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客文化

網路客文化,切客、奇客、試客、拼客、賬客、拍客、綠客、沙發客集中爆發。這些“客”中,有不少早在網路普及之前就已經存在,伴隨網路論壇和部落格的流行,老的小的“客”都找到了新的支點。技術進步,幫助匯聚了來自各個角落的同好。意氣相投者用個人計算機、手機、掌上電腦時刻線上保持聯繫,圈起了屬於自己人的圈子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客文化
  • 反映:網路里的一種新的交往方式
  • 背景:網路論壇和部落格的流行
  • 舉例:切客、奇客、試客、拼客等
文化概述,主要類型,切客文化,拼客文化,粉客文化,技客文化,沙發客文化,試客文化,掘客文化,網路流行,演化模式,商業價值,

文化概述

網路客文化,網路技術提供了不同於現實環境的虛擬空間,網民可以“隔空”形成小團體,和其他網民發生關係。發端於“黑客”的網路“客文化”,反映的是網路虛擬空間裡網民的一種新的交往方式。一個“客”字,已經不僅僅是原始英文位元組“er”的音譯,更在於一種“說話投機”的認同感。不過眼下大行其道的各種網路“客文化”,卻也悄悄成為各種形態利益追逐的對象。切客、試客、拼客、奇客的圈子裡,不僅有“意見領袖”,還有“廣告臥底”。披著“同好”的外衣,掘客粉客等“職業客”的出現,正在用所謂注意力經濟,感染以話題和興趣愛好為紐帶的圈子文化。
網路客文化

主要類型

切客文化

淵源:英文checkin原指簽到,借讀音成為一種時尚。
解釋: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終端,記錄生活軌跡的都市潮人。
武器:各類移動設備,如iPhone手機筆記本電腦等。
陣地:開心網、人人網、微博、豆瓣網等各類社交網站。
特色:各種“簽到”,我身處(地理位置):正在(心情感想)。
2010年11月,北京切客湯姆給女友趙珊珊製作了一張電子生日卡。賀卡中,湯姆在北京電子地圖上,利用切客簽到點,組成兩行漢字“生日快樂,我愛你”。卡片對應實際地理位置周長超過50公里,簽到點總數近千個。

拼客文化

淵源:拼客之“拼”,意為“拼湊、拼合”。拼的東西幾乎無所不包。
解釋: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動,實行AA制“消費”的一群人。
武器:拼車、拼飯、拼玩、拼卡、拼團旅遊、拼房。
陣地:拼客網站、拼車網站、小區業主論壇。
特色:你我花小錢湊“巨款”,做成想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快樂。節約的時尚。
拼車飽受爭議,卻依舊進行。如今還有人“拼婚”。聽著雷人,其實是年輕人自發找到幾對婚期接近的新人,一塊兒拍婚紗照、買家具、租婚車、訂酒店等,不僅有團購價,還能互相取經。

粉客文化

“粉客”與“冬粉”有著密切的聯繫。“冬粉”由於與英文中“Fans(愛好者們)”諧音,因此也成為國內眾多歌迷、影迷等明星擁躉的通稱。
“粉客”即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職業冬粉”,他們的任務是去熱門網站發帖子,為明星製作個人網頁、部落格,擴大明星的影響力。
粉客由於其特殊性,可以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對文化演藝人員或創意產品等擴大宣傳力度的一種有效補充渠道。相比文化創意產業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宣傳渠道,粉客看上去更有民眾基礎,說話也更容易被其他潛在冬粉接受。
粉客網站看中的就是粉客可以匯聚網民注意力的能力,給予粉客價值實現的網路空間,以點擊率吸引商家在粉客網站上投放廣告。

技客文化

淵源:英文Geek,一開始“奇”的是智商,現在“技”的是能力。
解釋:智慧型各有所長的精英互換技能,是實物交換的“升級版”。
武器:你身上的特長。目前主力軍為白領和大學生群體。
陣地:各種技能交換網站和論壇、大學BBS、求職網站。
特色:用於交換的技能五花八門,甚至連炸油條都可作為交換技能
最有名的技客,要算《生活大爆炸中》滿嘴物理理論的謝耳朵。現實生活中的謝耳朵已經從奇客變成了技客。譯名的變化,融入了更多中國特色——大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能力,於是“奇”不如“技”:有助於求職的技能,尤其是英語,成了技客交換的熱門“技術”。

沙發客文化

淵源:全球自助旅行一族帶來的互助模式。
解釋:“沙發”可能是一張床或者一間客房。一種類似搭順風車的自助旅遊模式。
武器:家裡的沙發、客廳。
陣地:全世界沙發客的家。
特色:兩個不同國家的人,通過“沙發客俱樂部”這一網路平台相識,你到對方所在的城市旅遊時睡他家的沙發,免費享受最貼心的導遊服務,吃最地道的當地美食,甚至可以像老朋友一樣用他的車子和電視;對方千里迢迢來旅行時,也睡你家沙發,你也盡到地主之誼。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可否在此借宿一宿?”師徒4人有了免費的住處,主人還有茶飯招待。如今,唐僧式求得一晚免費住處的模式,已被推廣開來,成為一種旅遊時尚。

試客文化

淵源:英語單詞“Shokey”由shopping(購物)和key(鑰匙)兩個單詞組合而成,原意為購物指南。
解釋:購物網上痴迷購物的用戶圈,互相交流網際網路上免費索取使用贈品的團體,先“試用”,後購買或不購買。
武器:網際網路各類相關商家的試用品、贈品。
陣地:購物網站、試用網站、試客圈子。
特色:消費者前沿人群,在品嘗“免費的午餐”的同時,也需要撰寫試用評價。試用網的盈利主要來源於合作企業的品牌推廣和數據購買,最終實現口碑行銷。
有報導說一些“月光族(每月工資全部花光一族)”,盯上了“試客”職業。在試客網站註冊試客身份後,開始向試客網上的化妝品、時尚用品經銷商,索取“試用裝”。省錢還能嘗鮮,何樂不為?

掘客文化

1、“掘客”最初是信息價值判斷的一種新手段。由英文Dig演化而來。和申請微博一樣,申請成為掘客,也只要在相關網站上註冊開通一下即可。然後你就以掘客的身份,上傳信息以及參與評論別人的信息。
2、掘客網站中的編輯幾乎都由掘客用戶自己完成。用戶可以隨意提交文章,然後由閱讀者來判斷該文章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不錯,那么就可以“dig”一下,當“dig”數達到一定程度,那么該文章就會出現在首頁或者其他頁面上。
3、類似的投票系統,如今已經成為不少網站的必備。不過,作為功能和服務的掘客投票,也傳出被人利用的新聞。特別是分門別類的掘客網站的出現,背後的利益總有些糾結。房地產、醫療、旅遊,依靠網民投票的打分換來的結果,雖然可信度比較高,但是依舊有風險。

網路流行

1、2010年11月北京小伙湯姆,用電子地圖上近千個簽到點,為女友珊珊組成一張電子賀卡“生日快樂,我愛你”。僅賀卡上的一個感嘆號,就需要在30多個地方“簽到”;賀卡外框畫的一個圈,實際對應的真實周長就有將近50公里。他的“壯舉”,不僅讓他女友成為最幸福的人,也讓“切客”一夜之間成為網路最熱話題。
網路客文化
2、切客是眼下眾多“客文化”中,流行比較早的一例。有人會在手機上裝5個不同網站的“切客”軟體。“切客”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社交的一部分。每到一處,就要在手機的切客軟體上籤到一下,告訴所有朋友,“我在這裡”。同處一地的朋友知道了,就很有可能過來打個招呼。據說,最“走火入魔”的切客,是每天上下班乘捷運時,換乘捷運都要簽到。
3、幫助切客等諸多網路“客文化”實現革命的,正是網路的“移動互動”方式。這種技術不只是從個人計算機界面轉向手機界面,還將虛擬的網路溝通,與現實的人際交往聯繫在一起。一張龐大的虛擬關係網,通過電子地圖等虛擬社區,在真實的生活中慢慢鋪展。“客”不再是宅在家裡的怪人,而是一群本來就喜歡現實生活的網客。各種客文化,圍繞的核心也非常現實,衣、食、住、行,交朋友、談戀愛。網路成為社交的橋樑工具,最終各種各樣的客,大多數會選擇面對面的現實交往。網路社交不再“身體缺席”,虛擬和現實雙重“存在感”的標榜,讓網路社交迎來指向傳統的回歸。
4、虛擬混合現實的交流,也比原來想斷就斷的“虛擬關係”,複雜耗神許多。很多“切客”網友已經開始感到“簽到疲憊”。玩了一段時間切客網路,有很多人選擇退出:“如果每天一上網,看到的訊息都是某人在某地‘簽到’,感覺和面對垃圾信息沒有任何不同。‘簽到’上癮,到最後不是你玩它,而是它玩你。那樣的‘簽到’到底有什麼意義,只是證明到此一游?”

演化模式

1、還有一些“簽到”族為了積分獎勵,以及虛榮心,玩起了“穿越”遊戲。所謂“穿越”,就是同一時間在不同的地方“簽到”,仿佛擁有多啦A夢的“任意門”一般,其實哪兒也沒有去,完全是通過軟體實現的足不出戶走遍天下。這樣的簽到,更是直接將切客精神的初衷格式化。
網路客文化
2、儘管和現實有所交融,但是網路客文化的技術性,讓不少人會覺得圈子裡“此處有高人”。熱衷整天發布信息的網民,往往會被其他人捧成“客文化”里的“意見領袖”,而更多人卻因為覺得自己不是很懂技術,或者乾脆就是懶惰,在大多數時候扮演的是“看客”。
3、各類興趣團體話題的客文化圈子結構,也成為資本獵取的目標。掘客和粉客的出現,成為售賣各種客文化注意力的槍手和推手。“一切皆是廣告”,“客文化”也難逃厄運,意見領袖的寶座上,正襟危坐的很可能不過是個廣告臥底。
4、不少購物網站推出限時搶購的“秒殺”,令不少網友怦然心動。不過每件“秒殺”商品的背後,幾乎都有數萬名網友“虎視眈眈”。為了秒殺成功,很多人自己苦守著電腦,也有人僱請“代秒客”。所謂“代秒客”,就是專業“秒殺”商品的人。他們其實就是幾年前備受爭議的“秒殺客”,只不過這些人更加專業,並以此為生。“代秒客”的操作流程中,可以沒有普通拍客委託,看到秒殺產品,先一鍋端,然後慢慢消化自己用或者轉賣。據說每月賺數千元到上萬元易如反掌。
5、文化學者分析說,網路“客文化”的交往活動中,價值的表現,在於不確定社會階層、職業、目的的人,通過興趣愛好的唯一紐帶進行交往。而一群有共同興趣的人,就同一話題集體圍觀,恰恰也是廣告學中“細分市場”概念的最好樣本。

商業價值

1、化妝成意見領袖的偽“掘客”應運而生。掘客不直接販賣觀點,而是通過炒熱某種“客”或者“客”的圈子,以吸引廣告。套用行銷理論,就是所謂的“二次銷售”模式:用信息換來注意力,再將注意力轉換成廣告資源。網路媒介經濟的最佳偽裝,莫過於促進網民的廣泛交往,逐步引起“電子關注”和“電子輿論”,最終達到匯聚注意力的效果。掘客的誕生就是為了匯聚注意力。
2、“掘客”原意是發掘信息的意思,一開始並沒有商業成分。發現新聞-上傳部落格-用戶閱讀,網路客文化圈子的遊戲規則開放自由,功能是“信息分享”。而掘客在如今的商業時代,也成了行銷的一部分。某一主題的掘客網站,在獲得了相當高的關注度和點擊率之後,往往會成為廣告發布的平台。
3、比較有趣的是隨著客文化的流行,網路水軍也有一部分扮成了“粉客”。“粉客”是一群“職業冬粉”,他們在相關的網站上發帖子、做網頁、寫部落格,以此來吸引其他網民的注意力,推動某人某事件的走強。掘客和粉客的互動,已經演化成相對成熟的模式。
4、顯然商業上的成功對客文化本身是一種解構。有人構建了一種可笑的網路客文化場景:一唱一和之間,意見領袖漸漸成為廣告臥底;一呼百應之後,聽者如雲原來只是按時計件收費的水軍,穿著粉客的馬甲。網路經濟時代,客文化正在不可避免地迅速商業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