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照片

紅包照片

紅包照片是微信於2016年1月26日當天短暫推出的一項功能。用戶可在朋友圈發布一張紅包照片,好友若想查看該照片,需傳送隨機金額的紅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包照片
  • 使用平台:微信Android版、微信iPhone版
  • 上線日期:2016年1月26日
  • 當前狀態:該功能已下線
設計功能,操作流程,相關事件,提前下架,負面評論,官方意見,破解方法,

設計功能

微信“紅包照片”功能的設計,其實就是一種“模糊技術”處理的手法,讓人在好奇之下去打賞。一時間,朋友圈中不斷出現著各種“馬賽克”式的圖片,事態的發展也出乎意外:先是略帶善意的小眾化引誘,然後就是夾雜色誘式的惡意套現,為了紅包一些人也是“蠻拼的”。當各種不雅照片不斷襲來,有涉黃之虞的微信新產品,也就只好面臨著“短命的結局”。

操作流程

微信用戶點擊發布朋友圈按鈕,可以看見“紅包照片”選項,選擇發布照片後,該照片將被模糊處理髮送到朋友圈,好友如需看清照片,需向好友傳送紅包,金額由微信隨機決定。
根據系統提供的訊息,紅包照片將於1月26日晚8點下線,而當天發布的紅包照片將在1月27日零點被刪除。

相關事件

提前下架

預計8點結束的測試,不到7點就停止了測試。而紅包照片也將於當日24時全部刪除。“這次刪檔公測已經達到我們的預期,所以就關閉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玩紅包照片,我們除夕見,一年只有一天。”微信方面表示“在除夕當晚,還將有更多的趣味互動方式陸續上線,如果不提前,可能分分鐘錯過幾個億”。

負面評論

匆忙下線源於不雅照片的“紅包誘引”,讓整個朋友圈出現了涉黃的風險,一些公安機構在微博上的提醒,自然讓平台方有所顧忌,再加上這種未經付費都看不到的圖片,平台方自己也無法在事前進行預警。朋友圈如果被全面視覺污染,並出現“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的苗頭和可能,那么平台將應為此承擔連帶責任。因為從某種意義講,恰是這種被霧霾的技術功能出爐,為“不法誘取紅包”而提供了便利。
從輿情來看,被相關方盛讚的技術創新並沒有多少人抱以好感。相反,朋友圈中越來越多的“殺熟行為”,已讓很多人對其安全性、道德性和合法性,產生了嚴重的質疑。平台方在推出相關功能之時,如何做好自身的把關,表面上是一個技術應對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道德和法律的邊界問題。否則就可能透支朋友圈的信任,讓紅利的功利作用污染整個朋友圈的生態。
正如有人指出,所謂的微產品、微創新,除了插科打諢騙哄朋友打點零錢到自己賬上,換取要紅包者短暫的快感與興奮,以及由此激發的互相效仿之外,究其給用戶帶來了什麼正向價值,又到底愉悅了用戶什麼?猶記得, 1月10日,“微信的故事” 微信公開課PRO版活動上線測試,但迅速就產生了“是病毒”的謠言,謠言產生兩小時內,有數百萬用戶開始解綁微信支付關聯的銀行卡,並在微信提現。
微信故事成病毒,紅包照片又涉黃,共同的結局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朋友圈中也是一哄而起,一鬨而散。在移動支付方興未艾的當下,市場的競爭也呈現出白熱化,進行技術創新以更加新奇的產品吸引客群,確實也極為必要。不過,這種創新應當以方便客群為最高標準,同時應嚴格恪守道德邊界,預防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否則就可能在無法控制安全性的基礎上,讓諸如“照片紅包”之類的遊戲,最後變成一種損人不利己的“砸腳遊戲”。
發紅包的本意是表示祝願、祝賀,屬於朋友圈中真誠的情感表達,若是變成了要紅包、騙紅包,並給朋友圈帶來污染,顯然會事與願違,最終讓人興味索然。朋友圈的熟人效應,更應恪守最基本的邊界,否則其可能讓謠言或者不雅照片,像病毒一樣瘋傳。時下,隨著微商中假貨式的“殺熟”,紅包遊戲的“誘騙化”,朋友圈中已越來越有被污染化之勢,群體間的信任也在不斷降低。很顯然,“照片紅包”是這種信任式消費的極端化,也是相關平台方劍走偏鋒的強烈預警。
不過,諸多事實證明,若是平台方未能給予技術性控制,並最大化彰顯和體現道德性,那么就可能被市場和法律雙重拋棄。有競爭意識和應對行為,並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當然值得肯定,不過若心思與動作都完全走形,那么最終就難免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官方意見

騰訊微信團隊表示,“紅包照片”是微信將在2月7日除夕夜推出的一次性活動,1月26日進行“限時公測”。用戶可以任意發出一張照片,朋友看到的只是一張被模糊的圖片,此時需選擇發出一個小額的現金紅包,便能一窺真容並評論點讚。紅包金額由系統隨機定下,並自動存入對方的微信錢包。

破解方法

  1. 每次點開圖片後,會有一個預覽區,此區域每次出現的地方不同,因此可多次點開圖片,就基本上知道是什麼照片了。
  2. 可使用抓包工具查看清晰的原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