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銀樺

紅花銀樺

紅花銀樺(學名:Grevillea banksii R.Br.)是山龍眼科銀樺屬植物,常綠喬木,樹高4-8米,胸徑達15-18厘米。樹幹端直,樹冠圓錐形,樹皮黑褐色,呈不規則的淺縱裂,幼枝、嫩芽及葉柄上密被銹褐色或灰褐色粗毛,單葉互生,葉背被褐色絨毛與銀灰色絹毛,總狀花序,花兩性。

原產於澳大利亞昆士蘭洲。喜溫暖濕潤氣候,耐酸性土壤;耐烈日酷暑,耐旱耐瘠薄,較耐寒冷,在5℃以上能正常生長。

紅花銀樺花為花期長,盛花時滿樹繁花,紅艷一片,分枝纖細,樹冠飄逸,樹形緊湊成圓錐或卵形,常用於花境、道路綠化以及松林改造;在花境中,紅花銀樺可作為上層樹種做背景樹栽植。如林緣花境中將紅花銀樺成片栽植,前面配植灌木及地被道路隔離帶樹種。隔離帶中也可配植紅花銀樺形成復層植物群落,可用於沿路、沿江河生態景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種子採集,播種方法,栽培技術,栽植,撫育,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高4-8米,胸徑達15-18厘米。樹幹端直,樹冠圓錐形,樹皮黑褐色,呈不規則的淺縱裂,幼枝、嫩芽及葉柄上密被銹褐色或灰褐色粗毛,單葉互生,二回羽狀深裂,裂片5-12對,近披針形,葉面深綠色,中脈下陷,葉背被褐色絨毛與銀灰色絹毛,總狀花序,花兩性,似大型的毛刷生於枝頂,花冠呈簡狀,雄蕊花柱伸出花冠筒外,先端彎曲,花亮紅,密集。
紅花銀樺紅花銀樺

產地生境

原產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南部和新南威爾斯州北部的河流兩側,沿海地區,從濕潤的熱帶雨林到乾旱裸露的山坡都有分布(南緯24°30′-30°10′,從沿海至內陸160千米處),海拔從海平面到1120米。分布區氣候變化較大,從溫暖濕潤到亞濕潤區,年平均溫度14.7-20.1℃,年降水量從720-1710毫米。最熱月平均最高溫度28-30℃,最冷月平均最低溫度為5-6℃。原產地處土壤肥力高,濕度條件好的陡坡河谷及起伏地形。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在中國廣東引種馴化過程中,1年生以上植株均可開花,少量結實。種子採收一般在5月和10月兩個季節,在果實外殼變褐色未開裂前採收,陰乾剝開取出種子,隨采隨播。

播種方法

圃地應選擇在肥沃、疏鬆的沙壤土。先培育出芽苗,再上營養袋或分床種植培育小苗。苗床高15厘米左右,純淨黃心土加火燒土(比例為4:1)作育苗基質,用小木板壓平基質,種子與適量細沙混合均勻,撒播在床面上,用細表土或乾淨河沙覆蓋,厚度約0.3-0.5厘米,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覆蓋遮光網遮蔭,保持苗床濕潤,約20天左右開始發芽,發芽率約70%左右。小苗高達3-5厘米時,移入營養杯培育或分床種植,並覆蓋遮光網遮蔭。分床苗一般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移植後適當遮蔭,保持苗床濕潤,按苗圃常規管理方法管理。種植60天后,每月施1次濃度約為1%複合肥水溶液,用清水淋洗乾淨葉面肥液;培育1年苗高約30-50厘米,地徑約0.55厘米,可達到造林苗木規格標準。

栽培技術

栽植

造林地宜選擇坡度較緩的山地,最好為土壤肥沃、濕潤、疏鬆的河岸,溝旁陰濕環境的立地。而高山、陡坡及土壤乾旱瘠薄的立地不適宜造林。造林前先做好砍山、整地、挖穴、施基肥和表土回填等工作,栽植株行距1.5米×2米或2米×2.5米,造林密度133-223株/畝,植穴規格50厘米×40厘米×30厘米;裸根苗應在春季造林,營養袋苗在春夏季也可造林。在春季,當氣溫回升,雨水淋透林地時進行造林;如要夏季造林,須在大雨來臨前1-2天或雨後即時種植,或在有條件時將營養袋浸透水後再行種植。澆足定根水,春季造林成活率可達95%以上,夏季略低。作為道路綠化或觀賞樹種栽培時,一般採用2-3米高的大苗,植穴規格寬60厘米×60厘米×50厘米。起苗一定要挖好土球,並用草繩或者麻袋進行包裝,以免運輸受損,降低成活率。

撫育

造林後當年除草鬆土2次,隨後的2-4年內每年要撫育各3次。撫育包括全山砍雜除草,並擴穴鬆土,穴施漚熟農家肥1千克或施複合肥0.1千克,肥料應放至離葉面最外圍滴水處左右兩側,以免傷根,影響生長,3-4年即可鬱閉成林。

主要價值

紅花銀樺花期長,盛花時滿樹繁花,紅艷一片,分枝纖細,樹冠飄逸,樹形緊湊成圓錐或卵形。常用於花境、道路綠化以及松林改造。在花境中,紅花銀樺可作為上層樹種做背景樹栽植。如林緣花境中將紅花銀樺成片栽植,前面配植灌木及地被道路隔離帶樹種。隔離帶中也可配植紅花銀樺形成復層植物群落,可用於沿路、沿江河生態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