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三葉

紅三葉

紅三葉,也叫做紅車軸草、紅荷蘭翹搖,拉丁名:Trifolium pratense 是豆科車軸草屬的草本植物,原產於小亞西亞及歐洲西南部,是歐洲、美國東部、紐西蘭等海洋性氣候地區的最重要的牧草之一。在我國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區都有栽培,並有野生狀態分布。紅三葉適宜在我國亞熱帶高山低溫多雨地區種植。紅三葉有許多適應不同環境的優良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飼料,藥用,栽培技術,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穫利用,病蟲害,

形態特徵

主根明顯,入土不深,根莖2/3分布在30厘米深表土層中,側根發達。根瘤多。莖圓,中空,直立或斜上,長90~150厘米,分枝力強,一般有10~15個,多者可達30個,開花前形成強大的株叢。
掌狀三出複葉。聚生於葉柄頂端;葉柄長3~10厘米,小葉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6厘米,寬2~3.5厘米,基部稍寬,先端較狹,葉面有灰白色倒“V”形斑紋、全緣;托葉膜質,較大,長約2厘米,有紫色脈紋,大部連於葉柄,先端尖銳分出;莖葉各部均具茸毛
頭形總狀花序,聚生枝稍或腋生小花梗上,小花眾多,常有35~150朵,紅色或淡紫紅色,異花受粉。萼片膜質,有毛,鐘形,有尖齒5枚,1枚較長。莢小,橫裂,每莢含種子1粒,腎形或橢圓形或近似三角形,黃褐色或紫色,千粒重1.5~2克。

生長環境

紅三葉喜溫暖濕潤氣候,夏天不太熱,冬天又不太冷的地區。最適氣溫在15~25℃,超過35℃,或低於-15℃都會使紅三葉致死,冬季-8℃左右可以越冬,而超過35℃則難越夏。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mm。不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也較嚴格,pH6~7時最適宜生長,pH值低於6則應施用石灰調解土壤的酸度,紅三葉不耐澇,要種植在排水良好的地塊。

主要價值

飼料

紅三葉作飼料用,草質柔嫩多汁,適口性好,多種家畜都喜食。可以青飼、青貯、放牧、調製青乾草、加工草粉和各種草產品。調製青乾草時葉片不宜脫落,可製成優質乾草。青飼或放牧反芻家畜時,極少發生膨脹病。打漿後餵豬,可節省精料。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可以使草地生產力穩定高產,飼草營養價值和適口性都可顯著改善。
紅三葉青草產量高,在天水播種當年每畝產鮮草900~1000千克。生活第二年,在岷縣年可刈割2次,每畝產鮮草2500千克。岷山紅三葉在岷縣播種當年刈割一次,畝產鮮草可達1500~2500千克,生活第二年刈割二次,畝產鮮草2000~3500千克,畝產種子15~20千克;在漳縣、臨洮每畝產鮮草2000~4000千克,畝產種子40~60千克;在天水播種當年,畝產鮮草600~1000千克,第二年刈割二次,畝總產草量900~1500千克,畝產種子40~55千克。
岷山紅三葉宜於與貓尾草混播。在岷縣以岷山紅三葉3~4的比例與貓尾草混播,第一年不刈割,第二年畝產混合鮮草4000~4650千克,比單播紅三葉平均產量提高22~30%,比單播貓尾草提高58~67%。紅三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
紅三葉是嚴格的異花授粉植物,每一花序每天開花2~3層,花期長達30~50天,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系深長發達。根瘤眾多,孕蕾至開花期根瘤固氮活性高,每畝能給土壤增加氮素10千克左右,肥力相當於每畝施用2000~2500千克廄肥。根茬能給土壤遺留大量的有機質,增強地力,宜於中長期草田輪作。根系發達,入土深,固土能力強,枝繁葉茂,地面覆蓋度大,保土作用大,可作為水土保持植物在山坡地栽培。營養生長期較耐陰蔽,宜在林地樹間種植,可護土並增進土壤微生物繁殖,促進林木生長。

藥用

藥 材 名
紅車軸草、紅三葉、紅荷蘭翹搖、紅菽草
藥用部位
花序
主 治
止咳、平喘、鎮痛
它最初被北美洲當地的土著人用來治療百日咳痛風和毒瘤;後來人們也用它來治療哮喘、支氣管炎、咳嗽、香港腳、濕疹、牛皮癬等病症。研究發現,三葉草屬植物中含有多種異黃酮類物質,這些成分可以很好的預防“富貴病”例如:動脈硬化,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多種癌症,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等,是一種極有開發前景的天然藥物。
特徵特性
紅三葉為豆科三葉草屬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利用年限為2年~4年,株高50厘米~80厘米。主根入土不深。側根發達,多分布於深20厘米的耕作層,分枝能力強。有10個~15個乃至30個以上的分枝。莖圓中空,下部斜生,上部直立,屬上繁草。紅三葉系長日照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生長溫度15℃~25℃。耐濕性強,喜中性或微酸性、微確有其事鹼性土壤,pH在6~7為宜,以排水良好,土質肥沃並富含鈣質的黏壤土為宜。在強酸、強鹼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不宜生長。在年降雨量少於1000毫米的地區種植要有一定的灌溉條件。
栽培技術
紅三葉種子細小,要求整地精細,畝施廄肥2噸左右,土壤黏重、雨水多的地方要作畦,以利排水。對次種植的地塊要進行根瘤菌接種。接種或拌種肥鈣鎂磷每畝20千克~30千克。播種期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量以0.5千克為宜。
割草地單播以條播行距25厘米左右為宜,宜與黑麥草、鴨茅混播,禾豆比例1∶1為宜。多年生品種因苗期生長緩慢,在苗期應加強除雜等田間管理。紅三葉需要大量磷、鉀、鈣營養元素,用作基肥或追肥。
利用
為兼顧營養成分和產量,一般應在初花期刈割,如延長刈割期,會因倒伏和粗纖維增加降低品質,且減弱再生能力,影響下茬產量。當草層高度達40厘米~50厘米,無論開花與否,都應刈割。而調製乾草的以花期為宜,因此期的可消化總養料高,且易調製。用作青貯的,以開花後期為宜。紅三葉可畝產鮮草3000千克~5000千克,高可達8000千克~1萬千克。紅三葉的營養價值在豆科牧草中僅次於苜蓿。可供作乳牛、肉牛、羊和豬的青飼。根據云南省種畜場試驗,每8.6千克可增產牛奶1千克,是奶牛的優良青綠飼料。餵牛羊時不能空腹,以防膨脹病的發生。

栽培技術

整地

土壤耕作與施肥紅三葉忌連作,不耐水淹。在同一塊土地上最少要經過4~6年後才能再種,易積水地塊要開溝,以利隨時排水。喜在土層深厚,肥沃,中性或微酸性土地上生長,適宜pH值為6~7,在肥沃的粘壤土上生長最佳。紅三葉種子細小,幼苗出土為差,播種地要進行深翻細整,使耕層疏鬆,土塊細碎,以利出苗。耕地要於上年前作收穫後及時翻耕,滅茬除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種。灌區要灌足冬水,結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料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種子田在播種時再適當加施速效氮肥。

播種

用於種子田的種子,要採用國家或省牧草種子質量標準規定的I級種子,進行牧草生產的種子,可採用Ⅰ、Ⅱ、Ⅲ級種子均可。播種期,在溫暖濕潤地區,以秋播為好,在海拔較高的地區以春、夏季播種為佳,秋播的要使幼苗在冬前有1個月以上的生長期。播種方法可條播,也可以撒播、混播和單播。種子田要單播、條播,行距30~40厘米;收草或放牧地,可撒播和條播,行距20~30厘米。播種後要耱地鎮壓。種子田每畝播種量0.4~0.5千克,用草地每畝0.6~0.75千克。播種深度1~2厘米。原則是土壤墒情差,整地質量低,播種量要大,覆土要深,反之則小、淺,播種過深,會使貯存於種子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殆盡而難以出苗。紅三葉與禾本科牧草混播時,在較高寒而濕潤地區,宜與貓尾草配合效果較好;在溫暖濕潤地區,宜與多年生黑麥草混播,在溫暖而稍乾旱地區,則與雞腳草混播較好。混播比例,一般為1:1。

田間管理

紅三葉幼苗生長緩慢,易被雜草危害,苗期要及時鬆土鋤草,以利幼苗生長,出苗前如遇水造成土壤板結,要用釘齒耙或帶齒圓形鎮壓器等及時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在保護作物下播種的,要及時收割保護作物,減少抑制,保護作物刈割留茬高度15厘米以上,以利冬季積雪,保護越冬。生長2年以上的草地,在早春返青前和每次刈割或放牧後要耙地鬆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深度2~3厘米。紅三葉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磷、鉀、鈣等元素較多,結合耙地每畝要追施過磷酸鈣20千克,鉀肥15千克或草木灰30千克。種子田如用4%的氮、磷、鉀鹽溶液於盛花期噴灑,進行根外追肥,可提高種子產量。灌區要在每次刈割放牧利用後灌溉,全年2~4次。紅三葉病蟲害少,常見病害有菌核病,早春雨後易發生,主要侵染根頸及根系。施用石灰,噴灑多菌靈可以防治。

收穫利用

紅三葉開花不一致,種子成熟不整齊,收種應在70~80%的花序變為黃褐包,花莖呈深黃色,種子棕黃色時進行。曬乾脫粒後再曬1~2天,貯存於冷涼、乾燥、通風的庫內,防潮,防鼠。單播收草的紅三葉,作青飼應在孕蕾至初花期刈割,曬制青乾草的應在初花至盛花期刈割;放牧利用時宜在株叢高度達到15~20厘米開始。每次放牧或刈割利用留茬高度不得低於3~4厘米,播種當年不宜放牧,初次刈割要在初花期後進行,再生草在土壤封凍後再作放牧利用。不論收草還是收種,紅三葉一般利用3~4年。更新草地時,要在頭茬草孕蕾至開花期根瘤固氮活性最高時刈割利用後,及時翻耕灌水,待根茬充分腐爛後,再安排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飼料牧草等作物,加以充分利用。

病蟲害

病害
三葉草刺盤孢炭疽病、三葉草球梗孢炭疽病、三葉草莖點黴黑莖病、三葉草白粉病、三葉草尾孢葉斑病、三葉草核盤菌腐爛病、三葉草花霉病、三葉草匍柄霉輪紋病、三葉草灰霉病、三葉草假盤菌褐斑病、三葉草鏽病
蟲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