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疔

紅絲疔

疔瘡之一種--本病多發於四肢,因有細紅絲一條,迅速向上走竄,故名“紅絲疔”。紅絲疔即現代醫學所稱"急性淋巴管炎",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本病是由於細菌經皮膚傷口或其他感染病灶(癤、癰、潰瘍、足癬及慢性濕疹等)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發於手足.

基本介紹

  • 別稱:紅絲疔
  • 中醫病名:急性淋巴管炎
  • 常見發病部位:四肢
  • 常見病因:細菌經皮膚傷口或其他感染病灶
臨床特點,補充資料1,補充資料2,

臨床特點

該病好發於前臂及小腿的內側。先在原發病灶處有紅腫熱痛,繼則有紅絲一條,由前臂或小腿迅速向軀幹方向走竄,上肢導向肘部而及腋窩,下肢導向膝部而及腹股溝,使腋窩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伴有輕重不同的全身症狀,如噁心、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周身無力、苔黃、脈數等。紅細較細的,1~2天可愈;紅絲較粗的可結塊,一處未愈,他處又起,有的2~3處相互串連。病變在淺部的,結塊多而皮膚色紅;病變在深部,皮色暗紅,或不見紅絲,但可見條索狀腫脹和壓痛。如不消退則化膿,化膿在7~10天左右,潰後收口較易。如果2~3處串連貫通,則收口較慢,嚴重者可引起“走黃”。
本病病因多由於足部生疔、足濕氣糜爛或皮膚破潰,感染邪毒,以致毒流經脈,向上走竄而繼發。治則以清熱解毒為主。
診斷要點為:前臂及小腿內側呈紅腫熱痛,紅絲向上迅速走竄,附近淋巴結腫痛,重者伴發熱、惡寒等全身症狀。

補充資料1

本病現代醫學稱之為管狀淋巴管炎,其發病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從損傷的皮膚或黏膜侵入,經組織的淋巴間隙進入淋巴管內,引起淋巴管發炎。如果淋巴管炎繼續發展擴散到附近淋巴結,則引起淋巴結炎。治則是早期抗菌消炎,並對原發病灶進行處理
疔瘡之一種。以患處有紅線樣一條由四肢走向軀幹(向心性),故名。 系內有心火熾盛,外有破傷感染所致。多發於手臂前側及小腿內側。症見紅線由小腿或手臂迅速向上走竄,一般無全身症狀,重者可有寒熱, 頭痛,納呆,乏力等症;紅絲較細,經治療可迅速痊癒。若紅絲較粗,並向軀幹蔓延者為重,如伴有高熱、神昏、胸痛、咳血等症,則屬「疔 瘡走黃」。

補充資料2

因化膿性感染誘發淋巴管發炎之證候。出《證治準繩·外科》卷二。又名赤疔、血箭疔、紅線疔、金絲瘡、血絲瘡、紅演疔、血絲疔、紅絲瘡、紅絲血箭疔、紅演兒、紫疥斑。病因火毒凝聚,或因破傷感染誘發。其證多見於手足,生於手者,紅絲入腋;生於足者,有紅絲入腹股,均屬重症。證見:初起者,局部紅腫熱痛,繼而則見有紅絲起於傷腫處,並沿手臂或小腿迅速向心走竄。嚴重者,全身寒熱,頭痛乏力,食納減少。治宜清熱解毒,可內服五味消毒飲加減,外治當急取紅絲之遠端處挑刺截斷,使血出,以阻斷其向心走竄之勢。同時,還可於距挑刺處約寸許之遠端再予放血,提高截斷其路徑之效果。外治法還有用燈心蘸煙油,於紅線走行之盡頭處燒灸一壯;或可同時審慎套用刺其疔頭者。另有用浮萍草嚼爛外敷之方法,也可於紅絲盡處刺斷,塗搽離宮錠子治療。相當於急性淋巴管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