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腳石項目

絆腳石項目

絆腳石項目,由德國藝術家岡特·德姆尼希發起,目的是紀念曾經在二戰中被驅逐或遇害的猶太人。第一塊“絆腳石”於1992年鋪在科隆市政廳前的路面上,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德姆尼希最終得到科隆教會的支持。截至2013年,德國已在近700個城鎮鋪設有“絆腳石”,僅柏林就有超過4700塊。

簡介,歷史發展,費用成本,社會影響,

簡介

“絆腳石”由黃銅製成約10厘米的磚塊,上面寫有“曾在這裡居住或學習、工作等字樣,還有人名、生日、忌日、身亡地點等。這些名為“絆腳石”的磚塊,是德國人為紀念被納粹殺害或驅逐的猶太人,以此反思二戰的歷史。民眾在彎腰閱讀“絆腳石”上文字的動作,也是對受害者象徵性的鞠躬。
德國“絆腳石”提醒人們勿忘二戰歷史德國“絆腳石”提醒人們勿忘二戰歷史

歷史發展

絆腳石項目,由德國藝術家岡特·德姆尼希發起的,靈感來源於猶太人法典(“當一個人的名字被忘卻時,這個人才算真正被遺忘”)。德姆尼希從1993年開始,從檔案中找出這些人的名字、出生與死亡的日期、被害前的最後住址,鐫刻在十厘米見方的銅片上。該項目完全是非官方性質,直到2000年才得到德國政府的許可。
上海世博會的“絆腳石”銘牌上海世博會的“絆腳石”銘牌
第一塊“絆腳石”於1992年鋪在科隆市政廳前的路面上,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德姆尼希最終得到科隆教會的支持。
1996年5月,德姆尼希在參與“藝術家調查奧斯維辛”展覽期間,在柏林的奧蘭治街鋪設了51塊“絆腳石”。
2000年,這個項目獲得德國政府許可後,不少城市也參與進來。一些二戰受害者協會、德國公益組織和個人還給予資金支持。
截至2013年,德國已在近700個城鎮鋪設有“絆腳石”,僅柏林就有超過4700塊。
除了德國,荷蘭、奧地利、波蘭、捷克、克蘭等等國家也加入這個項目。到2010年7月,有超過25000片絆腳石,鑲嵌在歐洲的大街小巷。有媒體評論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非集中式紀念碑”。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德國館,還曾展出過若干塊10多平方厘米的“絆腳石”。

費用成本

岡特·德姆尼希表示,由於無力承擔3萬多塊黃銅石累計起來的巨大成本,絆腳石安放主要以親人或贊助人出資為主。 遇難者家屬或是倖存者可以通過捐款95歐元來獲得一塊絆腳石,訂單一直排到2011年,其中包括一位後來逃難到上海的猶太人的後代。
鋪設“絆腳石”鋪設“絆腳石”

社會影響

“絆腳石”項目也有一些反對意見。一些猶太人組織成員認為,將被害猶太人的姓名刻在銅板上、鋪在地上讓人“踩來踩去”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但大多數猶太人還是表示支持。以色列外交官員就高度讚揚了這個項目,認為絆腳石“和驅逐正相反,它們就在我們腳下。這可以促進德國和以色列的對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