侯國,一向不滿夏桀的殘暴統治。因此其國君有緡氏於盟會中途憤然歸國。由於大掃夏桀的面子,夏桀便徵調了大批軍隊進攻有緡氏,經過激烈戰鬥,終將緡侯國擊敗。緡侯國國君有緡氏狡猾地獻出琬、琰兩名美女求和,好色的夏桀十分高興,收納了這兩名美女,因此放過了有緡氏,並將正妻妹喜拋棄在洛水一帶,冷落之。妹喜因此十分不滿。據史書記載,緡侯國被夏桀攻滅後,有緡氏舉族攜夏室禮器西逃至岷山一帶,匯合了少昊部舊時前往西方(今四川地區)的一支(包括鯀族的一部)。夏桀曾率軍追隨而至,但並沒有擊敗他們。此戰之後,夏軍自身也遭受重大損失,國力大減。夏朝東南一帶(今河南)的子姓商國國君湯,在名臣伊尹建議下,乘機與妹喜交結,進而離間夏王朝上下,然後發兵討之,終使大禹創建的夏朝滅亡,共傳十三代,十六王。緡侯國被夏桀攻滅後,有緡氏舉族攜夏王室禮器西逃至岷山一帶,匯合了少昊部舊時前往西方的一支(包括鯀族的一部)。當初夏桀曾率軍追隨而至,但並沒有擊敗他們。
有緡氏的後裔以省文簡化稱自己的姓氏,即緡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姓氏讀音作hūn(ㄏㄨㄣ)。

第二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之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史籍《左傳》中記載:春秋時期周襄王姬鄭十五年(魯僖公姬申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夏五月,宋襄公(子茲甫)卒,傷於泓故也。”緡,為宋國之邑,在當時的平昌邑縣東南東緡城(今山東巨野),而非今吉林省吉林市的昌邑。
在典籍《國語》中賈連註:“有仍(緡)之姓,濟南族。”該支緡氏是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讀音為弭盡切,即讀作mín(ㄇㄧㄣˊ),與夏朝之有緡氏非同源。

第三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緡公,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周武王伐紂,紂王羞而自焚。商臣微子啟沒有再抵抗,而是抬著紂王的棺材到周武王軍前乞降。周王朝建立以後,按氏族的親疏和功勞的大小“受民受疆土”。為達到“以商治商”的目的,周武王接受其弟弟周公旦的建議,封紂王的獨生子武庚為商侯,留守商都。後來武庚舉兵反周,周公旦率軍東征,苦戰三年,平息叛亂,之後將殷商頑民遷到成周(今河南洛陽),並把商王朝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改封給微子啟,建立諸侯國,國號“宋”。
緡姓
周莊王姬佗六年(公元前691年),宋國傳位至第五任君主子共,即宋緡公。到宋緡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國在攻打魯國時,宋軍猛將南宮萬被魯國俘虜,後來經過請求,魯國才把南宮萬放回宋國。次年(公元前681年)秋季,宋緡公帶南宮萬外出打獵,因博戲(一種賭輸贏的遊戲)而發生爭吵,宋緡公惱羞成怒,用侮辱性語言嘲諷南宮萬說:“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我起先很敬重你,而今嘛,你不過就是一個魯國的俘虜罷了)。”受此侮辱,南宮萬乃借著酒勁,奮力擊殺宋緡公於蒙澤(今河南商丘),然後逃奔陳國。宋國人用金錢賄賂陳國國君,陳國遂使婦人與南宮萬飲酒,待南宮萬醉了,以皮革裹之緊縛後歸宋。後來,宋國人亂刀相向,把南宮萬剁成了肉醬。南宮之死,實不能忍被俘之辱,而宋緡公之亡,則為禍從口出。宋緡公死後,依殷商之“傳弟不傳子”祖制,君位傳給了其弟子熙,是為宋煬公。這就引起宋緡公次子鮒祀的不服,公子鮒祀便發動政變,殺了叔叔宋煬公,擁戴其兄(宋緡公的長子弗父何)為國君。而弗父何避不接受,鮒祀沒辦法,便自立為宋厲公。
在宋厲公的庶子中,有以祖父宋緡公的諡號“緡”為姓氏者,取其“盛”之意,稱緡氏、湣氏、閔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緡氏、湣氏、閔氏之正宗,讀音作mín(ㄇㄧㄣˊ)。

第四個淵源

源於縉雲氏,出自黃帝時期夏官之後,屬於以官職名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縉雲氏之後。”又據史籍《姓氏考略》上記載,雲氏始祖縉雲氏,據考證則是比祝融更早的黃帝時期之人,也是以官為氏。縉雲,是黃帝時的一種官名。黃帝以雲名官,分別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縉雲氏。當時掌管夏令事宜的縉雲氏,究竟是什麼人尚需進一步考證,但是他的後代卻紛紛以“縉雲”兩個字為自己家族的姓氏,傳到後來,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縉氏、雲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雲氏今大多簡化為雲氏。
該支縉氏皆尊奉黃帝為得姓始祖。

第五個淵源

源於祁姓,出自夏王朝帝君太康之妃子後緡,屬於以先祖母名字為氏。夏王朝君主太康在位時,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沉湎於遊樂田獵,遠去洛水南岸打獵,他的五個弟弟和懷孕的妃子後緡也跟隨著前去。這時,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由於不能忍受太康的這種所作所為,就在黃河北岸攔阻和抵禦太康回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後緡,就到洛水轉彎流匯黃河的地方一個地洞裡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一百多天也不見太康回來,結果也被有窮氏部落人發現並關入竇(地穴、地洞)中管制起來。後來懷孕的後緡臨近產期,就攜帶著兒子們想辦法逃出了避難的竇,奔歸有仍(今山東濟寧),在那裡生下了少康。太康失位後,經過了后羿、寒淖的篡位時期後,由其弟中康(仲康)繼位;中康逝世後,其子帝相繼位;到帝相逝世後,由少康繼位。在少康的後裔子孫中,有根據歷史事件給其留居在有仍的抒、寵兩個兒子命姓氏為竇氏,有庶子取先祖母后緡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後緡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緡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緡氏族人大多尊奉後緡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黃帝、後緡、有緡氏、有仍氏、子共(子捷)。

郡望堂號

郡望

平昌郡:即頓邱郡。據《宋書·州郡志》記載:“頓邱,二漢屬東郡,魏屬陽平,晉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分淮陽置頓邱郡,縣屬焉。”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縣。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國(約公元五世紀),將頓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頓邱,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區。
高平郡:原為高平縣(今寧夏固原),西晉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將漢朝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巨野),轄七縣,統轄範圍包括今山東巨野、金鄉、嘉祥、兗州、魚台、鄒縣等地。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郡(今寧夏固原)。漢朝時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時期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微山),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濟寧),隋朝開皇初年廢止。
金鄉縣:金鄉縣位於魯西南平原腹地,地處黃河平原之中,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在氏族社會,金鄉是有仍氏(緡姓)聚居的地方。夏商時代為有緡國。春秋戰國時氣為宋國之緡邑,秦朝統一後設東緡縣,境內為東緡、昌邑、爰戚三縣,屬碭郡。東漢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更名為金鄉縣至今。金鄉養育了許許多多古今名人,其中有漢初名將彭越,重情誼守信譽而名聞天下的範式,魏晉哲學大師王弼,東晉思想家張湛,南北朝時宋朝大將檀道濟,唐憲宗時代刑部尚書郗士美,元朝中右丞馬紹,清朝儒將周一德。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在金鄉留書“壯觀”二字。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劉鄧大軍在此有著名的魯西南戰役,拉開了千里挺進大別山的序幕。金鄉還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英雄王傑的家鄉。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在金鄉留下了嘆為觀止的文物古蹟和革命紀念地。全縣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六處,旅遊風景區點四處,如唐朝時期的文峰塔、明朝時期的奎星樓等;主要歷史文物有李白墨寶“壯觀”碑、戰國古劍、秦漢古幣、西漢“禳盜刻石”、漢像畫石、明王鐸巨幅中堂等。魯西南戰役紀念館、王傑紀念館是進行革命歷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堂號

平昌堂:以望立堂,亦稱頓邱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金鄉縣:以望立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