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是山西省運城市的傳統民俗工藝品。生長於民間,紮根於農村,源遠流長,是絳州勞動人民們對自然和生活的樸素認知及在藝術上的升華,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瑰寶。

絳州木版年畫歷史悠久,題材豐富,藝術精湛。發端於宋金,興盛於明清,較楊柳青、楊家埠、朱仙鎮、桃花塢年畫問世均早。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藝術價值極高。絳州木版年畫用大紅、桃紅、中黃、青蓮、普藍、墨綠等多種顏料套印,以鐵線描繪見 長,尤以典雅著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類武將鬥神、灶爺、財神、觀音、八仙、壽星、戲曲人物、耕織農作、民間傳說、歷史故事、花卉動物、仕女、娃娃、風光景色等應有盡有,歷代不乏名作問世。

絳州木版年畫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絳州木版年畫
  • 產地:山西省新絳縣
  • 產生年代:北宋
  • 藝術特色:品種多,手法全,技術精,線條美
  • 主要題材:神像、戲曲、紙馬、嬰戲等
  • 代表作品:《關公讀春秋》、《天官賜福》等
發展歷程,藝術特色,技藝全面,手法齊全,題材多樣,涵蓋廣泛,以人為本,塑造形象,平面分割,構圖飽滿,以線造型,色塊補充,色彩艷麗,對比鮮明,誇張變形,諧音組合,迎祥納福,財馬獨存,製作工藝,題材作品,傳承保護,

發展歷程

絳州木版年畫作為一種古老民間藝術,誕生於北宋,經歷金、元,在明清兩代迅猛成長,清後期達到鼎盛,民國後期開始衰落,前後延續了千餘年,成為中國繪畫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絳州木版年畫絳州木版年畫
據史料記載,中國保存最早的木版年畫,始於北宋年間《佛說北斗七星經》,絳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成為海內外之孤本,有著極高的研究考察價值,該刻本被稱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今屬內蒙古的黑水城舊址,俄國人柯茲洛夫發現中國宋金時代木版畫上刻“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圖》,這幅印在通俗話本上的民間書籍卷首畫,刻有“平陽姬家雕印”。
金興定二年(1218年)絳州升為晉安府,興定三年又轄置正平、翼城、曲沃、聞喜、垣曲、太平等八縣。“平水徐家”當屬古絳州轄地。當時絳州為晉南商貿,文化中心,由於明代推崇“益人倫,厚風俗”“敬禮百神”,使民間木版年畫暢行一時。出現了絳州木版年畫的生產戶、銷售木版年畫的經銷商。
至明中葉,雕版畫在內容上擴展到百姓生活領域,成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畫,絳州亦成為晉南年畫的主要生產基地。
至清道光、鹹豐時達到鼎盛期,其時絳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畫作坊”之說,其中開業於清初的“益盛成”畫店,年印製各類木版年畫達十萬餘份,行銷西北諸省。
解放前,在絳州城繁忙的大街上,標有年畫的店鋪,如天福成、益盛成、茂盛畫店,景記紙局,光前堂印局,永寧堡等,其木版年畫每年要印刷數十萬,行銷華北、西北十多個省市,特別是過舊曆年,人們紛紛購買絳州木版年畫。
2008年4月,古絳州(今山西新絳)被確定為全國十八個木版年畫主產地之一,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項目,並已捆綁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藝術特色

技藝全面,手法齊全

絳州木版年畫在雕版套印彩繪方面有一套較完整的製作工藝。絳州各種木版年畫的工藝各有特點。其一,“色紙版印年畫”:木版年畫初期,“紙馬”鬥神的印刷仍保留了隋唐、五代佛畫黑白印刷的特點,後來變成了色紙版印,增加了美感,此形式延續了幾百年。其二,“版印敷彩年畫”:版印出墨線稿,其餘靠“寫意式”手繪色彩完成。其三,“版套為主的年畫”:是以版印墨線稿為基礎,用彩色套版完成大部分套印過程,只留少量的局部靠手繪色彩完成,提高了產量。其四,“版印手繪年畫”:以版印墨線稿為基礎,所有色彩全部靠手繪完成,類似“楊柳青年畫”。其五,“全套版印年畫”:以墨線稿為基礎,所有的人物、背景全部靠彩色套印完成,套印完畢,便可以上市流通。

題材多樣,涵蓋廣泛

絳州木版年畫的題材涵蓋了農耕社會的方方面面。如大宗的神祇類年畫、“紙馬”,在佛道儒融合、鬼神信仰普及和祖師崇拜盛行的農耕文化時代,天上地下人間所有的神靈都依人們的意志和需求而各司其職,人們對它們進行了人格化處理。新春之際貼於屋裡屋外,營造出一種平安美滿、紅火熱鬧的氛圍。豐富人們生活的仕女畫、戲劇畫、祈福畫以及各類寓意性的花卉瓜果等吉祥類題材,都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除了這些大宗的年畫題材外,凡需人們大量重複印刷的東西均可用木版年畫這一工藝生產完成。如商標、廣告、包裝紙;婚喪嫁娶所需的婚帖、棚花紙、對聯;祭祀鬼神用的冥票、堂主、祭辭;以及娛樂的紙牌麻將、除邪的符籙、編書用的插圖等等。

以人為本,塑造形象

絳州木版年畫通過選題、構圖、線條、色彩等藝術語言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從描繪各類“神馬”,到主宰人間的各種神靈、關公、鐘馗及仕女,戲劇中的生旦淨醜,均以人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如“杜塢劉”作坊創作的“關公讀春秋”,“益盛成”作坊描繪的“閨房教子圖”“麒麟送子”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留下了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平面分割,構圖飽滿

絳州木版年畫中,神祇類作品的創作需要在生活的基礎上憑空虛構。構圖要求飽滿、對稱、均衡。畫面中的人與物都處在一個二維的平面中,沒有空間透視感覺,只是按照賓主關係,用線條的疏密、曲直、剛柔、粗細,色塊的大小、形狀、冷暖和穿插進行表現,畫面的分割和排列,讓人感覺到主神的威嚴、小神的靈活多樣。

以線造型,色塊補充

絳州木版年畫均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未套印色彩的墨線稿就是一幅生動的白描作品。人物和景物都通過線條的疏密、長短、剛柔、曲直、穿插來表現。在對比中統一,在變化中和諧。可以說年畫中的鐵線描在絳州木版年畫中已發揮到極致。線上條造型的基礎上,再用最少的色彩、簡約的手法,表達豐富的色彩冷暖效果,錦上添花,讓形象更加豐滿艷麗動人。顏色組合之外,雜以線條和留白,顯得既協調又鮮明,形成絳州木版年畫熱烈、紅火、飽滿、典雅的色彩效果。

色彩艷麗,對比鮮明

構圖、線條、色彩是絳州木版年畫創作的主要語言。色彩從屬於線條。沒有墨線版的存在,套色版只是一塊無所依從的色塊。同時,若沒有色彩的“烘雲托月”,木版年畫就會大為失色。色彩運用的原則是以少勝多,以簡勝繁。利用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黑與白4組對比色,進行巧妙的設計穿插。對比強烈而不俗不火,色彩艷麗而協調統一。總體傾向於“工筆重彩式”和“工筆淡彩式”兩大類套印效果。年畫套印一般採取三套色為主。用紅黃紫、紅黃綠、紅黃藍等三色組合,三色中以一色為主,其餘輔助。四套色、五套色只是在三套色的基礎上加上兩種複色或淺色而成。

誇張變形,諧音組合

為突出主題,強化效果,絳州木版年畫往往利用誇張、變形、象徵、寓意、諧音等手法,使所描繪的事物比現實效果更強烈,更集中,更具典型性。不求藝術形象與自然之間一對一的視覺直觀相似。如作為辟邪納福的“馗頭”畫,按“綠臉紅頭髮,有腳沒趾甲”的想像,誇張其綠臉和黃藍紫組合的赤發及鬍鬚。隨著時代的變遷,對鐘馗原本的除鬼鎮宅的職責之外,還增加了迎祥納福的職責,於是鐘馗又變成以紫紅為主調的形象,以紫黃紅三色版套印,以紫紅統領畫面,給人一種既猙獰又親切的感覺。
年畫是純百姓的藝術,常用諧音比擬的手法,將毫不相關的事物用淺顯的諧音效果表現出來,便於世人接受。如“連生貴子”,用蓮(連)、笙(生)的諧音來比擬。“福從天降”,用蝠與福的諧音,畫一蝙蝠從天而降來體現。用柿(事)雞(吉)玉如意(如意)來表現“事事吉祥如意”。

迎祥納福,財馬獨存

絳州木版年畫中的“紙馬”最初是神靈的乘騎,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演變成後期的“財馬”,內涵改變成“財福”的乘騎,成為溝通財福與人的使者。
“財馬”是絳州木版年畫的獨有產品,是一連數張印在一起的“袖珍年畫”,類似郵票的連線,每張裁下來可以單獨使用,有四裁、六裁、九裁、十二裁、十六裁等多種形式。內容各不相同,獨立成章。總體上以吉祥如意、迎祥納福為主要內容。幾乎搜羅了所有吉祥畫面和語言。規格最大的邊長12厘米,最小的5厘米見方,色彩鮮艷,物美價廉,成為年節中家家必購的年畫。

製作工藝

絳州木版年畫構思獨特,藝術精湛。絳州木版年畫在創作方法和技法表現上,其最大特點是不受自然現象的約束,而運用集中概括、浪漫主義和人物傳神、象徵寓意的手法來體現畫面的構圖完整、造型誇張、形態生動,整個畫面活態、裝飾性強、主題突出的藝術效果。製作流程主要包括制板、繪稿、上稿、雕刻、印刷、填色、裝裱等。製作工藝主要包括:色紙印製、墨線敷彩、墨線手繪、半印半繪、套版印刷、全彩色套印等。

題材作品

絳州木版年畫品種齊全,題材涉及神像、戲曲、紙馬、嬰戲、美人、四條屏、窗花、燈籠畫、門聯等13種之多,手法繁多,印刷方式上有套版印刷和半印半繪,套色上有兩色和多色,並且刻版技術好,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胳脈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
絳州木版年畫人物絳州木版年畫人物
絳州木版年畫題材廣泛,有歷史、人文、社會、戲曲等,更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是戲劇人物。古代人物有歷代名人圖,既表現聖賢哲人志存高遠,又描繪古代英烈豪邁氣概。散落於民間的木版年畫,有反映人民祈求幸福、豐收、行孝、長壽、送子、教子、四季平安、福祿康泰等;有古代的忠義志士,鬥神、關公、趙雲、秦瓊、鐘馗;有祈福題材的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八仙慶壽、百子生金、四季平安;有神仙題材的天仙、八仙、劉海戲蟾、和合二仙、馬灶、馬王;有民俗題材的老鼠娶親、猴子搶冒、五子登科、鎮宅神虎、行孝圖;有現實生活題材的機房訓子、三娘教子、春牛圖、漁樵喜樂圖;有戲曲題材的天河配、黃鶴樓、趙雲救阿斗。特別是古代的忠義志士,版畫形象威武,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其美人、貴婦的奢華裝束和芳容,裙子花美的繡花,給人以端裝,清秀之親和感;居室的雲雕坐椅、茶几、青銅、插花、掛鐘,給人以典雅,素靜之美。
絳州木版年畫題材內容廣泛,主要可分以下8大類:
1、鬥神類。如:《秦瓊敬德》、《趙雲護子》、《張仙護子》,約十幾類,按不同的內容,張貼於不同的位置,如《趙雲護子》就張貼於媳婦門上,鐘馗則貼於大門兩側。
2、神祇類。以灶君、天地、土地、祖先、鐘馗、行業祖師以及生活諸神為主。在此類別中,關公崇拜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主要以夜讀《春秋》、上官(關)下財為主。這幅“杜塢劉”畫店刻印的關公圖,刻法工整,堪稱精品。除此,尚有財馬和神獸。財馬從紙馬演變而來,是絳州木版年畫用途最廣泛的一個品類,年時張貼於居家的各個方面,取吉祥如意之意。內容多以《一品登朝》、《天官賜福》、《劉海戲蟾》、《和合二仙》等為主。神獸則由圖騰崇拜演變而來,以《春牛圖》、《神虎》等為主。
3、仕女圖。不僅是傳統繪畫的內容,也是絳州木版年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從古裝一直發展到近代旗袍裝仕女圖。其中,有為數不少送子圖,多寄託人們生兒育女、子孫滿堂的願望,以《麒麟送子》、《天仙送子》為主。
4、戲曲故事類。多取材於戲曲,在表現形式上,以小幅見多,一聯四幅。有的則是對生活趣事的擷取,如《猴子搶帽》,據傳說,一老翁推了一車草帽,路經猴山,草帽被群猴一搶而光,老翁急中生智,以酒誘猴,猴醉,奪回草帽。影響甚廣。
5、教化類。主要以《二十四孝》和勸學為主。其中《二十四孝》保存有明末清初版和民國初年版兩套。勸學類主要有《名賢圖》、《閨房教子》等20餘幅。
6、實用類。主要是窗畫、燈畫和博古等。內容以戲曲人物、花鳥等居多,小幅。博古主要是印章、篆刻,多用於紳士書房裝飾。同時,還有對聯、冥幣、紙牌、廣告商標等。
7、祈福類。這類畫反映了人民民眾對美好事物的理想和追求。多借四季花卉、各種水果表現,寓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
8、箱子底。就是春宮畫。舊時用於青年女子結婚時的性啟蒙教材,用後壓於箱子底,或藏於房梁,用於避邪。

傳承保護

隨著時代的變遷,絳州木版年畫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為社會遺忘,為了喚起人們對絳州木版年畫重現江湖的信心,引起各級文化部們的重視,各級文化部們對絳州木版年畫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晉南木版年畫資料》,1986年舉辦了“山西新絳民間藝術展覽”,先後在重慶、太原、北京展出,民間剪紙、木版年畫、皮影、麵塑、印花包袱等民間工藝,內容豐富,規模宏大,展示了新絳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
絳州木版年畫絳州木版年畫
民間文化工作者和民間老藝人,積極引導培養青年木版年畫作者。職業學校開辦木版年畫培訓,文化工作者深入下去,組織輔導,使青年人熱愛木版年畫,擔負起承上啟下的責任,使絳州木版年畫後繼有人。
運城市民間文化工藝大師吳百鎖、李華夫妻二人看到木版年畫這一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不斷破壞,十分心痛,下決心挽救這一文化瑰寶,堅持數十年收集、整理、保護老版、老畫稿、老畫卷,多次走訪版畫老藝人,學習版畫製作技藝。在前多年不斷收集、搶救古版、學習版畫技藝的基礎上,於2007年創建成立了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山西新絳二天門年畫社),專門從事絳州木版年畫的收集、保護、整理、研究、創作工作。共收藏各個時期的古版500餘塊、老畫600餘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代,其中有46版、畫被錄入《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絳州卷》一書中,收藏的最小的絳州木版年畫比拇指還小,最大的《福祿壽三星》作品長寬近2米,為全國最大的木版年畫。收藏的木版中有數十塊絳州木版年畫孤版珍品,代表性的有《關公讀春秋》、《天官賜福》、《瓜蝶綿綿》等,都是明代的老版,對保護、傳承、發展、弘揚絳州木版年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二天門年畫社的作品在傳承傳統木版年畫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得到了各界專家、學者的認可,在山西乃至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