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釉

結晶釉

產品燒制過程中,由於釉內含有足量的結晶性物質(熔質),經熔融後處於飽和狀態,在緩冷過程中形成析晶。它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藝術釉,源於我國古代的顏色釉。結晶釉區別於普通釉的根本特徵在於釉中含有一定數量的可見結晶體(即我們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晶釉
  • 外文名:crystalline glaze
  • 起源:我國古代的顏色釉
  • 解釋:指釉內出現明顯粗大結晶的釉
  • 特點:有很強的裝飾性
概述,分類,研究,

概述

產品燒制過程中,由於釉內含有足量的結晶性物質(熔質),經熔融後處於飽和狀態,在緩冷過程中形成析晶。我國古代的結晶軸都是高溫鐵結晶釉,宋代已有成熟的兔毫、油油滴等結晶釉品種;清代的茶葉末、鐵繡花等益發精美現代的結晶釉,熔質除鐵外,還有鋅、錳、鈦等。
結晶釉的晶花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大的肉眼能見,小的需用顯微鏡分辨。
還可通過人為的方法,來合理控制晶花的分布。形狀有星形、針狀或花葉形等等。作為一種高級陶瓷藝術釉,結晶釉美麗、新穎的自然晶花,及其外觀的多種多樣、色彩的繽紛,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效果,深受國內外用戶的歡迎。

分類

結晶釉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很多。
按晶形形態,可分為天目、雨點、茶葉末、鐵鏽花、菊花狀、放射狀、條狀、水花狀、星形狀、松針狀、螺旋狀、閃星狀、粒狀、菱角狀、羽毛狀等結晶釉。
按產品分類,可分為陳設陶瓷結晶釉、建築陶瓷結晶釉和日用陶瓷結晶釉。
按釉料加工處理方法,可分為生料結晶釉和熔塊結晶釉。
燒成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結晶釉。
按晶體大小,可分粗結晶釉和微結晶釉兩大類。粗結晶釉可憑肉眼看見,大的直徑可達12cm,表面為完全或部分發達的眾多結晶所覆蓋,或結晶在釉表面的下部,封閉在玻璃質基體之中。此種釉即為所謂典型的結晶釉,矽酸鋅結晶釉即屬此類型,金星釉亦屬此類型。微結晶釉結晶很小,猶如天空星星一般,有的不用顯微鏡放大則看不出來。結晶形態基本上為針狀、板狀或微小的球狀。
結晶釉顏色紛呈,美麗新穎,按結晶釉的色彩,分為白色、黑色、黃色、藍色、變色等結晶釉。
但最常用的分類方法還是按所選用的結晶劑來分,可分為鐵繫結晶釉、矽酸鋅結晶釉、矽酸鈦結晶釉、矽鋅鈦結晶釉、錳結晶釉、砂金石釉等。但使用最多的是矽鋅礦2ZnO·SiO2系統。

研究

結晶釉的研究方向:
自兩宋燒制出微晶鐵結晶釉,上世紀末期,塞格爾制陶所、哥本哈根制陶所燒制出鋅結晶釉、柏林國立制陶所燒制出鈦結晶釉之後就沒有出現實質性的突破,可以說,結晶釉技術的發展道路還沒有完全拓開。
為了拓開結晶釉技術,不能只把結晶釉作為孤立的對象進行研究。結晶釉也是以陶瓷釉為基礎的,因此,要對普通陶瓷的技術進行廣泛的研究。要研究成瓷機理,釉料的配製、燒成方法及其控制等。
其次,結晶釉中晶體的析出與火成岩從岩漿中結晶出來有類似性。因此結晶岩石學研究也是非常實際的工作。諸如:結晶成長理論,結晶形態理論等。
第三,作為結晶釉不僅要出現千姿百態的晶花,而且要有絢麗多彩的色調相襯托,因此,結晶體的顏色問題也是很有意義的課題。鎳可使矽鋅礦晶體染為藍色,曾一度招引人們的關心。如果能根據配方,工藝條件,預計結晶礦物的種類,晶花的形態,或根據結晶礦物、晶花形態、加入某種金屬鹽類或氧化物等,就可得到預定的顏色,或者,根據配方和制定的工藝路線,就可達到預定的結晶和色調,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藝術性來說,結晶釉不是人工彩繪能達到的,一旦燒製成功,就不必再彩飾、彩燒、亦無鉛毒之害。結晶釉雖已發展到商品化生產,但仍然還停留在工藝陳列陶瓷的圈子裡,究其原因主要是:結晶釉成熟溫度窄,析晶溫度範圍窄,高溫黏度低,極易流釉,造成成品率低。
為了提高成品率,使結晶釉能像其他釉料一樣,實現工業化生產,急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1)擴大結晶釉的成熟溫度範圍;(2)選擇和確定適宜的結晶溫度範圍;(3)選擇合適的保溫溫度,使之既有利於晶體的長大,又儘可能不產生流釉;(4)確定晶花定形、定位及顏色;(5)研究新的結晶釉系統;(6)改進結晶釉的生產工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