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集中營

納粹集中營

納粹集中營(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是指在希特勒統治期間,納粹德國在其領土各處建立了大量集中營。這一做法最初開始於1933年的國會大廈縱火案之後,以關押政治犯和反對納粹政權的人士。由於在1930年代德國經常不經審判就對政治反對者和其他人員進行關押,所以集中營在這一階段發展迅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粹集中營
  • 外文名:Konzentrationslager
  • 設立時間:1933年至1945年
  • 相關國家:納粹德國
  • 發動人阿道夫·希特勒
起源,種類,主要分布,

起源

集中營這一概念源自於英國在第二次布爾戰爭後中的做法。納粹的集中營(基本問說明的對象)與“死亡營”的性質不同。死亡營是納粹最終解決方案的產物,其目的完全是為了屠殺猶太人吉普賽人波蘭人等民族。

種類

  • 勞動營
  • 中途營
  • 戰俘營
  • “康復”營
  • 人質營

主要分布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裡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奧斯維辛集中營11號樓和12號樓之間的"死亡牆"。該牆因黨衛軍當年在這裡隨意槍殺囚犯而得名。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裡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
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占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占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裡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鬥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有著西歐"奧斯威辛"之稱的比利時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裡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 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建於1938至1939年間,位於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戰期間,這裡共關押過13. 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在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這裡之前,約有近5萬人被迫害致死。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納粹德國1938年3月吞併奧地利。始建於1938年8月的 毛特豪森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反法西斯人士及無辜平民的主集中營。
這座集中營及奧地利其他地區的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有10萬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至少5名中國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營舊址舉行了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深色的大理石紀念碑上鐫刻著:"紀念在此集中營遇難的中國同胞"。
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裡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間,這裡關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槍殺、21人被絞死,約100人被折磨致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