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學

經營學是研究人類經營現象及其規律的學說,即是研究人們的經營關係、經營職能及其規律的學說。

經營學從其研究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經營制度學和經營職能學。經營制度學是研究人們經營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學說,經營職能學是研究經營過程及其規律的學說。經營職能學是職能科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職能科學經歷了從領導(職能)學到管理(職能)學到經營(職能)學的發展歷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營學
  • 外文名:supermanagement theory
  • 讀音:jing ying xue
  • 分類:經營制度學和經營職能學
詞語基本信息,經營制度學,政治制度學,經濟制度學,經營職能學,經營學的地位,經營學研究的狀況,

詞語基本信息

名詞

經營制度學

由於人類的經營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政治活動(社會經營活動)和經濟活動(物質資料經營活動),所以,經營制度學也可分為政治制度學和經濟制度學。

政治制度學

政治制度學是研究人類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學說。也就是說,政治制度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規律。
政治制度可以分為專制制度和民主制度。專制制度是指由權力無限的個人或“團體”實行專制統治的制度。在實行專制制度的國家裡,最高統治者的意志就是“法律”的精神,最高統治者的命(“制”)令(“詔”)就成為“法律”的條文,既定的“法律”就可以隨君主或其他個人任意更改,個人行為的是非判斷常常取決於君主或其他個人的意願甚至喜怒,而且個人的權力、地位由金字塔式的等級來界定,一個人的卑尊榮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所處的等級層次。民主制度是指在法律上確認政權在民的原則、通過選舉產生執政集團(執政黨)、人民有權對政治行為進行監督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民主。在民主制度下,執政集團(執政黨)的經營權(執政權)不是世襲或用暴力奪取的,而是人民授予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選舉制度、議會或人大代表制度、政黨制度行政制度、文官制度、廉政制度、決策制度、自治制度、司法制度、監督制度和其他政治制度。
一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使政治組織(政府)享有足夠的權威,同時市民也享有充分的自由。一個有足夠權威的政治組織(政府),是維持社會政治穩定的基本條件之一。沒有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就不能安居樂業,就難以發展經濟,社會的物質利益就不能正常地增長;如果只有政治組織的權威而絕大多數市民沒有足夠的自由,那么,他們就會缺少生產物質利益的積極性和進行科學技術革新的創造性,最終也將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物質利益的增長。馬克思主義把政治制度對經濟發展的這種關係稱作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它把政治制度當作社會的上層建築,把物質關係當作社會的經濟基礎,並認為兩者的關係是:經濟基礎最終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但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重大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的方向可以是截然相反的。當相對於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政治組織擁有良好的政治制度時,它就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反之,它就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
除了是否有利於物質利益的增長之外,判斷政治制度的好壞還有另一個同等重要的基本標準,這就是,對社會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事實上,政治對經濟的上述反作用並非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它通過一系列的中介環節起作用。因為對物質利益的生產和分配負直接責任的,或者說對效率負直接責任的,畢竟不是政治制度,而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所負的直接責任是根本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或者說社會的公正。正因為這樣,政治制度的好壞與經濟利益的增長就不能簡單地、絕對地劃等號。換言之,一種不好的甚至很壞的政治制度也可能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這樣的事例在人類歷史上並不罕見。其實,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也是建立在效率和正義這兩個基本標準之上的。在馬克思眼中,資本主義是一種罪惡的制度,這不僅是因為這種制度最終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即不利於效率;而且也是因為這種制度在根本利益分配上的極不正義。翻讀馬克思的著作,到處可以看到他對資本主義種種源於不正義的罪惡的無情揭露和批判。在這裡,不正義不是簡單地指物質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它含有極其豐富的意義:財富分配的不均,政治上的不平等,自由平等等基本人權的缺乏,個性的抑制,人的異化,等等,等等。

經濟制度學

經濟制度學是研究人類經濟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學說。也就是說,經濟制度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經濟關係及其發展規律。
經濟關係(習慣稱為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經濟過程中相互結成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可分為四個方面或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因此,經濟關係包括人們在經濟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生產是經濟過程的起點和決定性環節。因為社會如果沒有生產出物質資料來,便沒有分配、交換和消費。而分配和交換是聯結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通過分配和交換,才能最終進入消費。也只有這樣,社會經濟過程才能不斷進行。因此,生產決定分配、交換、消費,但同時分配、交換、消費對生產又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在社會經濟過程的四個環節中所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成了社會經濟關係的體系。
在社會經濟關係體系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經濟關係的基礎,也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結合方式,即生產的社會形式,是區別不同社會生產關係乃至經濟關係的主要標誌。馬克思指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 ,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因素。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使他們結合起來。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和生產的社會形式決定著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制約著人們之間的分配、交換和消費關係。同時,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又通過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係而予以表現和實現。從上可以看出,經濟制度即經濟關係的核心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因此,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同時通過生產關係又決定了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的性質,而一個社會的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又構成了社會的經濟體制關係。因此,經濟制度學由生產資料所有制學和經濟體制學組成。
根據人類可以化分為原始共有制、封建制、地本制、資本制、共有制五種經濟形態的標準,經濟制度學又可分為原始共有制經濟制度學、封建制經濟制度學、地本制經濟制度學、資本制經濟制度學、共有制經濟制度學。就目前來看,原始共有制經濟制度學目前沒有專門的論述,而資本制經濟制度學最初是冠以政治經濟學的名稱,共有制經濟制度學就是馬克思經濟制度學,它主要集中在《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中。

經營職能學

由於人類的經營活動可分為兩大類活動,即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所以,經營職能學也可分為政治職能學和經濟職能學。政治職能學是研究人類的政治過程及其職能的學說,也就是說,政治職能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政治過程及其職能。經濟職能學是研究人類經濟過程及其職能的學說,也就是說,經濟職能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經濟過程及其職能。
由於政治過程及其職能與經濟過程及其職能具有許多共性。所以,我們將其放在一起來闡述。不論是政治職能還是經濟職能,其經營職能都是由決策職能、管理職能、監督職能、改進職能四個職能構成。管理職能又由計畫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指揮和協調職能)、控制職能四個職能組成。改進職能又包括了改善和創新兩個不可缺少的方面。改善是在不拋棄原經營方案的前提下而進行的改進。創新是通過拋棄原經營方案並建立新經營方案的前提下而進行的改進。創新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注釋為“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它和“改善”即“改變原有情況使好一些”共同構成了“改進”即“改變舊有情況,使有所進步”的兩個方面。“改善”是指持續不斷地、一小步一小步地、階梯式地改進,即逐步改進;而“創新”是指一觸即髮式的改進,即跳躍式改進。改善與創新是改進的兩個相互區別、相互依賴的兩個方面。改善是創新的基礎,而創新是改善的必然結果。20世紀日本及中國台灣因改善而成功,美國及歐州因創新而成功。而21世紀,誰最先把改善和創新的結合體——改進成功推廣及套用,誰就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人類最早發現和闡述的是領導職能。而且闡述的是政治組織中的軍事組織的領導職能。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以秦、晉、齊、楚、越等為首的大諸侯國相互兼併稱霸,戰爭此起彼伏,最後形成楚、齊、燕、韓、趙、魏、秦七強並立的局面,它們各自為政,不相統屬,相互之間的兼併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因此產生了許多專門指揮作戰的將帥以及專門研究軍事的理論家。他們著書立說,闡述了如何指揮、領導士兵作戰,而且韓非子還把帝王權術作為研究對象,闡述了決策權、領導權的運用技巧以及權力的完整性的重要意義,形成了以權、勢不可分為中心內容的“君臨之術”,並將這種“君臨之術”用來治國。據漢書卷30《藝文志》所載:“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這35家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藝文志》收兵書53家,790篇,圖43卷,還包括部分秦漢的著作。這53家又分為“權謀”、“陰陽”、“形勢”、“技巧”四大類。“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諸家的理論大多是對當時實戰戰例的總結和軍事策略研究的結晶,而且相互兼容並蓄,大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軍事理論。這些著作除了對領導職能、決策職能進行了闡述外,還對有關軍隊的組織職能控制職能進行了闡述,但是,這些著作對這些職能進行闡述時,帶有濃厚的神秘、宗教的思想,所以他們所倚重的主要是權術、戰術,而不是科學原理。 而且在計畫職能缺乏時,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控制職能都只能根據人們特別是領導人的主觀願望來履行,所以,這些軍事著作帶有很強的非科學性。但是,春秋戰國時期,孫武的《孫子兵法》卻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帶有較強的科學性。因此,孫武的《孫子兵法》的問世標誌著人類領導學的產生。
最先提出“管理”一詞的是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約公元前430~公元前355)。色諾芬著有《經濟論》,這本書名的希臘原文為《Οικουομικοδ 》。希臘文οικοδ 作為家解釋,υομοδ 是“支配”的意思。οικουομια 是由這兩個詞組成的。這個詞按原來的意義是“家管理”的意思,後來οικουομια 被演變為英文“Economy”即“經濟”的意思。因此,經濟就是“管理家”,這裡的“家”不是現代家庭的意思,而是指奴隸式勞動的莊園,即奴隸式勞動的生產單位,是奴隸集體勞動的組織。色諾芬的《經濟論》可能是公元前387到371年之間色諾芬根據自己管理領地經濟即封邑經濟的經驗而寫成的。在《經濟論》中,按照色諾芬的說法,家管理應該成為一門學問,它研究的對象是優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財產。色諾芬根據奴隸式經濟的要求規定了奴隸主的經濟任務,實質上是探討如何更有效地剝削奴隸,以增加由奴隸剩餘勞動所創造剩餘產品的收入,來滿足奴隸主各種欲望。色諾芬把組織和監督奴隸從事生產和家務勞動,看做是奴隸主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經濟論》中,他主張對奴隸的管理應當嚴厲,對馴從的奴隸應給予較好的待遇,對不聽話的奴隸給予較差的待遇。在他看來,奴隸和牲畜沒有什麼區別,“對於奴隸來說,適用於訓練野獸的辦法也同樣是訓練他們馴服的很有效的辦法”。
從上可以看出,色諾芬的《經濟論》闡述的並不是管理職能的原理,而闡述的是如何更嚴歷地剝削奴隸。真正將管理作為“職能”來闡述的是美國機械工程師泰勒。1911年1月泰勒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和科學語言闡述了生產活動中的計畫職能控制職能原理,隨後經其追隨者、合作者特別是後來者法約爾的補充、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管理職能(即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職能)原理,並將其擴展到經濟組織(如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之中 ,後來韋伯又成功地將管理職能原理運用於政治組織的行政組織即管理組織中。因此,1911年1月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的發表標著著人類管理學的產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職能原理存在著無法克服的矛盾。首先是決策和管理的關係無法得到澄清,其次是決策和計畫的關係也很難處理,再次監督職能和管理職能的關係到底如何,最後改進職能的作用及地位怎樣。所有這些問題,如果只停留在管理職能原理的階段上,都不可能找到答案。因此,必須將管理職能原理擴展為經營職能原理直至經營原理,即將管理職能學發展為經營職能學,將管理學發展為經營學,這些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而公元2000年10月《科學經營原理》的出版,使這些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並標誌著人類經營學的形成。
經營職能學按經營職能來劃分可以分為決策學、管理學、監督學、改進學。管理學可進一步劃分為計畫學、組織學、領導學(指揮學和協調學)和控制學;改進學可進一步劃分為改善學和創新學。
經營職能學按經營對象劃分,可以分為政治職能學和經濟職能學。政治職能學也可稱為政府經營學,政府經營學具體可分為現代政府經營原理、現代政府決策學、現代政府管理學、現代政府監督學、現代政府改進學、經濟裁判學、非經濟裁判學、公共學、國防軍事學、外交學、財政學、人事學、土地及自然資源分配學等。經濟職能學也可稱為企業經營學,企業經營學可分為現代企業經營原理(替代經濟類“管理學”、“管理原理”、“管理學基礎”)、現代企業經營決策學(替代“工商企業經營原理”)、現代企業戰略經營學(替代“企業戰略管理學”)、現代企業經營監督學、現代企業經營改進學、現代企業生產管理學、現代企業行銷管理學、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學、現代企業供應鏈及物流管理學等。

經營學的地位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經營活動,首先出現的是經濟活動,隨著氏族的建立產生了政治活動,從此,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成為人類最基本、最普遍、最主要的人類活動。人類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首先產生了包括了經濟思想、政治思想的哲學,後來政治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大約17世紀經濟學又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此,政治學、經濟學這兩門經營學特別是經濟學成為人類最為關注的學科,而且經濟學成為人類近代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
1、經營學在哲學中處於中心地位
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是必須滿足自身生存所要求的需要。人類需要雖然多種多樣,但其最基本的是物質生活的需要,物質生活需要是其他需要的基礎。因此,人類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須創造物質生活資料。而創造物質生活資料必須通過物質資料的經營來實現,由此,物質資料的經營活動即經濟活動成為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沒有經濟活動,就沒有物質生活資料,人類就無法存在,沒有經濟的發展,人類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物質資料來從事和發展文化、教育等其他人類活動。因此,經濟活動是人類整個社會活動得以進行的最基本的前提。而要使人類的物質財富不斷增多,就必須實現用最少的物質消費創造出儘可能多的物質財富的目標,因此,必須對物質資料的經營即經濟進行研究,這就形成了經濟學。經濟學是探討如何有效利用、高效使用資源的學說。由於經濟活動是人類一切活動的中心,因此,研究經濟現象及其規律的學說——經濟學必然成為哲學的中心學說。
人類的經濟活動要有效地進行,必須要有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保證。這就要求必須對人及人的集合體即人類本身進行經營,並以此來實現規範人的行為、調節人們的利益的目的,而這些正是政治的內容和目的,因此,政治活動是保障經濟活動有序進行的基本前提。沒有政治活動,人類的經濟活動就不可能有序地進行,其經濟活動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保障和提高。而政治學是研究政治現象及其規律的學說,因此,政治學和經濟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從而也必然和經濟學一起成為哲學的中心學說,因此,政治學和經濟學即經營學在人類的哲學中處於中心地位。
2、經營學的科學水平決定著自然學的科學水平
在經營學特別是經濟學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時,人類社會的發展步伐是如此地緩慢,自然學領域取得的成果非常稀少。但是,從經濟學問世以來特別是自1776年亞當·斯密較科學的經濟學《國富論》問世以來,200年間人類所取得的自然科學技術成果急劇增加,從瓦特的蒸汽機到愛迪生的電力技術、 電燈的發明以及貝爾電話的發明,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到孟德爾的生物遺傳規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生產材料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飛速發展,所有這些都有力地證明了經營學的科學水平對自然學的科學水平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3、經營學的科學水平影響著其他社會學的科學水平
歷史學實際上主要是記錄人類經濟活動、政治活動的歷史特別是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歷史的學說,因此,歷史學家必須對政治學、經濟學有足夠的了解,並能熟悉較科學的政治學、經濟學,才能正確評價人類的政治、經濟活動及歷史人物以及其他評價對象。因此,人類的經濟學、政治學即經營學的科學水平越高,歷史學家對歷史作出的評價的科學水平就越高,其寫作的歷史學的科學水平也就越高。另外,人類的經營學的科學水平越高,人類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的效果就越好,人類就可以用較少的物質消耗創造較多的物質財富,從而使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同時為人類追求由社會決定的或歷史形成的需要如文化、教育、體育、藝術等需要的滿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文化、教育、體育、藝術等活動的開展無疑會促使家庭學、文化學、體育學、藝術學等生活學的形成和發展。而心理學特別是行為學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人們能採取激勵方式來提高人們經營的積極性,因此,心理學及其行為學是為經營學服務的,他們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因此,經營學的科學水平無疑會影響心理學特別是行為學的科學水平。
4、經營學的科學水平對思維科學的水平具有反作用
思維科學是一切學說之王,它為自然學、社會學及其經營學提供方法論,因此,思維科學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自然學、社會學及其經營學的科學水平。但是,經營學的科學水平對思維的科學水平具有反作用,當一個社會的經濟學、政治學即經營學的科學水平高時,其思維科學研究的自由度也大,並且在從事思維科學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資料(經濟資料、政治資料及其他資料)的質量及科學性也高,這無疑會提高思維科學的水平。

經營學研究的狀況

目前在許多地區和國家,不論是在其經濟活動還是在其政治活動中,經營職能還很不健全和完善,有的甚至還停留在領導職能階段,大多數還停留在管理職能階段,這無疑會給其經營活動帶來較大的盲目性,從而大大影響經營活動的效率。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人類職能科學的發展水平較低所引起的。職能科學是研究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各項活動特別是經營活動如何取得成功的科學。由於人類的經營活動可分為兩大類活動,即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所以職能科學也可以分為政治職能科學和經濟職能科學。政治職能科學是研究人類的政治過程及其職能的科學,經濟職能科學是研究人類經濟過程及其職能的科學。目前,世界上的職能科學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大多數第三世界的國家來說,還停留在領導學階段,而對於第一、二世界的國家來說,大多數還停留在管理學階段,雖然他們有改善、創新的實踐,但還沒有總結出系統的理論,而經營和改進(改善+創新)理論的形成則意味著職能科學的新的系統理論開始形成,並標誌著人類的職能科學從領導學、管理學上升到經營學。而管理學上升為經營學的顯著標誌是將改進(改善+創新)作為經營的一個職能,從而為人類的經營活動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動力。而現實中的落後及不發展,就是由於缺乏改進職能所引起的。
目前,經營學的研究還剛剛開始,雖然自2000年《科學經營原理》的出版已有十年時間,並於2002年1月、5月、8月先後出版了經濟職能科學類的《現代企業經營決策學》(替代《工商企業經營管理》)、《現代企業經營原理》(替代《管理學或管理基礎》)、《現代企業戰略經營學》(替代《企業戰略管理學》),2006年後又相繼將經營原理套用到人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先後出版了《工作改進日誌》、《學習改進日誌》、《生活改進日誌》,但經營與改進理論的研究和推廣還有很多路需走,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能參加對這一理論的研究,並呼籲企業、政府能給予這一理論的研究和推廣給予經濟和政策上的支持,以便共同推動經營學及職能科學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