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鄉(浙江省磐安縣轄鄉)

維新鄉(浙江省磐安縣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維新鄉位於浙江省磐安縣東南部,東臨仙居,南與高二鄉相鄰,西與盤峰鄉,北與方前鎮、大盤鎮接壤,距縣城37公里。鄉域總面積為50.61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1839人(2017年)。

2018年2月,省政府同意撤銷盤峰鄉、維新鄉、高二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盤峰鄉。調整後,新的盤峰鄉轄3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沙溪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維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浙江省磐安縣
  • 地理位置:浙江省磐安縣東南部
  • 面積:50.6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83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G
歷史沿革,生態環境,經濟社會,

歷史沿革

1939年7月前屬永康縣盤峰鄉,同年7月1日劃入磐安。1949年10月解放屬盤峰鄉,1950年盤峰鄉分設維新、高二兩鄉。1954年3月維新鄉分設後閣鄉,1956年後閣鄉並回維新鄉,1958年稱維新管區。11月磐安撤縣併入東陽。1959年4月劃出大柘坑等村和盤峰鄉部分村,建立高二鄉管理區(1983年改稱高二鄉)。1961年9月稱東陽縣維新公社,1983年1月磐安復縣改社分設,仍稱磐安縣維新鄉。

生態環境

維新鄉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屬高山丘陵地貌。2005年,林地面積63294畝、耕地面積1517.8畝、人均0.59畝。全鄉森林覆蓋率達79.2%,境內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山巒疊嶂、鳥語花香,自成一方“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自然風光,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綠色生態景觀。境內竹木蔥蘢,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全鄉有毛竹林7000多畝,小水電站4座,總裝機量490千瓦。
磐安縣維新大橋磐安縣維新大橋

經濟社會

維新鄉是市欠發達鄉鎮之一,全鄉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縣平均水平。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76萬元,外出勞務收入211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805元(比2007年增加了590元)。
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所有行政村鋪設水泥路。建成了苔維公路水泥路面建設,與縣城、市區的交通時間大幅縮短。修建餘思坑防洪堤、楊思橋攔水壩、千工渠、大園、乾園等水渠5000多米,農業灌溉條件大大改善。將有線電視拉到了大山深處的村民家門口,建成了鄉文化中心,豐富了山村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建設了程控電話、手機信號台,結束了山村無通訊信號的歷史。深入開展“十百工程”,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善。
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品種規模不斷擴大,效益農業成效顯著。發展了農家豬、長毛兔、蛋鴿、羊、本土雞鴨等養殖項目與甌柑、美國油梨、楊梅、板栗等水果的種植項目,建成了六大生產基地。其中長毛兔養殖規模一期已達2000多隻,嶺降村特色水果基地達200多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
社會事業逐步推進。積極實施下山脫貧,建設了兩期移民安置點,完善了移民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山區民眾搬遷到昆陽、鰲江、水頭等發達鄉鎮,並予以資金補助。深入開展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積極引導勞動力轉移,全鄉有3500人以上外出經商與務工。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強民眾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重視文化事業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深入人心。結合山區實際做好計生工作,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積極創建平安鄉鎮,構建和諧社會。
十一五規劃的五年,是維新面臨重大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重要時期,維新鄉上下將繼續同舟共濟、奮發拼搏,共同建設好維新。明天的維新,將是一個山青水秀、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維新鄉工業經濟初具規模。通過一以貫之地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服務”的工業發展戰略,形成了良好的工業發展氛圍,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託當地豐富的毛竹資源大力發展竹木製品加工業,培育形成了以中天衣夾廠為龍頭,以竹木工藝品為主導的具有當地特色的工業產業體系,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按照“鞏固本土、借力周邊、接軌沿海”的思路,堅持引進企業和扶持本土企業並重,保穩定、打基礎、抓投入,工業總量逐步壯大,工業競爭力不斷提高,工業經濟成長後勁逐步增強。維新鄉生態農業效益明顯。鄉黨委、政府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工作主題,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以貿促農、以工帶農、以養補農”的思路,跳出“就農業抓農業”,充分發揮該鄉資源優勢,依託新農瓜蔬專業合作社、中天衣夾工藝廠、騾馬養殖專業協會等龍頭帶動,提高了農業比較效益,高山蔬菜、竹筍兩用林、騾馬養殖運輸等優勢產業已逐步成為該鄉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農業經濟基礎地位不斷夯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維新鄉新農村基礎建設穩步推進。鄉村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全鄉各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準四級以上康莊大道,農村民眾出行條件大幅度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